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散文
人间有味是清鲜
发布日期:2016-8-16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806   收藏(0)

   暑热未去,食欲索然。即使肚里聒噪,也只想像孔子那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索性翻翻古人的食谱,一窥他们的厨房一隅,或许能发现不少有趣的吃食和风味。

  乾隆年间问世的饮食著述《随园食单》分须知单、羽族单、杂素单、饭粥单等十四部分,历陈烹饪法门和古今名肴,从大菜到小吃不一而足,作为一个烹饪的门外汉,单是看看菜单的名字——煨鲜菱、宣城笋脯、三层玉带糕——就足以勾起馋虫。“须知单”详细地记载了烹饪这门学问中作料、调剂、火候、器具的种种讲究,颇可玩味,比如“疑似须知”中说:“味要清鲜,不可淡薄……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若徒贪淡薄,则不如饮水矣。”

  袁枚将“真味”二字冠以清鲜,可以说是对馔食之味的至高评价了。

  清鲜当是淡而能鲜之味,鲜味更是使菜肴免于清水般淡薄的一味圣品。古人将味道归为五类,“酸甘咸辛苦”,也就是今人通称的“酸甜苦辣咸”,于五味之外,鲜味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此五味都有相应的滋味原型,酸味像醋,甜味如糖和蜜,苦味似胆汁或黄连,辣味如姜、蒜、辣椒,咸味像盐;而对鲜味的解释只有短短二字——“鲜美”,“鲜美”的释义也同样模糊——菜肴、瓜果等滋味好。这样的解释未免难以让人满意,然而掩卷细想,虽然我们常常用“鲜”来形容美食,诸如肉质鲜香、汤汁鲜美云云,但似乎很难将某个食材同鲜味直接联系起来。

  鲜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

  “鲜”字本指貉国出产的一种鱼,《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即采用了“鲜”的本义,用“鲜”来形容味觉体验据说是宋代才引申出来的义项。

  鲜味能给味蕾带来愉悦的体验,但它的舌感却十分微妙,在缺乏味精、鸡精等调味品的年代,鲜味就已经为不少食客所察觉和推崇。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对食物的鲜味情有独钟。无论是食材的选取、烹制还是调和,李渔都以提炼鲜味为旨。他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将蔬菜置于谷食和肉食之前,除因其清、其洁、其芳馥、其松脆,更因其鲜,“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居于蔬食第一品的笋更是鲜中至味,素食略加酱油即可,“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若是荤食,搭配肥猪肉最佳,“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熟之后将肥肉及油汁去之大半,加醋与酒调味即可。李渔还热情地呼吁,煮素食都应用焯笋之汤提味,有此则诸味皆鲜;烹荤菜则首选虾汁,“以焯虾之汤,和入诸品,则物物皆鲜,亦犹笋汤之利于群蔬”。

  在李渔的饮食哲学中,笋汤和虾汁仿佛已经具有了现代调味品的功能。

  保证肉质的鲜美也是烹制鱼类的关键。待客时,其他菜肴都可以提前备好,而鱼必须活养,待客人来后再行烹煮。“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只在初熟离釜之片刻。若先烹以待,是使鱼之至美,发泄于空虚无人之境;待客至而再经火气,犹冷饭之复炊,残酒之再热,有其形而无其质矣。”

  从舌尖到笔尖,李渔对鲜味的感知和追求一以贯之,充分展现出一位美食家的自我修养,其中想必也浸润着他的生活态度。

  实际上,具有崇自然、尚鲜味的饮食品位的李渔,在当时可算是一股清流。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产极大地丰盈,耽于饮食、奢侈铺张的风气盛行。《五杂俎》中记载当时的富家巨室“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真昔人所谓富有小四海者,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可谓水陆珍品毕陈,四方风物齐聚。为满足口腹之欲,一宴杀物千余,一羹费至二万,日用鲫鱼三百之事比比皆是。市民百姓深受此风浸淫,“宴会馈遗,民间张设,务崇多品,有山珍海错,蔬蔌多则二十品、十二品,少则八品”。

  当时已有文士认识到无论从保本味的角度还是养生的角度,食之至味皆为淡,陆树声有言:“都下庖制食物,凡鹅鸭鸡豕,类用料物炮炙,气味辛浓,已失本然之味。夫五味主淡,淡则味真。”陈继儒也说:“日常所养,一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不唯不得养,且以伐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

  想来,古人所说的“淡”应当不是索然无味的寡淡之感,而是有“鲜”的兴味在,好比作文,清新淡雅的文风中那一抹韵致最是动人。“鲜”或许就是蕴含在食材的天然性状与本真质感中的韵味,难以言明却真实可感,轻抚味蕾,留下余韵悠长。一笋一蕈、一虾一蟹本身就含有鲜味,只是其舌感接近于淡,不似酸味浓烈,也不及甜味馥郁,极易被忽略罢了。因此,后天的烹调馔制不是为了破坏食材的天然之性,而恰恰是为了将其激发出来。

  “淡而不失其味”便是“清鲜”,足可使食客余味绕舌、齿颊留香。遍尝美酒佳肴、山珍海味,方知人间有味是清鲜。(刘春菁)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3日 12 版)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