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论坛
莼菜的味道
发布日期:2016-11-8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058   收藏(0)

八月尾午后的太阳,落在金沙江河谷的大山台地上,灼人得很。不过,马湖边采莼菜的女人们并没有把灼人的太阳当回事。

说是马湖的莼菜,其实到过马湖的人便知道,平均水深都有七八十米的马湖是不产莼菜的。莼菜虽大都长在湖边,但是湖边一定是浅浅的,而且一定要有淤泥。马湖作为一个大山之中的塌陷湖,其湖边是直直的岸,而且全是坚硬的巨石。不要说没有浅浅的水,连长水草的泥也是没有的。说马湖的莼菜著名,是说马湖的莼菜是长在马湖下面的几个海子边的。不知什么原因,长在高原的湖,都叫海子。原来马湖也不叫“马湖”,而是叫“大海子”。在大海子下面的,就叫小海子。小海子是三个大小差不多的海子连在一起。在这三个海子的周边就是稻田,稻田临海的地方就是长莼菜的地方。其实,这以前大约都是湿地吧。由于粮食、由于经济,就把海子四周水较浅的地方围了起来,有的种上了水稻,有的种上了莼菜。或许,在农人还没有种时,莼菜大约都是野生的吧。

我来到采莼菜的湖边——其实准确的说是田了,只不过与种水稻的田有些区别。区别之一,种莼菜田里的水要比种水稻的水深很多;之二是水下面的淤泥清晰可见,不像稻田里的稻,封了林就看不见土了。当然最大的区别就是,种水稻的田里种的是水稻,种莼菜的水里种的是莼菜。在我的双足没有踩到种莼菜的湖边时,我其实是不知道莼菜为何物的。虽说吃过几回,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只觉得滑滑的、腻腻的。只因为有了《诗经》的传播,莼菜的文化意味便来得悠远久长。“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就在《诗经》的“鲁颂”里。“茆”即莼菜。其实,查词典,莼菜并非天上凤蛋、地上灵芝。莼菜就是睡莲科普普通通之一种。寄生根长在泥里,叶漂浮于水面,就跟其它睡莲差不多,只是叶片比常见的睡莲小一些。不同的是,由于它刚出泥时的初生卷叶和嫩梢,透明、细腻,且极富胶质。特别是它的采摘技艺,要一针针、一叶叶地在水里采,比采茶叶难多了。

第一次见到莼菜的真容,更是第一次看到怎样采摘莼菜。一叶尺多水深、三四尺长、两尺宽的小舟,静静地躺在莼菜的水面上。小舟一端搁放着背篓之类的东西,小舟的前面就是采摘莼菜的大妈大嫂和姑娘了。我蹲在莼菜的田坎边,与采莼菜的年轻女子对起话来:

“今年莼菜长得好不好?”

“还可以。”

“一天采得到多少?”

“三二十斤吧。”

“多少钱一斤?”

“两三块钱一斤。”

“卖到哪里?”

“卖给收购的。”

“一年采好久?”

“从三月间到九月间。”

“种谷子强点,还是莼菜强点?”

“莼菜要好点。”

“你能不能让我看一看鲜的莼菜是个啥样子?”

“你看嘛。”

于是,半蹲半坐在小舟前端的年轻女子就把双手从水中伸出来。我接着用我的手去摸了一下。哟!真的滑腻腻的。差点没有拿住。再一看——其实是不经意的一看——才发现,采莼菜女子的手在水里早泡白了。我心里一沉:

“咋不弄个橡胶手套?”

“这样滑的,不要说戴手套,不熟练的,摘得起来算能干了。”

“哦?”

“这么大的太阳。咋子不上午摘?”

“上午刚刚冒出来点点,更不好摘。”

“天天都这样?”

“不是,一块田隔一天。”

“那还不是天天都来?”

“是。”

“累不累?”

“有啥子法。天天都来,总有三五十块钱一天。”

“那边的那个女孩,是不是你家娃儿?”

“对头。”

“没有读书喔?”

“读啊,现在放暑假。”

“哦。”

“下半年就读初中了。”

这时,我才认认真真地看了看田中间的小姑娘,跟她妈一样,动作熟稔地摘着水中的莼菜。不同的是,小姑娘草帽都没戴一顶,就让太阳死晒。而且让人有些惊诧的,就在田中间,就在一片一片、叠叠重重的莼菜之上,没顾及我和大人的谈话,专心致志地摘着她的莼菜哩!不过,稚气的脸和稚嫩的双臂让高原的太阳晒得黢黑黢黑,跟她年轻的母亲一样。

见到了采莼菜的人,于我,莼菜的味道从此便不一样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9日 24 版)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