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这句流行语用来形容作家陈忠实,再合适不过。他沉潜在农村专心著述,不问世事是非,耗时6年时间完成《白鹿原》创作,成功塑造出白嘉轩、鹿子霖等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夺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有学者评价《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汤达,未肯轻让。”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说得好:“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因为近乎痴迷,所以才能用心专一、精益求精,继而才有惊世之作。疯魔正是这样一种如痴若狂的专注精神。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终日沉醉于绘画艺术,时常处于“入魔”状态,每每迷恋于创作而忘记其他,人们赞誉他“才绝、画绝、痴绝”。一次做东请客,请帖都发出去了,他却因忙于绘画,把请客之事忘了。唐代诗人贾岛,为了琢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时间过去了三年,他不禁感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疯魔”也是一种删繁就简的人生追求。正像是凿井,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宁精勿杂,宁少勿多,宁专勿滥,深潜下去钻研和开拓,不管过程如何艰辛和漫长,最后一定能开掘出生命的清泉。陈忠实写作《白鹿原》时给自己立下三条纪律: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一般不参加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正是靠着放下名利、沉潜隐忍的态度,让陈忠实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打磨作品上,最终呈现出惊世佳作。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成功者,看到他们的成功荣耀和鲜花掌声,却可能忽视了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乃至巨大牺牲。明朝的万户,为试验利用火箭飞天,献出宝贵生命。诺贝尔发明新型安全炸药多次遇险,实验室被炸得面目全非,5个助手牺牲,连弟弟也未能幸免。莱特兄弟为研制飞机宵衣旰食、殚精竭虑。正是这种不怕付出、执着尝试的“疯魔”精神,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历史的前进。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都失败了,但他们绝对是人类探索创新的成功者。
与“疯魔”相对的,是心不在焉、有始无终。有人心猿意马,出工不出力;有人三心二意,习惯于朝秦暮楚;有人按部就班,满足于朝九晚五……付出的努力大相径庭,得到的结果自然天差地别。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不遗余力、废寝忘食地追逐心中梦想,为什么有的人不惜“五加二、白加黑”一心扑在事业上,关键就在于他们以“疯魔”为做事态度,把事业和梦想当作生命。做人应有温度,做事应有态度,温度决定人品修为,态度决定人生高度。做事情,就该有点“疯魔”的精神。
有人问篮球巨星科比:“你有什么成功秘诀?”科比幽默地说:“你见过洛杉矶早上4点的风景吗?”原来他坚持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练球,一练就是十多个小时。“不疯魔,不成活”,这又是生动一例。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