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学习方法
神舟十一会天宫,考点尽在此文中!2017高考怎么考?
发布日期:2016-10-18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027   收藏(0)

——神 舟 再 飞 天——

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二十分钟之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央视新闻新媒体超近视角

△发射时航天员敬礼

 

——上 天 去 干 啥——

“神十一”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3天。

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三大任务:空间站技术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各类实验

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①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②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③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三大任务

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试验。其中,航天员们将首次进行我国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可实时检测航天员心肺功能;他们还将参与多项应用载荷技术试验,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此外,他们也将开展在轨维修操作以及进行人机协同验证。

 

航天员将养“太空蚕”

此外,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们还将开展精彩的科普项目。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就随着神舟十一号进入了太空。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高 考 怎 么 考——

 

2016年第四季度“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将完成空间交会对接!看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高考都考了什么!

 

政 治

备考方向指导

 

2017年高考备考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主题: 

1.神舟十一号升空,续写科技发展新辉煌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展现中华民族精神

 

时政术语积累

1.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运行和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中国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具备了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的条件。可以说,中国载人航天开始进入空间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2.此次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等。这些实验最多的是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民众生活”。

3.发射神舟十一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中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备考角度分析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

1.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空间科学实验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新产品研发,推动生产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国家通过财政可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

4.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振奋我国民族精神,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5.发展科学技术应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在学习和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和创新的结果。推进剂在轨补加关键技术——单机压气机的成功研制,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自主掌握空间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

1.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意义。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力量,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完全出于和平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与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

 

2.党和政府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政治生活依据。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要求政府必须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具体体现。 

(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政府立足实际,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1.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和中国一系列太空研究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为中国经济催生众多新兴产业,同时充分显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能力和决心,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所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

1.坚持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从发射地球卫星到载人航天、从载人航天到太空漫步,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同时,一系列有关太空的正确认识指导我们正确开展实践,促成了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又要勇敢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4.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航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次次的突破和胜利都源于中国航天人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正确的价值观,对我国航空航天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6.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中国航天人不记个人名利得失,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 理

 

与此次发射相关的87个高中地理知识点: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62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

69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