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一词也许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小说和电视剧《湘西剿匪记》才对它耳熟能详的。这里山峦起伏、洞穴相连、自然风光宜人,但在历史上和解放初期又是有名的土匪聚居地,土匪长期为害一方,又给人以神秘感和恐惧感。就像当年剿匪不能用“平原作战”的战法进行一样,今天,对待这里的犯罪问题也应寻找出它的地域性特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查询资料、访谈居民、收集问卷等方式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一、湘西的地域特点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总面积15461平方千米,是湖南的西北门户,境内有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约283万,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 c 2001年以后,湘西州被纳人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经济发展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实力增强。到2004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98.60亿元,比1978年生产总值4.23亿元增长了23.3倍,人均收人也比1978年
增长了16.8倍。②尽管如此,湘西仍属贫困地区。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湘西长期处于农耕文明阶段,到处是贫穷落后的村落和山寨,很难形成规模经济。经济的落后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正如有的犯罪学家所说,“盗窃、抢劫等一直是农业社会的典型犯罪形态”。③据笔者的调查,果然“两抢一盗”多年来一直是湘西的主要犯罪类型。
笔者这次对湘西的犯罪调查,侧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二是湘西的犯罪地域性特征。
二、居民对湘西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些年,中央一再强调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准。因此,笔者这次湘西调查,对治安状况的评价,以居民的意见为意见,同时适当参考有关统计数字,并将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居民访谈所得到的数据相互印证。
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出280份问卷,收回252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均具有湘西自治州户籍、较长时间在本地居住或曾在本地居住,同时,18岁以上的居民占总数的99.21。因此,问卷所提供的意见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一)关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
在被调查对象中,1825岁、2535岁、3555岁以及55岁以上年龄段的居民分别占到43.65%,29.76%, 16.67%与9.13%,而18岁以下被调查居民仅仅占到0.79%。因此,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能够对问卷进行客观、真实、合理的理解和选择,从而得出有效的结果。
(二)关于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
笔者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极为接近,评价基本一致。问卷调查中,居民对湘西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总的来说,属于中等水平甚至偏下的评价。
1.问卷中居民对湘西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在对湘西治安状况的调查结果中,37.7%的居民认为治安状况较好;40.08%的居民认为状况一般.只有7.14%的居民给予很好评价;而12.3%与2.78%的居民认为治安状况较差和很差。调查结果清晰地呈现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湘西治安状况的评价在一般以下,换言之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左右。
2.访谈中居民对湘西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除了在问卷中对治安状况进行调查,也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感受。6.35%,36.51%的居民感觉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48.41%的居民认为一般。同时,有8.33%的居民表示非常不满意,甚至0.4%的居民对治安状况漠不关心。因此,从数据上看,访谈中的居民对湘西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与问卷结果基本一致,一般及以下评价占多数。
(三)关于对执法人员满意度的调查
对执法人员满意度的选项是综合性的,也是一个总体性的评价。因此,问卷中设置“您对本地维护社会治安人员(如公安机关人员、治安保卫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一题,调查结果显示,59.52%的受访者认为较不满意;7.54%的受访者认为很不满意以及2.78%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只有1.98%的受访者感觉很满意。总体上来说,湘西州居民对当地执法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四)关于街面巡逻见警率的调查
街面见警率是提高居民安全感的一项重要指标,参照访谈中居民口头表述的意见,34.92%的居民有时能看见巡警、48.81%与3.97%的居民很少甚至没有见到巡警。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见警率属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
(五)关于居民报案后,警察到达现场时间的调查
警察到达犯罪现场的时问,是衡量警察快速反应能力和增强居民对警察信任度的一项国际社会通用的重要指标。问卷中对警察到场速度进行了调查,62.7%, 9.13%的受访者觉得到场速度较慢与很慢。还有3.17%的受访者认为警察根本不会到现场。因此,这里的快速反应能力显然不够,未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认同。
(六)关于居民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活动力度的调查
问卷中提出:“您认为,目前本地公安、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如何?" 46.43%的受访者认为时宽时严,变化不定;29.37%的受访者认为打击力度不够。从整体上来说,打击力度并不被认可,反而在偏下状态。
综合以上各项调查,说明居民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里的“两抢一盗”犯罪活动长期未能改观,并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非法集资风波,影响颇大。
三、对湘西地区主要犯罪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访谈和官方统计资料相对照,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其中“两抢(抢劫、抢夺)一盗”和“非法集资”成为湘西地区近些年来的主要犯罪类型;同时,针对影响治安的主要违法犯罪人群的调查中则显示出青少年犯罪主体以81.34%的高比例被居民“首肯”,足以显示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通过对这几种犯罪类型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以下犯罪的地域性特征。
(一)特征之一: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
近些年来,影响湘西社会治安的前三种犯罪类型,即“两抢一盗”、“非法集资”和日益增长的青少年犯罪,都是由于“经济因素”围绕着一个“财”字展开的,贫穷是主要犯罪原因之一。调查显示,“两抢一盗”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并且在临近春节或重大节日等时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导致全州居民的安全感普遍下降,白天不敢进人人烟稀少的小巷,晚上也鲜有人敢于单独上街。非法集资活动使全州近90%的家庭为发财而受骗上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近些年湘西的一件影响恶劣的重大事件。青少年犯罪也主要是盗窃、抢夺和抢劫财物。
(二)特征之二:追求暴富心理的畸形价值观起作用
湘西是个贫困落后地区,居民手中主要靠外出打工攒钱,一旦遇到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好机会,再加上当地政府一些人出于某种地方利益的目的而推波助澜,使居民趋之若鹜,发财心理大爆炸,终于酿成湘西历史上空前的非法集资风波。2008年,湘西非法集资以首府吉首市为原发地,迅速蔓延遍及全自治州7个县,形成全民参与集资活动的风潮,涉及本金168亿元,仅吉首市本身的28.9万人就有
%的家庭都参与其中。②个别大户损失过百万,最小户损失也在5万以上,平均每个家庭损失将近30万元。这一突变,夸张点说,使得群众的收人基本回到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群众利益蒙受到巨大的损失,随之引发了群体事件,数千人到湘西自治州政府门口抗议,出现围堵州政府大门、堵塞市内交通、掀翻车辆、冲击火车站、堵塞铁路等群体性行为。
之所以会出现规模如此之大的非法集资,首先是过高利润的诱惑,当时利润从起初的1分逐渐长到3分、5分甚至1角、1角5分,也就是说投人1万本金在一个月内可获得的利润最高达1000元至1500
元。如此大的诱惑让湘西人民看到了“好日子”的来临,大家纷纷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投人集资队伍之中,很多农户的征地补偿款、市民的养老金等,也都投了进去,只是湘西人民不知道的是:愈是如此,崩盘则愈是惨烈。其次在于政府调控的疏漏,亦或是存在着“后台”的支撑才得以让企业愈加大胆。这同“两抢一盗”一样,也是经济因素造成的,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三)特征之三:青少年渐成违法犯罪的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
湘西州统计资料显示,过去本地区的犯罪成员的高峰年龄段集中在1724岁,而近8年来,犯罪高峰年龄段则是1517岁。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与1824岁这一年龄段的犯罪率相比,也由过去的大致相同变为现在的大约两倍,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也明显增多,年龄最小的甚至不满10周岁,低龄化趋势明显。③
青少年犯罪增长和低龄化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第一,留守儿童增多,尤其是社会无人管、家庭无力管、学校管不了的“三不管”的儿童增多,他们很容易与社会上闲散人员混杂在一起,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④第二,在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中,几乎超过80%是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他们缺乏受教育的机会或根本没有受过教育,高中以上文化都己经是很少见到的:第三,“两抢一盗”的犯罪主体主要是青少年,其中有些人作案是出于习惯或“爱好”,据分析,这可能是受历史上“土匪习气”的感染。
四、调查后的几点思考
像湘西这样的贫穷落后地区,需要发展经济、强化教育。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有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基层政权的职能问题,还应进一步理顺。总的说就是: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要乱干预。习近平主席说过“领导者要深人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⑤这话非常深刻,值得深思。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含义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过多地、随意地人为干预。
(二)有学者认为,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与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本质的不同。⑥为体现这一区别对待的原则,就需要在刑事司法理念上“将儿童利益最大化”,例如“少捕慎诉少监禁”,以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挽救、感化和教育未成年人罪犯。
(三)湘西虽然在经济上落后,但民风朴实,山月I秀美,有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中,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自然风貌的原则。
☆作者向准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①参考百度百科湘西自治州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l 10750.htm?fromld=24188,②张明星:《湘西州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载《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8期。⑤王枚主编:《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页。
②参考湘西论坛http://bbs.07430743.com/simple/?t300434.html,
③湘西法院F9 http://xx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733,
④许震:《关于当前我市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上)》,载《朔州日报》2011年12月10日,第002版。
⑤《光明日报》2013年3月20日第1, 4版。
⑥王收著:《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