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游记散文
辋川烟雨自空蒙(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发布日期:2015-7-16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027   收藏(0)
转载 <wbr>人民日报2015年7月4日辋川烟雨自空蒙

  辋川相传王维手植银杏。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转载 <wbr>人民日报2015年7月4日辋川烟雨自空蒙

  辋川风貌。
  资料图片

转载 <wbr>人民日报2015年7月4日辋川烟雨自空蒙

  辋川山水。
  资料图片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游辋川“不值”。

  笔者慕名翻山越岭初到此地时的感叹,何解?

  古今相照。《辋川集》二十咏,王维为这终南山间的一隅,最早刻印上了穿越历史的文化符号。然而岁月无情、时过境迁、盛景不再,一千余载弹指一挥间,孟城坳、华子冈、临湖亭、竹里馆,寄托着文人情怀、释家了悟、人生智慧的一个个美好意象,今又安在?

  怀着如是惆怅与叹惋,笔者默默伫立于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鹿苑寺遗址前。这座建于唐代、毁于唐末兵燹的古寺,如今只余堆积厚约一米的瓦砾。可见的遗物,唯有一株相传为王维手植、树径1.8米、树冠高20米的银杏独存至今。

  俯瞰银杏树东侧的山谷,曾是古时辋峪河的河道,如今因河水改道只留下干涸的河床。王维与朋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互为唱和”的画面,恰如盛唐时期的风华般只能任凭后人在脑海中想象。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静谧的秦岭山间清风阵阵,拍打着银杏树叶,如歌如诉,带着笔者不由得又回到曾经的历史记忆之中。

  王维,史家称他9岁知文。他19岁赴京兆府试,举解头。曾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等职。中书令张九龄对王维很赏识,一再提拔他。但此后由于张九龄罢相,他大约在40岁以后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王维为安禄山所获,强迫他任伪职。肃宗回京后,他一度被贬官,最后升迁至尚书右丞,卒于官。这前后20年的时间,他始终半官半隐于终南别业。

  读史至此,“辋川”在中国文人精神世界中的符号意义方才凸显出来,古树前伫立静听风吟的笔者也才渐悟此行的价值。

  “别业”者,正屋之外,建于他处的另一所宅第园林,或曰是王维在漫漫人生起伏不能由己的现实下,另寻心灵安放的一处所在。那时的辋川什么样?是“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还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其实,辋川并非地处秦岭深山,在地理上距离古都长安也只有数十里之遥,就在这儒家与释家、入世与超脱的一线之间,王维开辟出禅意山水诗画的一类新境。

  “寺前的一株古老的文杏,是标识,是见证。文杏活着,也许还可耐过若干岁月。过客仰望着,眺望着,遥望着,也是一种相望。文杏被望成了王维,望成了唐诗,望成了古今之际的一缕和音。”多年以后,作家和谷这样写道。

  诚哉斯言!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