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21日,第36届亚太矫正管理者会议(AsianandPacificConferenceofCorrectionalAdministrators,简称APCCA)在天津召开。自1980年第一届亚太矫正管理者会议召开以来,历届大会对促进亚太地区预防和减少犯罪、有效矫正罪犯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亚太矫正管理者会议目前有24个成员国(地区),我国曾于1991年和1999年分别举办第11届和第19届亚太矫正管理者会议。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提升矫正质量、助力顺利回归”(Bettercorrection,Betterreintegration),围绕议题1:监狱矫正工作中的挑战和对策;议题2:针对不同类型罪犯监管改造需要的监狱和社区设施建设与管理;议题3:有效的狱内传染病防控和医疗保障;议题4:实施监禁刑的同时开展有效的社区矫正;议题5:监狱及社区罪犯教育矫治的新举措,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和交流研讨。
我局一行4人在AAA局长的带领下参加了会议,并代表中国监狱在议题5作了“创新教育矫正举措、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的主题发言。
会议期间,除议题1为集中举行的以外,其余4个议题分两个会场举行,由会议代表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参加,我们全程参加了议题2和议题5的会议。虽然会议全程有同声翻译,但因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对监狱工作专业术语的理解不同,不可能完全明了其他国家(地区)代表发言的内容。不过,在听了36位代表的发言之后,整体上对亚太地区监狱矫正工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其中既有罪犯管理与矫正的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特别是一些新的观点、新的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监狱押犯量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表现,但女犯、老年犯、涉毒犯增长的趋势都比较明显。中国等国家(地区)押犯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在有些国家(地区)押犯量在上升,监狱超押的问题比较突出。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全国4所监狱中,最高的超押60%,最少超押20%。而在国际红十字会专家所作的讲座中指出,全世界大约有1000万人关押在监狱中,70%的国家(地区)表示押犯量在上升,有的国家(地区)10万人监禁率从145人上升到700人左右;60%的国家(地区)监狱是超员的,最高的甚至达到300%,超过60%的占大多数。同时,普遍反映女犯、老年犯以及涉毒罪犯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国际红十字会专家表示,56%到90%的涉毒人员在监狱。由此在议题5的发言中,多数发言人对上述3类罪犯的管理教育提出了自己国家(地区)已经采取或即将采取的矫正措施和策略。
其次,注重罪犯的分类管理和监狱的分类建设。发言中,除了对女犯、老年犯以及涉毒罪犯、性犯罪罪犯等不同类别罪犯,提出相应的管教措施外,注重高度危险(或高风险)和低度危险(或低风险)罪犯的管理及关押场所的建设。对高度危险罪犯,澳大利亚、斐济都即将建设关押容量为400人的高度戒备或高安保等级监狱,进行集中关押。同时普遍认为对暴恐犯,应当列为高风险罪犯进行关押和管理,不过对是否进行集中关押还是分散或相对集中关押,不同国家(地区)理解和实际操作并不相同。澳大利亚实行不与其他罪犯接触的集中关押、严格管控,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实行的是分散到各监狱的相对集中关押。印度代表认为后一种关押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对低度危险的罪犯特别是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有些国家(地区)进行了衔接管理场所或开放型监狱建设的探索。韩国建设的是“希望中心”(Hopecenter),泰国建设的是“软监狱”(SOFTprison,其中S指separation即分类;O指optimising即优化;F指fast即快速;T指reatment即处遇),作为低风险的即将刑满罪犯的开放型矫正机构。
第三,重视监狱建设的规划设计以及设施配置等融入安全需求。在监狱建设的规划设计、设施配置等方面统筹考虑维护监狱安全的需求,并注重建设效率、安全细节以及资源节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即将建设的高安保等级监狱,在规划设计时运用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和技术,也就是监狱所有建筑及内部设施,在设计时被分解为一个个模块,由工厂按模块要求进行生产,再运到指定位置进行组装建设,整个监狱建设像搭积木一样进行,10个月内就能完成关押400人的高安保等级监狱建设,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同样是建设关押400人的高度戒备监狱,斐济需要5年时间。同时,澳大利亚在设计中,监舍很大且屋顶较高,监舍内划分出罪犯单人居住和就餐等活动的小单元。所有的小单元与屋顶不相连,空出之处在外建设了管理人员的巡逻通道和监控内部单元的窗口,拓宽了管理人员的监控视野。中国香港赤柱监狱监舍内的电视嵌入墙内,并在外加装透明防护装置,不影响观看也有效防止罪犯破坏。监舍内的挂衣钩为圆钝设计且承重量仅为18公斤,防范罪犯利用进行自杀。同时也注重资源节约和环保设计,监狱大门及通道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建筑物使用太阳能照明,降低照明用电使用。同时建筑物内建设一系列的通风系统,并在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吸收热量,降低监舍内的气温等等。
第四,注重罪犯危险评估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出于安全、矫正及效率的需要,各个国家(地区)都十分重视罪犯的危险评估,也十分重视信息的广泛收集和信息化技术在危险评估中的应用。斐济、韩国都有罪犯的“家访”,通过走访罪犯家庭、工作单位及社区,更多地掌握罪犯的各类信息。而且也表示通过“家访”发现罪犯提供的信息,与“家访”收集到的信息有较大的出入,很多的情况下罪犯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泰国对即将刑释罪犯进行“个人画像”式的评估,评估风险、掌握改造需求。中国香港有较为成熟、完善的罪犯评估分类的体系、标准及规则。印度尼西亚针对暴恐罪犯进行评估,把意识形态也就是极端宗教信仰顽固的人员分为高度风险人员、战斗人员分为中度风险人员、追随人员分为低度风险人员,实施相应的管理。新加坡监狱局为提高评估的便捷性开发了自我扫描工具(I-Screen),通过对人口信息、犯罪史等输入性风险因素,以及现实表现和各类风险因素的提取、转换、载入(简称ETL,E指extract即提取;T指transform即转换;L指load即载入),对罪犯违规进行预测预警。整个系统的设计理念及操作应用等,与我省监狱智能管理大平台中的J3C系统相类似。同时指出自我扫描不是入监评估,是额外的评估,并认为对罪犯的评估不应该考虑的过于复杂,应利用已有信息进行评估,也表示基层监狱操作人员不需要考虑系统背后的设计理念,只需简单的录入就可以。对自我扫描的准确性或效果也认为很好,对一般违规(generaloffending)的准确率达到84%,对重大违规(majoroffending)的准确率达到88%。
第五,致力提高罪犯矫正质量尤其是罪犯回归社会的专项矫正。“提升矫正质量、助力顺利回归”是本届大会的主题,各个国家(地区)围绕这个主题交流了各自的主要做法,并在分类矫正、回归社会矫正方面作出了具有本国(地区)特色的探索和实践。日本法务省矫正局注重矫正指导工作,制定实施了总体改造指引或计划,可以理解为分类矫正指导书。这个指导书分成两大部分,即标准计划和实操计划,也就是总则和分则的关系。标准计划适
用于所有监狱,实操计划由各监狱根据具体操作实际进行细化。分类矫正指导书主要分为涉毒类矫正指导、团伙类矫正指导、交通肇事类矫正指导、预防性犯罪再犯类矫正指导、认罪悔罪类(从受害人角度)矫正指导、协助类指导(可能指团体辅导或社会支持指导)等六大类。对于效果,以预防性犯罪再犯矫正指导为例,作过项目的比没作过项目的3年内再犯率低1.5倍。同时,注重劳动的改造功能。澳大利亚虽在法律上没有规定罪犯有参加劳动的义务,但实际中罪犯要参加劳动,认为要让罪犯一天都很忙碌,这样晚上就会好好睡觉,不会无事生非。而且监狱生产的产品是受到政府许可的,可以上市,并有类似我们现使用的电子镣铐的专利产品。并通过提高工资(劳动报酬)激励罪犯参加劳动,对劳动积极、表现良好的罪犯,还以举行周末烧烤聚会等形式进行奖励。对于罪犯回归社会的专项矫正,韩国2013年建设的“希望中心”,是设置于大型企业的开放型矫正场所,即将刑释人员晚间集中住宿,白天到企业工作,工资收入的10%用于支付住宿费用,90%归个人,表现好的刑满后可被企业录用。泰国的“软监狱”贴近社区生活模式,围墙不高且是木制的,以后也将撤除木制围墙换为通透的“篱笆”,主要进行回归社会前的适应性矫正。印度也有类似的开放型矫正场所,关押的人员早上出去工作,晚上回来住宿,而且允许家人居住在一起。而斐济也有周末离监的做法,并有类似我们的回归衔接管理,罪犯刑满由监狱与政府机构、社区、教堂等一起送回家,一定期限后监狱还回访。
此外,对监狱警察或者着制式服装的直接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是纪律部队,应当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矫正局工业与教育、矫正服务主管介绍他们的监狱实行的是7×24小时的全时监控狱警团队,每12小时轮换。在具体问及狱警工作12小时后可以休息多长时间,对此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强调监狱管理应该如此,并表示狱警也乐意这种模式。斐济监狱的警囚比是1:5,他们的要求是“全天候工作、全时段待命”。同时,对矫正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各个国家(地区)都普遍关注。在我局代表中国监狱的发言中,提及我国现有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警察有5万多人后,其他国家(地区)的代表予以了充分认可。
虽然因语言交流的限制,不能完全了解亚太各个国家(地区)监狱管理与矫正工作,也可能对有些工作在理解上存在差错,但通过参加会议,不难发现:监狱工作的专业是相通的,监狱管理与矫正的措施以及发展趋势是相联的,提高矫正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的监狱工作目标也是相同的。而中国香港惩教署的工作主题“同一样的使命、非一般的任务”,可谓是监狱工作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