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党建工团
曲青山:《宣传思想工作漫谈》
发布日期:2017-2-10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63   收藏(0)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以漫谈的方式、面对面地交流宣传思想工作的体会、感受和思考。启功先生说过:“文章简浅显,做人诚平衡。”我想浅显地谈三个问题,也就是三个“如何”,如何对待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把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身素质。

  一、如何对待宣传思想工作

  (一)要热爱宣传思想工作。

  1、什么是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宣传主体,就是谁做宣传思想工作;第二个要素是宣传内容,就是要宣传什么东西;第三个要素是宣传手段、载体或者是方式方法;第四个要素是宣传客体或者叫宣传对象。我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宣传主体把要宣传的内容通过宣传的手段和载体作用于宣传客体这么一个过程,如果我们把宣传的东西通过这个过程宣传给别人,别人接受了一半,还是百分之七八十,是全部,还是一点都没有,这些都应该反馈回来,有一个反馈的回路。宣传主体就应该根据宣传客体、宣传对象的接受情况来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做到“三贴近”、“三深入”,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否则宣传主体的工作过程即使完成了,但宣传对象不接受宣传内容,这样的宣传效果就可能是“零”。

  2、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呢?首先,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大变革的时代,由于“四个多元化”,以及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凸显,做宣传思想工作的难度很大。邓小平同志曾经把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概括非常形象,非常准确,既然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就要对人们起到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思想的作用。其次,宣传思想工作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毛泽东同志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也有人曾经说,夺取政权靠“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笔杆子”就是指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第三,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队伍是党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明的、有远见的、讲政治的领导,一定会把宣传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我们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它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展览会”上,展出了红军写在墙上、石头上、木板上的各种各样的标语,给人印象深刻。我省果洛州班玛县玛柯河林场的山上也留下了当年红二方面军路过时写下的标语。为什么红军走一路要写一路标语呢?这是用标语的方式来向群众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的时候,很多文艺宣传工作者在途中用打快板的方式来鼓舞部队的士气。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毛泽东同志曾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在大革命时期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几篇重要著作,对革命理论进行了有效宣传。理论是需要宣传的,是需要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的,这就是理论宣传工作。理论被群众所掌握、所接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中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共产党就像愚公,要挖山不止,会感动“上帝”——人民大众,最后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死伤几十万人。全世界都知道了原子弹这种新式武器很害怕。这时,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杨家岭就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一事采访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毛泽东同志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传播出去以后,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改革开放后,我们经历了几次大的思想解放,无论哪一次思想解放都是从意识形态战线开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就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和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胡耀邦同志的领导下,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全文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在刚刚经历了十年动乱后的中国引起轩然大波,这场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对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既然宣传思想工作如此重要,那么,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就应该将其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热爱宣传思想工作,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而热爱又是我们产生信念、坚定信念的前提。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大不一样,有了精神就会不怕困难,意志顽强,勇往直前。

  《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就“信念”有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呢?孔子说:“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就是说,国家必须有强大的兵力做保障;必须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丰衣足食;老百姓对国家要有信仰。子贡说,三条太多,如果舍去一条,该舍去哪一条呀,孔子说那就不要兵力了,人总得吃饭,还得有信仰。子贡又问,如果再舍去一条,该舍去哪一条呀,孔子说,去食。最后留下一条就是人要有信仰。老百姓相信你,就有了信念,有了精神,就使一个国家有凝聚力,不断强大起来。“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早晨听到这个真理,晚上死了我都心甘情愿。这讲的也是信念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念,灵魂是空的,是死的,这个人无异于行尸走肉,这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庄子说,人要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指的是面对外在的世界,要适应这个环境,不能孤芳自赏,否则怎么能在这个世界生存呢?“内不化”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受外界影响,不随波逐流。中央电视台有一段广告词讲得很好,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是你自己,向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讲的也是精神和信念的问题。

  最近热播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讲到,国民党败逃台湾后,蒋介石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慨叹,不是共产党有三头六臂,而是国民党腐败,自己打败了自己。国民党失掉江山的原因是失掉了民心,这说明当时的国民党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和信念。反过来再看那些中国的革命仁人志士,无不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和精神。叶挺被捕后在狱中写了一首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在重庆渣滓洞狱中还有一位烈士叫陈然,他家庭富有,但他参加了革命,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他在狱中写的那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里也是一种信念和精神的力量在起作用。

  热爱才有定力,才能脚踏实地,不为外界的冲击和诱惑所动。热爱宣传思想工作,是因为我们信仰真理,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在为党的事业做宣传,不为其它的各种说教、理论、主义所惑。要有心甘情愿吃苦的思想境界。人不是为了物质而活着,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要做大丈夫,不能做小人,要固守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我认为这种“大丈夫”和我们党所倡导的高尚精神是一致的,我们要继承和弘扬。

  (二)奉献宣传思想工作。

  1、宣传思想工作的性质决定我们要奉献。有人说,宣传思想工作很辛苦,这也是客观现实。我1984年到省委宣传部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我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苦、难、险。所谓苦,是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工作强度大,做好工作必须事必躬亲、靠前指挥、周密策划,不能当“甩手掌柜”,非常劳心、劳力、劳神。所谓难,要虚功实做,工作要求高、要求急,要干出成绩很难。尤其在我们青海做宣传思想工作,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自然条件严酷等原因,缺经费、缺手段、缺载体、缺人手,要办成一件事情更是难上加难。所谓险,是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强,责任大、风险大,丁关根同志时任中宣部部长时经常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后来刘云山同志又加了一句话叫“如负泰山”。同志们通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负泰山”这三句话来理解和感受宣传思想工作的风险和责任,宣传思想工作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出任何差错。部队打一场战役后要休整,而宣传思想工作是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丝毫不能懈怠。因为报纸要天天编,广播要天天播,电视要天天放。况且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每个时期都不一样,都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及时跟上。譬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具体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跟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具体由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宣传思想工作也要跟上。而且,宣传思想工作如果出了差错,在报纸上出现一个错别字,在广播中播错一句话,在电视中播出一个不良画面,在一本书出现一个错误观点,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后果。前些年,外省的一家党报、一则通栏标题应为“把反分裂的斗争进行到底”,但在编印时恰恰把“反”字丢掉了,十几万份报纸第二天全部发出去了,发现后赶快往回收,可造成的影响再也挽回不来了。还有一个地方的报纸,报道一位女公安局长犯罪的消息,但在报纸上配的却是任长霞的照片。通过举这些例子,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把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般事务性的工作去对待。否则,不出问题是侥幸,出问题是必然。只有关口前移,从记者编辑就开始把关,人人把关,层层把关,就会有效预防差错的发生。

  2、省情决定我们要奉献。目前,在地球上人类存在,长年居住的地方,青藏高原是最苦、海拔最高、最缺氧的地方。科学数据显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空气中含氧量就比海平面减少10%。西宁缺氧达到25%—26%,即使我们坐着不动,与北京等低海拔的地方比,心肺的负荷也相当于身上背了几十斤重的东西。我们经常说,青海是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我们下乡,到玉树、果洛、海西等地一个来回就是一两千公里,在其他省就有可能把全省跑个遍。我们的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相应的成本也高,而我们恰恰又缺钱,工作对象又千差万别,手段设施又十分缺乏。

  特殊的省情,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条件,决定了我们在青海工作,就要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就要保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因为在青海工作要付出比内地大的多的力气,人家付出一份的力量,我们要付出十份甚至更多的力量。

  3、奉献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在青海从事宣传思想工作,我想是两个无奈,也是两个必然选择。地球上以及我国有那么多好的地方,谁让我们偏偏在青海工作呢?在青海工作,为什么你又偏偏选择了宣传思想工作呢?这是两个无奈,既然我们选择了青海,又选择了从事宣传思想工作,我们必定不怕苦,必定热爱宣传思想工作,这又是我们的两个必然选择。无奈,是从消极意义上讲的,必然,是从积极意义上讲的。前几天我到内地,问发达地区一位宣传部长,每年掌握的文化事业费有多少?他悄悄说有5个多亿。那么我们部里一年掌握的文化事业费是多少呢?三百多万。这些钱主要通过省财政直接下拨到有关地区和有关单位使用。同样是省一级的宣传部,人家有几个亿的经费来支配,他们做工作要求是做到最好,很少考虑钱的问题。而我们开展工作首先愁的是钱从哪里来。

  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是清水衙门,工作难度大,但我们既然入了这个门,就要热爱这项工作,就要奉献于宣传思想工作,我到省委宣传部工作二十多年来,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这个选择让我无悔,也让我热爱上了宣传思想工作,甘愿奉献于宣传思想工作,更让我坚守信念,甘于清苦,苦中取乐,我感到很充实。借用一位哲人的一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用在青海从事宣传思想工作上那就是“我们不吃苦,谁吃苦?”工作在青海,工作在宣传思想部门,这就注定了我们要奉献。可以说,在青海不讲奉献,就不可能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三)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青海环境艰苦,条件较差,但我们决不能苦守、苦等、苦熬,我们要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缺氧不能缺精神,缺钱不能缺干劲。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扎根生活,面向群众,不断创新。第一,创新什么?第二,怎么创新?

  1、创新什么?要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和手段。

  一是创新理念。理念、观念、思想对宣传工作很重要。海涅有一句诗:“正像闪电走在雷呜之前一样,思想要走在行动的前面。”2002年,我们到四川学习考察时,《四川日报》发表的一篇《四川还能成为天府之国吗?》的长篇报道,有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思想是个总开关,思想一通,一通百通;观念是个万花筒,观念一变,一变万变。”多少年过了,这两句话依然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思想和观念是创新理念的重要方面。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先理念要新,如果思想不解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你怎么去做宣传思想工作呢?二是创新内容。我们宣传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要把握概括事物的本质,我们选树的典型,要可亲、可敬、可爱、可学,不能可望不可及,宣传的内容要鲜活具体、生动感人。三是创新形式和手段。形式和手段群众要喜闻乐见,只要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手段都可以采取。检验的标准就是群众是否喜欢、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接受,群众是否参与。形式上不管是理论的、新闻的、文艺的、体育的、群体的、个体的、热闹的、默化的,还是其它什么,都可以。比如理论宣传,大家都感觉比较难,因为理论比较抽象,概念比较枯燥,有些人感到不好理解,不好把握。近两年中宣部通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以及各地探索尝试的理论下基层等形式,通俗易懂,方式简便,收到了良好效果。大连海军学院教授方永刚,到基层、社区宣讲了几千场,宣讲深入浅出,非常爱欢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始的定位是专家讲,请了很多科学家、理论家、作家、艺术家,收视率却直线下降,看得人越来越少。经过反思以后,节目定位于面向大众。经过重新编排推出后,节目就连十四五岁的学生都能看懂。现在这个栏目的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三国演义》、《三国志》现在读的人可能不太多,但当易中天借电视这个大众传媒讲出来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于丹讲《论语》、《庄子》,把里面的思想、观点、道理、哲理,用一些生动的故事讲出来,一下子火爆了。她的《论语心得》一书首发三百万册,创近年来图书首发量新高。所以,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一定的形式,当然千万不要在“形式”后面加“主义”两个字变成“形式主义”。形式是一定要有的,老百姓欢迎、高兴,这个形式就是好的,如果老百姓不欢迎、不高兴,这个形式就变成形式主义了。

  2、怎样创新?下面我结合我省近年来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些探索,作一些实例的解说。

  (1)创新基层文化工作思路。近年来在调研中我们提出了扭住“六个抓手”,提倡“三个读”的基层文化工作思路。“六个抓手”是:电视、广播、文化室、阅报栏、流动文化服务车、文化中心户。“三个读”是:一张报纸大家读、机关报刊基层读、固定图书流动读。我们向省委常委会汇报这个思路时,被认为是想了青海的事,说了青海的话,符合青海的实际。前年刘云山部长来青海听了我们的汇报,到一些文化中心户看了之后很高兴,他说,你们这些经验对于全国应该说也是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对全国像青海这样的地区更有指导意义。

  下面我具体讲一下“三个读”。第一句话:一张报纸大家读。报纸的阅读是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才会消费的精神食粮。这两年我们给基层、给农牧区征订的报纸一部分是从党费里出的,一部分是从上级党组织拿出来的钱给订的,一部分是定点帮扶单位给帮的。最近中央在青海、宁夏和新疆几个省区进行试点,赠送《人民日报》,给我省赠送四千份。原来我省农村牧区每年订阅几百份党报党刊。这些报刊到了村子后,就放到了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家里,看完后不是包了东西就是糊了墙。好不容易订了几份报刊,其他人想看也看不上。于是我们提出,能不能村村办一个“阅报栏”,把这个“阅报栏”设在人们经常去的小卖部、小饭馆或公共场所,想看的人都能看到。这种方式既给小卖部或是小饭馆聚拢了人气,又方便了看报纸的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第二句话:机关报刊基层读。给全省每个村订几份党报党刊,经费制约,我们做不到。这两年,省委组织部给困难的乡镇订一份党报要花二三十万。省委宣传部给一些州县宣传部、文明办和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户订一份党报,也要花三四十万。有的定点帮扶单位本身也很困难,甚至有时自己订报纸的任务也完成不了。但是全省机关、部队、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一年大概订各种党报党刊总数有二十多万份,这些报刊每个单位读完后就当废纸卖掉了。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旧报刊的作用,我们提出“机关报刊基层读”的思路,即把看完的报刊留下来,定期送到自己的帮扶点,送到乡镇文化站。把送下去的报刊变成农民的月报、季报,甚至是年报。报纸送去之后,可以把一年的报纸定成合订本,虽然新闻过时了,但报纸上有专版、专栏里面有很多不过时的东西。这是从青海实际出发能做的事情。现在有些单位已在做,而且效果非常好。第三句话:固定图书流动读。省上实施了农家书屋、送图书下乡等工程,但是这些书送下去后,便放在了乡镇的文化站,有的作用发挥不够。青海有一个特点,即使在农区农民居住也非常分散。乡镇文化站所在地的农民可以到文化站去借书,而有的村子到乡镇去要走几十里路,让农民徒步走几十里路去乡镇借一本书,可能由于路途远、不方便,农民就不去借了,这样的图书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式,原来是书不动人动,现在是人不动书动。把书分类,按照农民需求制定目录,需要什么书,就由经常到乡镇办事的村干部顺便把书带回去,交给农民阅读,具体由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保管。一段时间后,看完的书又流动到有需求的其它村子,让其他农民继续看。这是结合我们青海实际探索创新出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得到了省委的肯定,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好的效果。

  (2)创建文化中心户。文化中心户最早是海晏县青海湖乡一个村出现的。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了,就有了精神文化的需求,有了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顺应群众需求,组织家里人演唱、弹唱、办起了家庭音乐会,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参与。县上和省文化厅的同志发现后,提出能不能挂个“文化中心户”牌子,以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各个地方都做起来。我去调研后,召开了创建座谈会,提出先搞试点,选了互助、贵德、湟中和海晏四个县开展试点。当时我提出,只要是能够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做法,都可以试,不提具体要求,不定条条框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后来有几个县做的非常好,特别是贵德县,高度重视,创建了奇石文化中心户,格萨尔文化中心户、根雕文化中心户、刺绣文化中心户、图书文化中心户,成效显著,影响广泛。比如奇石文化中心户,已发展成为一个品牌旅游点,一年门票收入就有三十多万。格萨尔文化户,收藏了各种版本的格萨尔图书,供参观者阅读,同时还开展相关演出,为游客提供食宿,一年的收入有十多万。贵南的刺绣文化中心户生产藏绣,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产品远销日本等一些国家。最近又做了一幅百只藏獒图,省文化厅拿到上海国际艺术节去展示,省上也要求做一幅百只藏羚羊图,捐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收藏。文化中心户的创建就是从青海湖乡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给我们以启示,然后进行推广,典型引路,全面开花的。我们注意把老百姓的创造及时地去发现,引导,规范,并推而广之。文化中心户的创建是一个成功的样板,创建产生的效果、经验,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当然这种做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探索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途径。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已在全省各州、市、地、县探索出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手段,我概括了一下,主要有:歌舞经济、藏绣经济、奇石经济、刺绣经济、唐卡经济、雕塑经济等。

  为什么要探索这条路子呢?全省现在有农牧民人口332万,其中贫困农牧民人口有近105万,劳务输出最高极限是116万人,这两年省上提出来“百万劳务输出”的目标,现在大概每年劳务输出在90万到100万人之间,但是输出的大都是体力型劳务,不是技能型劳务,劳务的数量大、但收入低。劳务输出是我省农牧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那么,我们宣传工作、文化工作,能为农牧民的增收做些什么事呢?我们提出探索农牧民文化增收途径。当然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只是其中的一条途径。歌舞经济是文化增收途径之一。青海世居的几个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族能歌善舞。比如玉树、就是歌之乡,舞之海。玉树人有种说法:“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好多农牧民从小就在村子歌舞的氛围里面长大,这种能歌善舞不是一天之功,是几十年的影响积累所形成的。玉树的藏族土风歌舞,非常有特色。虽然这些人歌唱得好,舞跳得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缺少文化,如果搞其他培训,让他们去学电脑、汽车修理、泥瓦工,比较困难。“阳光工程”花四百块钱,用一个月的时间,教他们学会这些技能,比较困难。但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投入一点经费,开展歌舞培训,再有个经纪人带出去闯市场,就能增加收入。因为他们本身就会歌舞,而且也喜欢唱歌跳舞,一发动就可以组织起来。关键我们宣传文化部门要重视,地方党委政府要支持。贵南县有800多人现在在全国各地演出,有些人在北京演出,有的演员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月工资却能拿到一两千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想方设法转移农牧民、减少农牧民。我到贵南调研,看到有些村子没有任何资源,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收入来源少,让他们留在这样的地方能脱贫、能致富吗?贵南抓住藏族歌舞演出,大力发展歌舞经济,6万多人小县,每年搞歌舞培训,向外输出800多人。平安阿伊赛迈民族歌舞团也是这样,省委宣传部开始给予了扶持、引导,出资让他们在西宁演出。其中很多年轻人没有走出过大山,平安县城也没有去过,后来到了平安、西宁,再后来,到了兰州、西安、北京、青岛、济南等三百多个城市进行演出。一些演员演出年收入几千元,还有上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贵南、平安的歌舞经济发展起来后,现在称多、贵德、同德、兴海、共和等县都迈出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到同德县调研时,县上领导说,农牧民演员去四川成都演出,开始害怕出去后被人骗,派了公安人员护送,后来这些演员都能自己出去了。就像拉面经济,政府给发一个“许可证”,还在全国好多地方设办事处,解决他们的困难和后顾之忧。我们也应该这样,加大政府帮扶力度。

  文化增收的这条路子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贵南为了把藏绣经济做强做大,准备设立一个藏绣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提出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家家都来做,把农闲的群众发动起来,组织开展藏绣,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奇石经济也有力地带动了农牧民致富的积极性。西宁市在小峡口挖了个“宁湖”,石头被群众挖了出来,形成了小峡奇石市场。贵德有一个村子,都是从山上迁下来的困难户,当时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尼那水电站修建时截流,家家户户收集石头,靠奇石发了家致了富。西宁城南逯家寨,由农民投入2000多万元建了一个奇石市场,以青海独有的奇石为基础,把全国的奇石都集中到这里,进行交易和展示,增加了村里和农民的收入。还有刺绣经济,循化的一个撒拉族刺绣文化中心户,集中了130多名撒拉族妇女,统一设计,统一刺绣,保证了质量,年收入70多万。再有唐卡经济,去年同仁县的农民从事唐卡制作的收入达到了2000多万。如果在青海举办一个集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唐卡艺术节,即可增加农牧民收入,又能成为宣传青海的一个重要渠道。另外,还有搞雕塑的,三江源移民到格尔木从事麻尼石的雕刻,找到了能够赚钱改善生活的出路。湟中县的农民画,历史上就比较有名,现在更是走出省门,走出了国门。前一段时间他们把300幅农民画出售给红十字医院,每一个走廊、每个病房都挂上农民画,以他特有的文化内涵,为医院增添了人文氛围。湟源的排灯,今年元宵节在西宁新宁广场展出,一下吸引了无数市民,震动了西宁。排灯的特点是可以把多文化的、历史的、人物的、风景的内容画到灯上。有些灯是用贵重木材做成,把一些著名书画家的字画制作在上面,这个灯的价格就很高,是高价值的产品。我和湟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交换意见时讲,也可以开发出小型排灯,可以举办排灯展,可以开设一个排灯园,把排灯展出来,吸引群众、游客来参观。可以把整个县城用排灯装饰起来,一条街一种排灯,一条街一种风格。也可以建一个明清老街,街上挂满各种排灯,在这个地方能品尝到青海的各种小吃,可以听到青海各种“令”的“花儿”。如果把排灯的制作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批量生产,在全国也会打出名声。别的地方举办灯节时我出人给你去做灯,又会增加收入。

  (4)实施宣传青海的品牌战略。打品牌,也是这两年青海的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工作、旅游工作的一个创新。一是青海湖品牌的打造。在扩大青海对外宣传力度的时候,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想要找一个切入点,找一个突破口。2001年,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我们能不能把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艺术团邀请过来。这个艺术团的演出由中央宣传部统一安排。在此之前我们围绕青海“花儿”的一场演出向中央宣传部打报告,请求予以安排,没有批准。后来青藏铁路开工,省委分管副书记带着我们到中央宣传部去争取,中宣部同意以青藏铁路开工为主题在青海演出。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把演出的现场放在青海湖,目的是通过演出把青海湖这个品牌打出去。最后把演出地点放在了青海湖151基地。演出始终贯穿一个主题,那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有好多人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在青海创作的。王洛宾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大家都知道他是西部歌王,以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把青海湖宣传出去,把青海宣传出去,就达到了演出的效果和目的。2001年8月19日这场演出播放以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赞扬声不绝。演出的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心连心”艺术团在青海演出的消息,紧接着在《焦点访谈》中制作播出了“心连心”艺术团在青海演出的访谈。中央电视台把那天晚上叫“青海之夜”。“心连心”艺术团在青海的这场演出是第28次,中央电视台称这次的演出是最成功的一次。受这场演出成功的启发,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说,能不能不间断地、年年打造青海湖这个品牌,提出这个创意后,省上举办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个品牌的打造得非常成功。现在我们又围绕青海湖举办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影响也非常大。

  二是三江源品牌的打造。三江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这里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决定了青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生态地位的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争取了一个投资75亿、全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条大江大河用母亲般的乳汁孕育了中华文明,保障了中下游经济、文化的发展、发达。但是为了保护好三江源,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奉献和牺牲。要让世人来了解青海、关注青海、支持青海,就要打好三江源的品牌。这个品牌还有历史的、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省委宣传部决定制作一部关于三江源的文化专题片。在如何制作的讨论过程中,我提出了要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统领该片。《三江源》文化专题片共有8集,如果联系起来看,就会感觉到这种思想。第一集“山宗水源”,第二集“源头何处”,第三集“血脉千年”,第四集“生命如歌”,第五集“敬天惜地”,第六集“同乳共生”,第七集“古风神韵”,第八集“源远流长”,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视角将历史的时空感、诗意的生活情调和严谨的科学性结合起来,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互融和补充,塑造了三江源作为自然遗产和人文地理的立体形象。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中首播后,在北京反响非常大。在一次开会时我送了一套《三江源》给中央编译局局长,他非常高兴,说:“这部片子播出后,在中央编译局大院奔走相告。片子非常好看,画面漂亮,解说词优美。”后来中央电视台在一频道、四频道、七频道连续播了七遍。这部片子播出之后,我们就在思考,和“青海湖”品牌的打造一样,怎么样才能让三江源这个品牌长期地刺激人的眼球,让人永远记住,产生长久的影响呢?于是,我们又策划了“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去年举办了首届摄影节,今年是第二届,影响非常大,效果非常好。摄影家有摄影家的视角,大众有大众的视角。“游客眼中的大美青海”照片在西宁展出,粗略估计有30多万人观看。第二届摄影展上,全国一流的摄影家都来了,还请了一些国际上的摄影家。在这之前搞了一次名家采风,摄影家们又挖掘出很多我们看来是很平常的景象,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抓住瞬间的感动,给了我们一次视角上的强烈冲击。其中有以伞为主题的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我们还到新华社调了1600幅关于青海的老照片,拿到摄影展上,好多人看了后感慨万千。全国第七届摄影节“金像奖”的颁奖仪式也被争取到青海举行,获奖作品都在摄影节展出,同时还争取中国摄影家协会,把馆藏的世界一流的摄影家作品拿来展览。这即为全国摄影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又借这个平台宣传了三江源。有一位美国人看了摄影展后说:“青海这个地方,人来了就不想走。”“三江源”这个品牌打造的也是比较成功的。

  我举这几个例子,把这两年的探索,把打造品牌对青海的宣传、提高青海知名度的作用给大家介绍一下,目的是让大家都明白,宣传思想工作也要抓重点,打品牌,推亮点。

  二、如何把握宣传思想工作

  (一) 内外宣的主要任务和区分。

  前面我讲了什么是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从地域和对象又分外宣和内宣。严格意义上的外宣,是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管的对境外的宣传。我现在强调的,是最近省委书记强卫同志一再强调的对外宣传,是青海省以外的宣传,包括对内外和境外的宣传。内宣是针对青海省范围内的所有对象的宣传。外宣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境外、国外,还有一个是省外。内宣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江泽民同志说的“四个人”,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内宣,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环境、文化条件。这“四个人”实际上是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理论工作;第二,舆论工作;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第四,文化艺术工作。那么外宣工作的基本任务,从中央外宣办出发,是通过境外或海外的宣传,树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和平发展的新形象,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我们青海出发,我们的外宣是在省外、国外扩大青海知名度,树立青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形象。

  (二) 外宣和内宣的关系。

  我认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宣外宣是互动的。前几年,我们和中央电视台四频道《让世界了解你》栏目,制作了一期青海专辑,反映青海省和美国内华达州建立的省州友好关系。美国内华达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我们青海差不多,拉斯维加斯原来就是内华达州的一个城市,以前只是一片沙漠,后来建成了一个赌城,作这期节目要通过卫星互动电视直播,他们的州长和我省原副省长苏森对话。当时美国那边在场的观众,不如我们青海的观众。青海的观众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跳了藏族蒙古族的舞蹈,回答问题也非常好,说以前青海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现在青海不再遥远,遥远是人们心理距离的遥远。后来问到美国观众的时候,一些观众知道青藏高原,但对青海了解很少。这个节目播出后效果非常好,我们青海的对外宣传,借助中央电视台的栏目和频道,通过卫视直接和美国对话,青海的干部群众观看以后,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原来我们青海的干部群众向外介绍的时候,都说我们这个地方缺氧,我们这个地方怎么落后,不是这个不足就是那个不好,都不敢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给别人。为什么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来要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把自信放在第一位。大量的事实证明我们缺乏自信、这期节目青海电视台也播出了,我们还制作成了光盘。有些干部群众看了后说:我们青海也有自豪的地方了,我们也能抬起头来了。可见,内宣和外宣是互动的、互促的,不是完全隔开的。

  (三)内宣工作的重点

  1、关于理论工作。理论工作主要分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三个部分。理论学习是面向全党、面向全社会的,怎么去抓理论学习?我的体会是抓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中心组是理论学习的牛鼻子,中心组的学习抓好了,可以起示范的作用。可以起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作用,这样整个理论学习就能抓起来。如果领导干部不学,光让别人学,领导干部不重视,让一般干部重视,让群众重视,是做不好理论学习的。为什么每一次省委中心组的学习要发消息,发简报,就是要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省委中心组每年的学习计划,列出来以后,要由书记和分管书记审批,征求常委们的意见,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中心组的学习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抓一级。最近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编了一期州厅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简报,在《青海日报》上也发了一篇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综述。今后我们要在简报上把各州、市、地及各厅局党委(党组)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还有外地的一些好做法,都要不定期的刊发,指导好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既服务好省委中心组的学习,又抓好下面的学习。理论宣传是通过大众传媒面向全社会,对党的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像《青海日报》的理论版就是理论宣传而不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小范围的,是带有学术性的,是给一部分人看的,理论宣传是面向大众的,面向社会的。理论宣传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理论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带有创新的探索,是在一定范围、一部分人当中进行的。我们要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严格区分开,宜公开的则公开,不宜公开的则编内参,发参考。理论研究的成果一旦被中央、省委决策采纳,就要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时,理论宣传就要发挥作用,就要把研究成果宣传出去。当然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和实际的结合,和实践的结合。有一位学者型领导说,他当学者的时候尽量靠近官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官员接受、采纳;当了官员以后尽量靠近学者,借助于学者的智慧。我认为这两句话是很有道理。

  2、关于新闻工作。新闻工作分新闻宣传和新闻监督两部分。新闻工作,我们多年来强调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团结稳定鼓劲这样一个方针,提出媒体要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做好新闻工作,我的体会是精心组织、精心谋划。对某一个宣传,做没做准备,搞没搞策划,效果大不一样,这几年一些重要宣传,我们是以打战役的方式来做的。每次大的宣传都要拿出一个周密的方案,报纸做什么、广播做什么、电视做什么、网络做什么,设什么栏目、怎么宣传,前期怎么宣传、中间怎么宣传,后期怎么宣传,要求是什么,都有完整、具体的要求。所以大家感觉到宣传有声有色,省上每年的几项大活动、重要的会议、重要工作的部署,全都是这样推进的。新闻宣传的指导、组织分几个层次,一是每年要下发几个新闻宣传报道意见。党的十七大以后,省委宣传部马上要起草下发一个关于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报道意见。二是编发新闻宣传通报。三是召开新闻通气会,四是召开新闻协调会,五是打电话。

  新闻宣传要靠前指挥,一竿子插到底。这是对领导干部、媒体负责人的要求。这几年我们的一些重大宣传,我和省委宣传部其他分管领导,都是深入一线做工作。比如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的时候,省电视台有一次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制作了一则重要的新闻消息,制作完后离播出只有五分钟时间,要马上从一楼往五楼播控中心送播出带。有一个记者自告奋勇去送,由于时间紧,怕他出意外,就让另一个人跟随。我们电视台的设备、手段落后,容易出故障,如果不能按时推出,这将是一个重大失误。当那期节目按时无误的播出去以后,我才松了一口气。

  今年省委主要领导变动,要播发新闻报道。中组部的同志要求我们要及时报道出去,当天的电视新闻播出,第二天见报,当时大会到当天下午四点还没有结束,制作当天下午六点半的电视新闻有很大困难,更主要的是快到六点时新闻稿还在审阅。《青海新闻联播》的整个制作要配画面,要提前录制一遍,按原来的六点半播出肯定来不及,为了更稳妥一些,推迟到了九点钟播出。我晚上赶到青海电视台新闻部等候。稿子审签回来是八点半,九点钟肯定又播不出来,只好又在电视上发布了一条“今晚九点的《青海新闻联播》推迟到九点十五分播出”的字幕消息,电视台工作人员用十分钟制作了一半节目并派人紧急送往播控中心。后半部分制作完后,我和省委宣传部分管领导、省电视台领导、新闻部负责人及编辑人员一块去新广电大楼的播控中心。《青海新闻联播》在九点十五顺利播出。电视台播出后我又连夜赶到青海日报社,审看《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的版样和稿件。排了两个版样,选哪个版,文字怎么表述,照片怎么放,都尽可能考虑细致周全,确保不出问题。我审完清样回家时已是凌晨两点钟。我想说明的是,重大工作的宣传、重要会议的宣传,领导都要到位,当然不要所有的宣传都要领导来做,重要的宣传,领导要靠前指挥,一竿子插到底。

  靠前指挥不是我的发明,中宣部一直有要求,重大新闻宣传各省的宣传部长要靠前指挥、靠前领导。这样做了以后,就能确保重大宣传不出问题。我们这几年至少在新闻宣传上没有出大的问题,大的纰漏。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一丝不苟,有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体现在我们宣传工作上,新闻工作上,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一要跟上形势。现在新兴媒体涌现的专业术语一大堆。比如网络中的博客、播客、维客、闪客等等。新兴媒体是以互联网、手机和数字电视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化、数字化让人们双向互动,达到交流的目的。最早的宣传就是面对面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成一个中心向外发布信息,宣传出去的东西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影响如何,是按照一个模式设定内容、设定手段往外发布。今天我的讲课,是谈心、谈话,也是面对面的交流。你们每一个人的表情,每一个人的举动对我就是有效的信息反馈。现在很多人说,新兴媒体又回到了双向的互动,去掉了中心化。的确是这样,在互联网上最大的特点就是BBS论坛、博客、跟帖都是互动的,在一个观点后面,马上就可以发表意见,在更高形式上又回归到人类最早的面对面的宣传上。所以,我们要跟踪关注新兴媒体的特点、未来,以及对传统媒体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否则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前两年对新兴媒体的管理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现在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办法,效果很好。二要勇敢决断,要有政治敏感性。2005年9月30日,欧洲丹麦《日尔兰邮报》刊登了有关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了全世界穆斯林群众的强烈抗议和反对。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大量地报道世界各地的抗议。我们果断的做了一个决定,青海的新闻媒体要淡化减少这方面的报道。紧接着我们以省委宣传部的名义给中宣部呈送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要减少、淡化这方面的宣传,否则会给穆斯林聚居区产生负面作用。后来对这件事上级领导给予了肯定。我省是个多民族地区,许多民族宗教方面的内容,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我们应该有选择。

  新闻监督,我的体会是要适度、适量,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最重终要以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为着眼点,产生正面的效果。如果舆论监督批评的稿件,曝光的稿件发布在新闻媒体上,即使每天报纸的四个版面、八个版面、十六个版面都登这个大千世界负面的东西,一年360天都登不完。社会的本质、主流的东西是什么呢?要发挥意识形态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监督了以后,不要站在党和政府的对立面,要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威望,树立威信,又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要找到结合点,把握好时机、条件,要看是否推进了工作,是否密切了党群关系,是否增强了群众的信心。不宜公开的,全部做内参,内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新华社的《内部参考》《动态清样》,这是党中央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途径。《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都有《内参》,这个渠道是很畅通的。

  3、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有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行业的“三大创建”,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分机关的、企业的、农村牧区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离退休的、农民工的,等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抓细胞工程、基础工程、龙头工程、纽带工程、连片工程等,主要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和部门以及每个行业,有重点的按要求、按项目来抓。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我们要找载体,找抓手,找品牌。这两年我省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就创建了一个品牌——“高原千里文明线”。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抓形势教育,舆情分析、典型示范,去年我省举办的首届“感动青海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办的比较好。今年上半年,我们又举办了首届“孝亲敬老楷模”的评选活动。这个活动之后,中央文明办牵头推出了“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当时中央文明办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到了开展这项工作的四五个省,其中就点到了青海,点到了我省“孝亲敬老楷模”的评选工作。这实际上是通过典型选树起到一个示范榜样的作用。我们要注意发现、发掘我们身边的典型,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这么做。

  4、关于文艺工作。文艺工作分面向大众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这几年各地各部门的文化活动开展的非常好,十分活跃。农牧区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流动文化服务车、电影流动放映车,以及“三下乡”、“四进社区”等,都进行的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各地开展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廉政文化等等的活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很高,积极性很高。在西宁中心广场群众自发跳的锅庄舞,开始是藏区退休下来的几个同志放个录音机伴奏带在跳,现在带动发展到很多人来跳,成了西宁的一道风景线,有很多外地游客专门跑去看。

  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方面,这几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做了许多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和进展,还不尽如人意,与外省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今年,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们推荐的作品只有两件获入选作品奖,一件是京剧《天马歌》,一件是歌曲《溜溜青海溜溜情》,原来文化专题片也是评选的一个项目,但是这次进行了归并整理,把专题片去掉了,原本有望获奖的《三江源》文化专题片未能获奖。经过归并整理的五个一工程奖项分了六类,一是电影,二是电视剧,三是广播剧,四是歌曲,五是文艺类的图书,包括报告文学、小说、纪实文学等,六是戏剧。西藏的经济总量只有我们的二分之一强,人口只有280万,但是这次“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得了四个优秀奖。而我们平时也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工作,最终却没有获得有分量的奖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投入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借助于外力的问题,西藏用人家的力量来合作,抓特色,抓优势,获得了成功,这给我们很大启发。在今年的全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表彰会上,我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提出了“三句话”的要求,也就是青海文艺精品创作要走“三条之路”:第一条是走特色之路,第二条是走开放之路,第三条是走联合合作之路,特色就是所抓的题材一定要有地方民族特色,一定要是大题材,具有全国意义,别人所喜欢和关注的。我们的大题材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很多,比如唐蕃古道,丝绸南路,吐谷浑,祁连山、昆仑山、三江源、原子城、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班禅进藏等。还有慕生忠、喜饶嘉措、王洛宾、盐湖城、塔尔寺、青海湖、热贡艺术、格萨尔等。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抓住这些题材,扑下身子去创作。杨志军写了一本《藏獒》,一版再版,他如果没有在青海生活过,他就不熟悉藏区、不熟悉藏獒,他也写不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引进人才,让外面的人来为我们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当然,青海的文艺家更应该创作,外面的人来了也可以创作。不能因为你创作不了或不创作,也不让别人来创作。要走联合合作之路,善于借助外力实现双赢。我们这次获奖的入选作品《天马歌》,音乐、导演、编剧、主要演员是从外面请来的,这部戏排出来后,在第四届全国京剧艺术节上也得了大奖。歌曲《溜溜青海溜溜情》是两个没来过青海的外地人创作的,他们就是通过一些影像资料,一些文字的资料了解青海、创作歌曲的。颁奖时他们来了,很激动,说青海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美还要好。《三江源》能够拍摄成功,也是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合作的结果。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人才。我们怎样不拘一格选人才,不限形式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如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我认为宣传思想工作者应该是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高智商,也要有高情商。情商指协调、联络、组织、指挥的能力。省委宣传部的同志经常说三句话:坐下来能写,就是要有文字写作能力;站起来能讲,就是要有语言表达能力;走出去能协调,就是要有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三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我们经常在讲话、报告、文章中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也是三句话的要求: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可见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是不容易的。那么,如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呢?我的看法是“四个字”:学习实践,“两句话”: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1、为什么要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过,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两年,有一本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热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书中认为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版本的升级,世界变平了。从15世界末开始,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开辟了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航线,后来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麦哲伦的航行证明地球是平的,他的意思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光明日报》有一篇报道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四年本科毕业时,30%的知识就要更新了。有一位学者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在知识的不断更新。那么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做好工作,就要率先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古人讲:壮者惜年,贤者惜日,圣者惜时。就是壮者、贤者、圣者对时间的把握不一样,圣者惜时,每一个小时都是要珍惜的。毛泽东同志学习的精神令人感动,在战争年代他曾说:“如果我再活十年,我就要学习九年零三百六十四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是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但他在心脏停止跳动,离开这个世界的前六个小时,还在学习。那时他一会儿昏迷,一会儿苏醒,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他就要求工作人员给他念书、念文件。有一次他苏醒过来之后,让工作人员给他念一篇南北朝瘐信的《枯树赋》。后来我读了一段,是很感伤的一首诗。毛泽东同志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我认为都是通过学习成就的。在延安时候,胡宗南进攻延安,警卫员把一片弹片拿过来说:敌人炮弹都打过来了,赶快撤退吧。毛泽东当时正在看书,他看着弹片恢谐地说:“可以打一把好菜刀呀。”

  2、怎么学习?我认为着重抓好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读书。读书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打下好的学习基础。多读书、读好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读书讲的是“量”,读好书讲的是“质”,两句话合起来就是要多读有质量的好书。特别要对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些创新理论,大家更要注重学习。学习理论,多读有质量的书,就要精读原著,精看要点,精通精髓。精读原著,就是要原原本本的读原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上下左右联系起来理解。一定要用气力、花时间学习理论的原著。精看要点就是在系统精读原著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去看,将原著中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篇幅当中所阐述的同一问题,对照看,集中看,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精通精髓就是在读书中把握原著的灵魂、主题、主线,把握原著的立场、观点、方法、原则。第二个环节是思考。学和思是矛盾的统一体,思考是我们理论学习的深入,只要思考才能提出问题,才能读有所得,将他有变为已有,否则,读书而不思考,知识永远是别人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理论学习中进行思考就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联系本省、本州、本市、本县的实际,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第三个环节是转化。转化是理论学习的升华,只有转化,理论学习才有成效,才能变成学习者的能力和素质,升华到对某一个问题的判断、认识。才能转化为我们工作当中的意见、计划、办法、措施,我们才能在工作和思想的总结中,不断将我们自己感性的经验和教训变成智慧,同时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梳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二)要联系群众,大胆实践。

  1、为什么要实践?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去反映、去描述、去讴歌、去展现,这就是我们实践的必要性。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离不开群众、离不开实际、离不开生活,如果离开了可以说将一事无成。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安泰大力神的故事,他和他的任何敌人博斗的时候,一旦感到力不从心,就轻轻地靠向大地母亲盖娅的怀抱,从大地母亲身上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最终战胜敌人,无往而不胜。他的对手海格里斯发现了这个秘密,有一次和他搏斗得难分难解之时,把他高高举在空中,使他不能靠向大地,得不到大地母亲的力量,最终安泰被扼死在空中。斯大林、刘少奇曾经用这个故事来强调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重要性,党离不开人民群众,就像安泰离不开“大地母亲”,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也离不开“大地母亲”,我们的大地母亲就是“生活”、“群众”、“实际”。如果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离开了生活,没有了群众,脱离了实际,就会像安泰离开大地母亲失去生命一样会失去活力。我们应该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扎根于青海高原这块高天厚土,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2、怎样实践?要带着热情和激情去工作,带着感情和深情去工作,带着决心和信心去工作。首先要有热情和激情,没有热情和激情是干不好工作的。带着热情和激情去工作,就要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就要敢想、敢干、敢闯,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其次,在工作中要有感情和深情。缺乏感情和深情要做好工作,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做好说服动员工作是不可能的。带着感情和深情工作就要为党为国为民工作,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矛盾多的地方,深入一线,为群众特别是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们的作品、新闻报道,想要感染人、打动人,首先要感到和打动你自己。有些文学家的作品写出来以后为什么感动人?就是因为有些作品是作者进入角色以后,流着眼泪写出来的。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一边哭着一边写,打动了自己,最后也感动了无数人。著名作家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多少人读完以后被感动了呀!还有贺龙的女儿写的《最后发出的一封信》,也是首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发表后很多人读时流下了眼泪。再次,工作中要有决心和信心,缺乏决心和信心要做好工作,同样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工作环境有时会顺心,有时会不顺心,有顺境,也要逆境,我们每天的生活也是处在矛盾中。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克服矛盾。工作中遇到矛盾问题,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一定要有决心和信心,在解决问题和克服矛盾中前进,在工作的整体推进中,善于抓重点、破难点、解疑点、推亮点。要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闯劲、狠劲、猛劲,要在工作中始终提倡和保持“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在你面前的矛盾有多少、困难有多大,你克服了它,战胜了它,你的成就就有多少,就有多大,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千万不能遇到矛盾就绕开。工作的实效和实绩与矛盾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如果绕开矛盾、回避矛盾,那你将一事无成。“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一直是中宣部对我们宣传思想战线所要求的。工作中要做出成绩,一定要有这样的作风。今年是全省的作风建设年,我们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更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做扎实,力争走在全省的前列。

  同志们,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超过前人,后人也会超过我们。我们今天评价历史,历史将来也会评价我们。让我们担负起应当担负的历史责任,以扎实、朴实、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敢打硬仗的顽强意志,以克难制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把青海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我们青海宣传思想工作者应有的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