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游记散文
太行石寨 古韵悠悠(寻找最美乡村·有生命的古民居(13))
发布日期:2016-4-11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959   收藏(0)

  图①:远眺古寨英谈。
  胡 华摄(人民视觉)
  图②:春来古寨。
  资料照片
  图③:红石板岩铺就的石阶。
  资料照片

 

 

  驱车绕过两座青山狭隘的关口,眼前豁然开朗:由青红两种砂石岩构成的小石楼依山而建,依形营造,错落有序。整个山寨如同在画中,这就是位于河北邢台县西部山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

  英谈古寨相传是唐朝黄巢义军留下的营盘,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户举家来此落户,建筑多为清代咸丰时所建,已成为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

  在英谈村的四周,仍保存着上千米的完整古寨墙,依山就势,坚固绵延。寨墙宽约3米,墙高5米至8米,建有四门,上有阁楼。古寨墙的修建,与英谈人乐善好施有关。

  村民路宝林介绍,清朝咸丰年间,河南林县一带发生了特大干旱,大批灾民沿路乞讨来到英谈村,路家先祖们一连数日无偿赠粥。为表谢意,灾民中的能工巧匠们自发组织修寨墙,两年内便将寨墙和四门建起。在东寨门楼顶部,“大清咸丰柒年玖月吉日立”的字迹至今仍依稀可辨。

  沿着街巷步入村子,仿佛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石板路、石寨墙、石宅院,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碾、石磨、石杵,伴着沿街而下的潺潺溪水,将山村装点得妙趣横生。

  街巷一律由片石铺就,陡峭处设有石板护栏,安全稳固。目前保存完好的67处古宅,均带有明清古建筑风格。民宅多为二三层小石楼,做工考究。墙体由青红石块浆砌而成,屋顶覆盖着巨型石片,冬暖夏凉。不少房屋跨山涧而建,底部涵洞溪流潺潺。

  宅院大都建有两个门,正门高耸,雕梁画柱;后门为方便上山劳动或避匪外逃而设。按冀南民居风俗,四合院讲究进出只有临街的大门,认为开后门跑财招贼,而英谈村家家院落都开后门。无论前门或后门,每个门后左右都有一个直角形的墙垛。这是固门的需要,但在冷兵器时代,也有着军事攻防掩体的功能,这也是英谈村的一个建筑特色。

  英谈村的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有的窗户为圆形,名曰“元宝窗”,象征富有美满;有的窗户上圆下方,名曰“天地合一”,意喻安泰吉祥。窗棂上雕刻着精美的鸟兽虫鱼等,栩栩如生。

  走在村子中,一石一瓦都显得沉静安详,古韵悠悠。石楼的主人们农忙时下地劳作,农闲时则围坐街角闲聊。

  几位老人边照看孙儿,边和记者聊了起来。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英谈的光辉岁月。抗战时期,英谈村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所在地。不足60户的英谈村,先后就有3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

  村里有“一姓三支四堂”之说:村里人家绝大多数姓路;路姓有三支;四堂为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村民路书玲说,英谈人不信鬼神敬堂口。所谓堂口,就是指路姓四堂。逢年过节大家都到自己所属的堂口去献香祭祖,红白喜事由堂口主持人帮助操办。

  时近中午,家家炊烟袅袅。大婶们开始做饭,用具是就地取材的石臼、石杵、石磨。英谈人仍固守着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器具和生活模式,他们称这样加工的米面做饭香,与现代机器加工的滋味儿不一样。

  说话间,煎饼、豆沫粥就做好了。好客的大婶招呼我们进屋,喝着石臼、石杵磨制的豆沫粥,思绪仍徜徉在英谈的悠悠岁月之中。

      

  小贴士

  怎么去:从邢台市出发沿邢汾高速西行,在邢台县路罗出口下高速即到。

  玩什么:参观小石楼、城门墙、德和堂、贵和堂等明清古建筑,采风写生,住农家院。

  吃什么:煎饼、豆沫粥、柿子。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