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散文
于保月:草苫子
发布日期:2016-4-11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949   收藏(0)

       下雨没苫,场上乱天。

  苫子,也称草苫子,是胶东一带乡下防雨的家用物件。这种草苫子质地轻薄,用麦秸和山草编织而成,类似北方温室大棚外面的稻草垫,主要用于场院上的粮食、干燥的土坯防雨使用,平时不用可卷成一捆,放于室内,阴天下雨才派上用场。

  草苫展开的时候,中间有一道或几道绳连着,因草秆尖细根粗的缘故,卷起来的时候,苫子好似陀螺一般,用于遮雨时从上到下一层压着一层,层层密密实实,雨水淋在上面不会直接渗透下去,而是顺着草苫的秆茎流淌到地面。

  记得小时候,老屋的屋顶就是用类似的山草堆砌而成,如今这样的屋顶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了。匠人们用一面拴在手上带有凹凸丝纹的四方木板,将山草从屋顶的下面一层层顺着斜坡堆砌到上面,就成了屋顶防雨的遮挡。这种草苫子用处也是如此,遮在粮堆上面不会淋湿内里,是农家长年到头离不了的实用生活物件。

  做苫用的原料大多就地取材,主要是小麦秸秆,或是山上和人一样高的山草。实际上,不是任何一种小麦秸秆都能做苫子,必须选择那些在肥沃土壤里长得高大的长秆麦秸,收麦的时候,你得用镰刀在秸秆靠地面的根部,细心地贴着地面齐整割断,待到把上面的麦穗剪去,剩下的除净上面的叶子,白白亮亮的秸秆就成了做苫的好材料。

  说到山草,也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荒山秃岭上的野草,而是在胶东石头山上长的那种一人多高、类似芦苇那样的高草。这种山草只长在山岭上,平地里是见不到影儿的。空心的草秆,分量很轻,掐头去尾晒干后,做成的苫子长久耐用,很是受欢迎。

  做苫是乡下男人们娴熟的基本功。秋冬季节,只要有了闲工夫,乡下村庄的街道上就会不时看到,一个个农家小院的门口,男人们把一条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上,一头拴在大门框上,中间的绳子绷得直直的,随手拿起一小把身边堆放着的梳理好的麦子秸秆或山草,在绷直的绳子上转一下打个弯,就会把麦秸或山草结实地捆绑在绳上。有的为了长久使用,会在麦秸或山草上打二道绳,用起来既结实耐用又收放自如。苫子的厚薄,全靠用手抓的麦秸或山草的数量来定。用手只抓细细一撮,苫子就会比较薄,反之就会厚实些。

  收获季节,粮食从田野里收到场院或家里,一番剥、摘、脱、扬、晒,中间的环节耗时费力不说,还要特别注意观天。乡亲们观天识云的本领令人惊奇,比如,“天上羽毛云,地上雨满盆”“云彩灰似布,大雨止不住”“天上云像塔,不久雨哗哗”“早晨红云雨不停,傍晚红云隔天晴”“乌云接太阳,猛雨二三场”,等等。小时候,邻居喜大爷类似的口头禅,总是一套一套的。

  乡亲们看天识云,全为了与老天抢时间,人人都盼着赶在雨季来临前把收获的粮食颗粒归仓。一旦天气有变,早有准备的人们就会用一把铁叉或木杈,把一个个卷着的草苫子挑起来,从粮食堆的顶部开始,往下一圈圈地围着遮盖,直到卷到粮堆底部。这时候,用苫子头尾的小绳把粮垛顶部和底部捆好,粮垛就算遮好了。小的粮堆需要二三个苫子,大的粮堆,需要几个或十几个苫子才能遮盖完。

  一捆麦秆,一把山草,再平淡不过的乡下物品,却成了庄稼人手里非常实用的物件。朴实的农民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有许多许多。我总在想,城里人如今见了面,在不知对方工作职务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喊一声老师,而这些在劳动中创造着美的乡下人,其实更是我们生活里值得尊敬的老师。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