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赢得了山区百姓的口碑。
人这一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深度和广度,最能体现生命的分量。李保国走了,给乡亲留下富裕,给太行山区留下一片绿,给扶贫工作留下新探索,给我们留下无尽的追思。作为普通党员,我们应该以李保国为镜,常思自己能留下点什么。
为党的事业留下一点贡献。在党言党,身为党员就应当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党的事业统一起来,自觉做党的政策执行者、党的决定捍卫者、党的形象守护者。“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疯子’”,一个个绰号的背后,是李保国树立起的共产党员形象。也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点点染绿的荒山,让老百姓更加相信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是好样的,让广大党员更加明白了坚守的力量。战争年代,党员是用血肉铸就党的事业;和平年代,党员就要用坚守擦亮党的品格。这种坚守,归根到底源于对党的忠诚,源于信仰的力量。
为人生历程留下一点印记。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这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正如李保国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在每个人都为自己生活奔波的社会现实里,这种观念听起来很“傻”,但李保国去世后,群众的深情追忆却足以说明,这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个人价值。李保国走了,但他的人生价值依然发光发亮。
为人民群众留下一点福祉。从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到杨善洲、李保国,我们怀念他们,正是因为他们总能为群众留下点什么。科技染绿荒山,富裕带给乡亲,李保国立志扶贫的35年,不知改变了多少太行百姓的命运。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每一个模式背后都有李保国用脚丈量土地的身影。当地群众对李保国的尊敬告诉我们:谁把百姓放心上,百姓就对谁久久不忘。
时间如白驹过隙,生命不过是沧海一粟。果树花开的季节,李保国走了,但他为太行山百姓留下的那一片片果园,却是他来过的最好印记。作为共产党员,我们都应当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把平凡的工作变成伟大的事业,在平凡的日子中践行我们的信仰,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