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博克拉发生里氏8.1级地震。5月12日,灾区再次遭受7.5级强震。西藏边境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等地沦为重灾区。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官兵视灾情为命令、视群众为亲人、视责任如泰山,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抢救、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转运群众财物,涌现出“留下遗书死守国门的21勇士”“舍生忘死勇救儿童的张高勇”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谱写了一曲曲爱民为民、固守边防的英雄赞歌,展示了边防官兵听党指挥、忠诚可靠、英勇顽强、敢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今天,本报10版、11版刊发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官兵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敬请关注。
□赵昀唐正铁郑永波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博克拉发生里氏8.1级地震。强震突袭,倾刻间,山崩地裂、房屋遭戕、山体坍塌、飞石滚落、烟尘四起、山河失色。地震共波及西藏自治区19个县,造成26人死亡、3人失踪、856人受伤,2699户民房和1座寺庙倒塌,39943户民房、242座寺庙和文物单位用房受损,近30万人受灾,其中,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等地受灾严重。5月12日,满目疮痍的灾区再次遭受7.5级强震的重创。
身处灾区的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官兵闻灾而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决策部署,在总队党委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启动《处置边境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预案》,成立由总队长高万海、政委伏鹏为组长的“4·25”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迅速配置组成总队医疗救助、通信机要保障、物资保障等专项工作组。各灾区一线部队官兵视灾情为警情,发挥地处边境、身在灾区、距离最近的优势,现场作出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抢救、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转运群众财物,舍生忘死、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救援篇】
舍生忘死紧急救援
5月8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批示:在这次“4·25”灾害发生后,边防总队视灾情为命令、视群众为亲人、视责任如泰山,按照公安部和自治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部署,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战斗,展示了边防总队听党指挥、忠诚可靠、英勇顽强、敢打硬仗的精神风貌,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望再接再厉,在恢复重建和巩固边防、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强震足足持续近1分钟,求救声、悲泣声、哭叫声混作一团,无情的地震肆虐妄为,地震之殇迅即蔓延。驻守灾区的西藏公安边防部队以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为最高标准,在自身受灾极其严重的情况下,迅速组建起由1200多名边防官兵组成的16个救援突击分队,紧紧抓住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继承和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喜马拉雅卫士精神,在余震不断的危险环境下,一抹抹闪耀在灾区的橄榄绿给绝望中的群众带来生的希望。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4月25日14时15分,总队机动支队二大队和侦查支队官兵成立救援分队,途经多处塌方点,紧急赶往吉隆镇帮兴村、阿孜岗村开展救援,打通生命通道救援安置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的旗帜立在重灾区。14时25分,官兵们用双手刨开瓦砾碎石,成功救出第1名被困群众。
聂拉木边防大队立新边防派出所雪布岗警务室在地震中坍塌,警长商诚第一时间带领3名官兵成功转移39名群众至安全区域。救援扎西通卓林寺被埋废墟的群众和僧尼时,官兵们用手一掊土一掊土的往外刨。突然,墙体再次倒塌,一块木板即将砸向救援的战友,中士张艳兵纵身扑了过去,木板重重砸在他的身上,他扶着腰说:“我没事,赶快救人!”经过4个小时紧张救援,官兵从倒塌房屋下成功救出3名群众,徒手挖出两具遇难者遗体。随后,又依照家属的愿望,徒步跋涉5个多小时,将遇难者遗体背到山顶的火葬场。
25日15时,定日边防大队紧急抽调30名官兵,连夜徒步16公里,翻越海拔5480米的普次拉山,携带救援物资驰援绒辖乡,成为第一支挺进灾区的先头部队,并成功救治4名重伤群众,转移19名被困群众。
25日15时9分,吉隆边检站政委尕麻旦增勇挑重担,带领70余名边防官兵,携带抢险救灾物资、医疗器械、通信设备,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向重灾区吉隆镇多浦村挺进。15时33分,救援官兵抵达多浦村后迅速救治转移受伤群众,建起了灾区的第一顶安置帐篷。
此时,受灾最严重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和吉隆县热索桥口岸道路阻塞,通讯中断,数百万立方米的塌方体隔绝了一切。曾经西藏边境地区最繁华的两座小镇转瞬间成为了“孤岛”。
“孤岛”上的边防官兵们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与余震抗衡。他们奔走在乱石飞溅、山体松动的陡峭山坡,救援在险象环生、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穿越在巨石林立、荆棘密布的羊肠小道,坚持奋战在灾区最前线。
没有专业救援设备,没有大型机械,震后仅3分钟,聂拉木边检站组成救援分队官兵穿过塌方区域,一路躲避不断滚落的石头,前往聂拉木方向受灾最为严重的迪斯岗,挨家逐户搜救被困群众,经过连续2天的搜救,从坍塌的废墟中成功救出9名重伤群众。
“不要慌!不要乱!保持秩序,跟我来!”聂拉木边检站执勤业务二科科长梁咏一边组织出入境联检大厅候检的300名旅客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一边迅速组织检查员各自将象征国家主权的出入境验讫章锁进保险箱安全转移出联检大厅。
“在个人安危与验讫章的生死抉择面前,让我再做一次选择,仍然会选择保护验讫章!”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聂拉木连检站执勤业务二科检查员屈鹏坚定地说。
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官兵地震之后快速通过飞石滚落区域,迅速抵达热索村开展救援,在震颤的房屋里,手刨肩扛,转移受灾群众。
山上滚落的巨石不断砸向地面,摆放在户外的煤气罐被击中嗡嗡作响,随时可能爆炸!
如果煤气罐爆炸,后果无法想像。“王升,杨昌胜,跟我来!”监护中队队长王忠祥带着两名战士扛起煤气罐就往联检口岸跑。5分钟后,救援官兵成功将7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煤气罐转移至安全区域。回想起那惊魂一幕,战士杨昌胜仍心有余悸。
战士李茂伟和江静循着声嘶力竭的求救声赶到即将倒塌的危房中,发现怀孕8个月的白玛瘫倒在地,且伴有小产迹象。他们小心翼翼地扶起白玛,躲避四处飞来的碎石,将白玛转移到联检口岸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并派卫生员及时安抚白玛。
吉隆镇江村92岁的老阿妈央金前额被碎石砸伤,困在即将坍塌的危房中。吉隆边防大队桑青边境检查站6名官兵赶往现场,临时找来一块门板充当脚手架爬上危房的二楼,将央金老人成功救出。
地震发生时,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水电七局)的200余名员工被困在尼泊尔拉苏瓦县一个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的峡谷中,其中7人重伤,情况危急。4月28日上午,按照公安部部署,经外交部批准同意,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迅速成立25人救援小分队,从吉隆口岸紧急出境救援水电七局重伤员工。救援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长达百余米的塌方体徒步前往施工地点,成功将7名重伤人员带回吉隆口岸,并协调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用直升机将200余名员工转移至吉隆镇。
5月12日15时05分,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吉隆镇至热索桥口岸18公里处塌方点,一辆载有1男3女的车辆被滚石击中。吉隆边检站紧急派出官兵前往救援,将受伤的群众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并将遇难者遗体带回。
截至5月26日,身处灾区的西藏公安边防部队共出动警力34907人次,挖出遇难者遗体8具,救出被困、被埋群众280名,转移安置群众19188人次,救治受伤群众1811人,挽救群众财产损失500多万元。
5月6日,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局长武冬立批示:尼泊尔地震发生后,西藏总队吉隆、聂拉木、定日等边防各单位把灾情当作命令,在第一时间主动投入到抗震救灾、救助群众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树立了公安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广大人民群众交口称赞。西藏总队党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党委各同志科学分工,坚守岗位,组织指挥部队有条不紊地开展抗震救灾、边境和口岸管控、维护灾区安全稳定等工作,成效显著。望各有关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做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维护边境稳定的“定海神针”。
【爱民篇】
危难关头心系群众
灾区一眼望去满目疮痍,轰然崩塌的山石和房屋激起漫天烟尘,吞没了一切,声嘶力竭的呼救声回响在空中,令人生畏。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官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发挥了“主心骨”和“主力军”的作用,赢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地震发生后,樟木口岸惶恐的受灾群众如潮水般涌向聂拉木边检站监护中队操场。短短5分钟,数百平方米的操场涌入中外旅客、边民、商户500余人。
由于余震不断,操场两面山上的滚石不断狠狠地砸向波曲河、操场和宿舍楼,波曲河水面溅起巨大的水花,回响震彻山谷。
“听我指挥,大家手拉手,将群众围起来,保护大家的安全!”4月25日14时31分,樟木口岸执勤业务一科科长陈国静一遍一遍地重复。看似瘦弱的陈国静带领100余名官兵手拉手筑成一座绿色的人墙,将群众围在中间,官兵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不断滚落的碎石。谁也不知道,此刻她前来探亲的丈夫正取道尼泊尔回国,生死未卜。4天后,当樟木口岸通讯恢复后,陈国静第一次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得知丈夫平安无事,这位大家眼中的“女强人”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4月25日14时41分,吉隆镇帕巴广场同样涌入了大量受灾群众。此时,大地再次剧烈摇晃,广场一旁的超市轰然倒塌,广场上的人群惊惶失措。“快!把群众集中到广场上!”吉隆边检站政委尕麻旦增一声令下,官兵筑起一道人墙将四散的人群围在广场中间。
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西藏公安边防官兵一线救援的真实写照。
4月25日14时10分,聂拉木边检站勤务中队列兵张高勇与上等兵朱文喜在营门口执勤。14时11分,大地突然剧烈抖动起来,街道上的民居也随之疯狂摇晃,岗亭对面大量山石裹挟着烟尘和树木倾泻而下。站在道路中间的小孩嘎玛丹增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懵了,他呆在原地,不知所措。张高勇和朱文喜目睹了一切,他们迅速冲向小丹增。冲在前面的张高勇将小丹增护到远离山体的一侧,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飞落的碎石。突然,张高勇听到身后的朱文喜大叫了一声:“大家快跑,山上有块大石头要掉下来了!”他侧过头,看到一块直径3米多的大石头径直向自己砸了过来。那一刻,张高勇本能地将护在怀里的嘎玛丹增向前推了出去。小丹增得救了,张高勇却被落石紧紧压在了下面。此时,朱文喜也被滚落的碎石击中头部晕了过去。
1分钟后,朱文喜醒了过来,勤务中队队长郗树蒙、后勤处助理员寇永照和战士杨林也赶来救援。
此时,一栋支离破碎的居民楼传来呼救声,一位藏族老阿妈趴在窗台上探出身子求救。一面是身处险境的群众,一面是朝夕相处的战友,郗树蒙陷入了两难。
“去救人,不用管我,我没事。”刚刚苏醒过来的张高勇看出郗树蒙内心的挣扎。郗树蒙和杨林抹去眼角的泪水,迅速冲向被困的老阿妈。此时,那栋三层小楼已经被巨石击穿一层,楼顶摇摇欲坠,房屋随时可能跨塌。两人来不及考虑后果,郗树蒙向杨林丢下一句:“你警戒,我上去救老阿妈!”便冲向了二楼。楼梯上满是掉落的碎石,郗树蒙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迅速转移出危楼。
老人得救了,郗树蒙与前来增援的官兵,用双手刨挖被压在石头下动弹不得的张高勇。半小时后,张高勇被挖了出来,鲜血和着泥土浸透了他的衣服。经初步诊断,张高勇骨盆粉碎性骨折,内脏损伤。
得知这一消息后,总队党委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总队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张高勇。4月29日,樟木镇至聂拉木县道路顺利抢通,张高勇被紧急送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5月7日,张高勇成功手术,目前,已从骨科转入康复科治疗。
吉隆边检站执勤业务科学员严森一用身体护住群众,被疾速飞来的碎石击中。他强忍疼痛,组织群众抵达安全区域后直接趴倒在地,说不出话,剧烈的疼痛使他浑身抽搐,足足持续了3分钟,所幸严森一的伤势并无大碍。
25日21时许,聂拉木边检站战士杨林因劳累过度,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意识不清的状况,情况危急。为抢救杨林,勤务中队队长郗树蒙主动请缨,摸黑绕过多处塌方点,前往距边检站3公里的樟木医院取回盐酸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经过紧急治疗后,杨林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
25日下午,日喀则边防支队吉隆边防派出所官兵赶赴受灾严重的吉浦村连续开展救援工作长达30余小时,90后学员黄瀚多次往返悬挂于20余米宽、300余米深的吉浦大峡谷上仅1.5米宽的吉浦铁索吊桥,转移安置群众,因过度劳累导致踝关节脱臼。他却忍着剧痛,坚持完成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后,才进行治疗。
定日边防大队聂鲁桥边境检查站站长左月亮刚刚从倒塌的废墟里爬出来,顾不上找鞋子,便带领官兵冲进摇摇欲坠的危房,救出3名群众。
在1个多月的救援过程中,尽管很多官兵仍不为人熟知,但他们的名字却镌刻在了喜马拉雅永恒的丰碑上。
【安置篇】
妥善安置情暖灾区
地震发生后,身处灾区的公安边防部队第一时间开放营区,灾区边防单位成为群众的安置点、避难点、救济点。边防官兵宁可不吃饭,也要把食品留给群众;宁可露天宿营,也要把帐篷留给群众;宁可挨冻受冷,也要把被褥棉衣留给群众。为了优先保障灾区群众的生活需要,官兵们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了保证灾区群众的安全,官兵们每天都在临时安置点轮流站岗巡逻,每天平均睡眠不足6个小时。
樟木口岸与外界联系中断的4天里,食品、饮用水、药品、御寒衣物等救灾物资极度匮乏。聂拉木边检站官兵们把1000多名受灾群众安置在相对安全的操场上。他们一边救治受伤群众,一边冒着余震,从摇摇欲坠的库房里抢运食物、饮用水、药品和御寒物资。
地震发生后的当晚,安置点的群众终于吃上震后的第一顿饭——白米粥。边防官兵们主动让外籍旅客、尼泊尔边民和受灾群众优先用餐,轮到他们时,食物所剩无几。接下来的几天,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很多官兵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边防官兵的言行无声地触动着受灾群众。
在聂拉木边检站门口卖蔬菜的尼泊尔商户将所有蔬菜送到营区安置点;居住在边检站附近的迪斯岗居民把自家的食物提供给边检站统一使用。“小卖部里面还有些土豆、蔬菜、方便面和饮料,你们尽管随便拿来吃!”樟木镇立新村小卖部的老板将钥匙交给立新边防派出所参谋方刚。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我们,不顾自身安危;在营区给我们搭建帐篷挡风遮雨,自己却淋雨为我们执勤放哨;做好了饭,等我们吃完了他们才开始吃,不够了只能两个人啃一包方便面……”6月15日,已经安全转移到日喀则市灾民安置点的樟木镇雪布岗村老人次仁卓玛回忆边防官兵救助的情形时不禁潸然泪下。
在聂拉木边检站监护中队临时安置点有4名素食主义印度籍旅客,因为风俗习惯,他们拒绝边防官兵准备的稀饭。得知这一情况后,炊事班班长宁诵岗二话不说,冲向受损的仓库,扛出一堆蔬菜,另起炉灶,重新烧水,两个多小时后一锅纯素的稀饭端到了印度籍旅客一家人面前。往后的几天,炊事班都会给他们开“小灶”。
62岁德国籍旅客罗比感冒发烧,卧床不起,边防官兵为他熬姜汤,送水送药送食物,帮助罗比顺利康复。
一名法国籍旅客感激地说道:“我们待在这儿,被边防官兵保护,他们给我们食物,让我们感觉很温暖,中国边检很专业!”
“你们放心,我们绝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官兵有什么东西吃,你们就有什么东西吃,我们有地方避雨,你们就不会受冻!”4月25日晚,吉隆边防大队桑青边境检查站站长巫优奇告诉吉隆镇江村的群众。地震中,巫优奇带领8名边防官兵成功救出5名老人和12名小孩,并将51名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桑青边境检查站租用的民房在地震中倒塌,抢出来的物资只够安置点群众一顿晚饭。余震刚过,巫优奇带着官兵和青壮年群众再次进入村庄,挨家挨户从屋里抢救生活必需品。
吉隆边检站将仓库所有的生活物资抢运出来,优先保障集中安置点群众,一袋袋大米被搬运到集中安置点,一箱箱军用罐头发放到群众手中……当晚,安置点的群众吃上了热腾腾的稀饭,边防官兵却只能以方便面充饥。
震后的第一个夜晚降临了,整个震区停水断电、狂风嘶鸣、雨雪交加、余震不断。这一夜,奋战在灾区的边防官兵彻夜未眠。
吉隆镇色琼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25日19时,机动支队二大队一中队救援官兵携带救灾物资向色琼村进发。车辆行至山脚下时,大面积塌方体阻断了救援道路。曾经蜿蜒盘旋、美不胜收的盘山公路,变成官兵挺进的最大障碍。雨越下越大,官兵只能在山脚徘徊。
“卸下救援物资,背上去!”一中队队长才旦晋美当机立断。17名官兵背着总重量350公斤的物资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色琼村挺进。一面是水流湍急的断崖深谷,一面是滚石不断的峭壁陡坡,官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艰难前行。6个小时后,救援官兵成功将第一批救灾物资送抵色琼村,20余顶救灾帐篷拔地而起,400余名受灾群众被及时妥善安置。
在吉隆口岸热索桥安置点,受灾群众每逢余震来临都会无助地四处逃避,唯恐被山上落石击中。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的官兵们点起柴火围坐在群众四周,唱响“团结就是力量”,用血肉之躯为他们筑起安全的“港湾”,用铿锵有力的军歌驱散受灾群众心头的阴霾。
樟木镇安置点的边防官兵轮流站岗,每逢有较大余震来临,他们就吹响哨子,提醒熟睡的群众注意安全。定日边防大队官兵将军用大衣留给老人、孩子,自己却衣着单薄坚守在寒夜里。
地震发生后,驻守灾区的公安边防部队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努力做好灾区群众生活安置工作,第一时间开放营区,设置灾民临时安置点19个,为2000多名群众提供应急避难;紧急调拨各类抗震救灾物资25万元,现场医疗救助群众1811人,为群众发放各类食品、药品价值25万余元,发放被装529件,发放其他救援物资价值两万余元;组织开展灾民安置点巡逻114次,对受灾群众安置区消毒17次,开展心理疏导3100余人次,帮助群众看守贵重物品和财产200余万元。
下转第十一版
【转移篇】
全城撤离守护希望
震后第4天,聂拉木县樟木镇立新山山顶出现宽约50厘米、长达800余米的裂缝。随着雨季的到来,整个山体随时可能垮塌。届时,依山而建的樟木镇将不复存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樟木镇除部队留守外,1天之内组织其他人员全部撤离。
4月29日12时许,细雨。
樟木镇抗震救灾协调指挥部的简易帐篷里,电话铃声骤然响起。聂拉木县县委书记王平拿起听筒,听完后神情严肃,随即对着电话重复:“是,全员马上撤离!”
在电话那头下达指令的,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
樟木镇4000余群众要在1天之内全部撤离,谈何容易。然而,驻守在樟木镇的400余名边防官兵,没有片刻的犹豫,第一时间投入转移安置工作。
樟木口岸,聂拉木边检站监护中队安置点。精通英语的执勤业务科检查员全员投入劝说国外滞留旅客及时撤离。
“你们10个人先护送第一批人员撤离,行进中要留意观察山上的滚石,尽量走小路绕过危险塌方点,一定要确保旅客和商户的安全。”监护中队指导员孟太宗认真细致地部署着转移工作。
一场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大转移紧张有序地进行。
17时20分,聂拉木边检站友谊桥监护中队安置点最后一批中外旅客和商户撤离到迪斯岗,边检站安排4辆运兵车将140余人送往日喀则安置点。
日喀则边防支队立新边防派出所第一时间组织官兵对立新村和雪布岗村村民开展说服工作,在他们细致、耐心的劝解下,两个村630余名群众最终全部同意转移。
然而,50余名老弱病残人员拖慢整体撤离的进度。从立新村到樟木镇集中撤离点足足有12公里,且有7公里山路,10余个塌方点。
担架不够,用帐篷里的床铺代替,床铺不够,将两根结实的木棍穿过椅子制成简易担架……立新边防派出所联合机动二中队官兵想尽一切办法。
由于转移人数太多,加上路途艰险,直至29日18时,仍有近200人未能安全撤离。眼看着雨越下越大,一旦天黑前不能撤离,转移过程中的危险和困难程度将大幅增加。无奈之下,立新边防派出所所长朱智敏不得不向聂拉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支援。
18时30分,聂拉木边检站的官兵们将安置点231名群众安全护送至樟木镇撤离点。晚饭前,聂拉木边检站政委卢家林接到聂拉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李冬的电话:“立新山上100余名群众需要立即转移至边防一连,需你部组织40名官兵护送群众安全下山。”
看着劳累多天、筋疲力尽的官兵们,卢家林心疼不已,但想到随时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快速回复道:“是,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聂拉木边检站第一时间组织40名官兵组成增援小分队,冒雨绕过塌方点徒步前往立新村增援。
20时20分,增援官兵赶往立新村途中接到报告,称有一批群众正在下山途中,请边检站派8名官兵护送其至撤离点。
带队的边检站参谋长周志均问道:“你们谁身体不适,可随第一批群众下山!”可周志均连问3遍,愣是没人回答。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30岁以上的到队列第一排,任赛赛你脚踝受伤,出列!”
任赛赛却大声地说:“报告参谋长,我脚已经没事,我请求上山执行护送任务。让身体不适的其他同志先护送群众下山!”
年过30岁的藏族干部扎西达瓦在之前撤离中已经背着一位年逾70岁的老阿妈走了5公里,体力严重透支,可他依然说:“参谋长,我没事,我是藏族,上去之后便于和群众交流,我请求继续上立新!”
每一名战友都想战斗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但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周志均只能安排7名30岁以上官兵护送第一批群众下山。
雨还在下,塌方的区域随着雨水的冲洗,不时形成小的泥石流向下垮塌。
赶到立新村的增援官兵分成两批协助撤离转移。一批协助立新边防派出所官兵继续劝离驻地群众,一批紧急转移60余名群众。
任赛赛看到,撤离人群中有一名母亲带着腿部受伤的女儿行走困难。脚踝受伤还没有好的任赛赛二话没说,脱下雨衣披到小朋友身上,一弯腰背起孩子就往山下走。同行的后勤处助理员郭德平和任赛赛轮流背着孩子向山下行走。
5公里的山路,两人不停轮换地背着受伤的孩子,与一行群众一起下山。劳累、饥饿、忧虑笼罩着前进中的每一个人。后勤处助理员寇永照也加入到背孩子的行列中来。在一处长达200米的大塌方点,大大小小的碎石林立,加上雨水湿滑,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山去。体力极度透支的寇永照背着孩子缓慢行走,突然脚底一滑,人跪倒在地。为了孩子的安全,他背着孩子的手一点没有放松,任由双膝重重地磕在凸起的石头上。
“我没事,快接好孩子!”寇永照对郭德平说。郭德平接过孩子,背在身上,小心翼翼地向山下走去。他知道,这个时候群众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当晚22时30分,官兵们将立新村最后一批群众安全护送到撤离点。
5月14日,根据吉隆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距离中尼边境仅10公里的吉隆县吉隆镇江村所有群众全部转移。日喀则边防支队桑青边境检查站官兵迅速将江村群众集中起来,等待撤离。8时30分,担负撤离任务的18辆越野车和皮卡车安全抵达时,官兵们将群众和贵重物品护送上车,又将61名群众全部安全护送到吉隆镇统一安置点。
撤离的人群中还有一些是边防官兵家属,他们前来探亲,但灾难来临时,却不得不和亲人分离。聂拉木边检站后勤处助理员李炯的妻子邹玉婷一步三回头,李炯有意避开妻子,默默走在队伍的最后。接到撤离命令,邹玉婷哭了。跟着李炯来到边境口岸,就是想一解相思之苦,好好陪着丈夫,照顾丈夫。然而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李炯还要继续坚守口岸,执行护送群众、恢复重建等任务。登车前,邹玉婷逆着人群跑到李炯面前,狠狠地掐着李炯的胳膊,大声地说:“请为我保重!”平时开朗的李炯此刻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他用力把妻子推上车,扭头往单位的方向走去。
【坚守篇】
不畏生死坚守国门
“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能让国门失守,口岸失守,任何单位可以撤,守国门的公安边防官兵不能撤,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国家的形象,国门卫士的形象更要维护好!”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总队长高万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国家与小家,国门与生命,坚守在吉隆口岸和樟木口岸的边防官兵从来不曾犹豫,生命与国门同在!
受地震影响,吉隆口岸和樟木口岸山体严重松动,出现裂痕、巨石滚落、滑坡严重,且两个口岸均三面环山,避险面积狭小。勘测表明,受尼泊尔地震和多次强震的强烈冲击,两个口岸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重大次生灾害。
4月29日,樟木群众全部撤离至日喀则、拉孜等安置点。临行前,群众自发将储存的食品送给边防官兵,部分商户将商铺钥匙交给官兵保管。短短数小时,樟木由“孤岛”变成一座空城。
聂拉木边防检查站警务合作科参谋尼玛云旦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是其正在樟木镇解放军某连营区避险的妻子。
“群众都撤了,我们部队肯定接着撤,放心吧,带着儿子路上注意安全!”尼玛云旦挂断电话,默默地望向转移的人群。他那淳朴善良的妻子哪里知道,国门就是生命,守卫“喜马拉雅第一国门”的公安边防官兵怎会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撤离!
5月3日下午,精通尼泊尔语的尼玛云旦与战友扎西顿珠跟随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前往尼泊尔实施跨国协助救援。临行前,他朝着家的方向敬礼告别。
距吉隆镇37公里的热索桥口岸被离别之情所笼罩,撤离与坚守的抉择在60名官兵面前显得如此困难。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热索桥口岸受灾群众、水电七局员工和口岸工作人员将陆续转移至吉隆镇。
27日至29日,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按照重病伤员、老人妇女儿童、热索村村民、水电七局职工、口岸工作人员的顺序,有序组织被困群众300余人分批次乘直升机转移至吉隆镇。
留守的只有21人,他们是坚守国门的边防官兵。4月28日,接到转移命令后,由于受到避险区域狭小、物资紧缺等因素的限制,监护中队只能留守21名官兵,每20天进行轮换。这样的决定,注定有人短暂离开,有人继续坚守。
“队长,这是我的请战书!”来自林芝的藏族列兵白玛次成将自己的请战书递给队长王忠祥。本以为保守住“秘密”的王忠祥和指导员熊英杰面面相觑,未曾想留守的消息会不胫而走,60名官兵纷纷写下请战书,主动申请留守热索桥口岸。
29日,熊英杰在队列前说道:“必须服从命令,我念到名字的留下,其他人员全部撤离。”
“熊英杰!”熊英杰念出的第一个名字是自己。
“王忠祥!”
“到!”
第二个名字是中队长。
“丁在成!”
“到!”
“扎西平措!”
“到!”
……
最终,留守的20名官兵名单确定,加上前来带队的吉隆边检站副站长蒲政江共21人。没有喜悦、没有兴奋、没有欢呼,所有官兵面色凝重、沉默不语、相拥而泣。
留下的21名官兵,写下了留给家人“最后的话”:“如果爸妈问我去哪了,你就说去执行秘密任务了”“老婆,如果我不在了,请善待老人和孩子”“爸爸少喝点酒、妈妈别打麻将了,多走走”……
29日18时,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的直升机飞抵热索桥口岸。
大家知道,暂时离别的时刻到了。经历生死考验的监护中队官兵怎能忍心与朝夕相处的战友暂时分开,又怎能忍心与日夜守卫的国门短暂离别。
吉隆边检站副站长向俊紧紧拥抱蒲政江,默默地转过身去,静静地望着承载着中尼友谊的热索桥,向着国门敬礼,泪水夺眶而出。留守的21名勇士也热泪盈眶,这一刻,他们心里更多的是不舍;这一刻,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是如此的神圣;这一刻,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再与自己的家人、战友相见……
5月11日15时30分,吉隆口岸国门下,熊英杰等21名留守官兵整齐列队,迎接前来换防的吉隆边防检查站政委尕麻旦增带领的21名战友。所有官兵面向国门,目视国徽,庄严敬礼。
“国门在,我们就在!”
这里的官兵,仍然在坚守。
他们,就是守卫国门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哪怕前路坎坷,布满荆棘,哪怕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他们,只想与国门同在一起。
【防控篇】
忠诚履职保驾护航
“4·25”大地震发生以后,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坚持维稳控边主业不放松,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边境防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震后边境口岸的管控形势,根据新情况,不断细化边境管控工作处突预案,并进行反复演练,有效强化了边境一线管控力度。
维护边境地区和口岸和谐稳定是每一名边防官兵的神圣职责。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官兵内心都有一个坚定信念:即便灾难来袭,我们一定要守护好祖国边境的安全!
群众撤离了,政府部门撤离了,驻守边境口岸和一线的边防官兵们依然在全线坚守。
聂拉木边检站、吉隆边检站、日喀则边防支队机动二中队、立新边防派出所、绒辖边防派出所、吉隆边防派出所官兵为了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了国门和边境一线的安全,主动请缨坚守在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次生灾害的边境一线。
聂拉木边检站官兵们在坚守国门履行维稳控边职责的同时,挨家挨户排查统计樟木口岸民房、商铺、车辆等受损情况,封存受灾群众的房屋和车辆,开展灾区卫生消杀防疫,组织官兵日夜巡逻,全力保护灾区撤离群众的财产安全。同时,边检官兵还将停留在中国境内的225辆尼泊尔货车进行封存,并定期开展巡逻,确保邻国友人的财物不被哄抢。
日喀则边防支队机动二中队和立新边防派出所官兵,面对山体大面积滑坡的威胁,没有退缩,坚守立新村,留下“人在阵地在”的生死誓言。
绒辖边防派出所官兵坚守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运送救灾物资,搭建救灾帐篷,维护辖区治安,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灾后生活秩序。
聂拉木、吉隆、定日边防官兵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同时,不断加强辖区治安管控,开展执勤巡逻和震后治安隐患排查,防止发生偷盗抢劫等治安事件。
5月14日,立新边防派出所组织官兵前往雪布岗村进行例行安全巡逻时发现,有8名不明身份人员携带部分物品和3头牛准备出境,形迹可疑。边防官兵立即询问相关情况。经查,8人为尼泊尔籍人,因地震后雪布岗村群众全部撤离,企图将村民的财物偷走。官兵勒令其将财物送回原处,并将8人驱逐出境。
针对聂拉木边检站、吉隆边检站“4·25”地震后口岸出入境查验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总队积极做好与西藏自治区旅游、外事等部门沟通协调工作,严控从樟木、吉隆口岸出入境团组。日喀则边防支队机动二中队、立新边防派出所和绒辖边防派出所官兵坚守在边境一线,不间断地进行边境巡逻管控,有效减轻了一线口岸防控压力。
总队严格按照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严密边境一线通外山口道路巡防管控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严格限制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灾区。日喀则鲁鲁、土龙、曲乡边境检查站使用藏、汉、英3种语言制作边民通告栏和温馨提示牌,全力维护灾区秩序。
总队各级加强警务合作,与尼泊尔警察、移民等部门及时进行沟通联系,共同研究震后边境、口岸双边管控措施,实现双向管控、双向加强。同时,充分发挥驻村驻寺的工作优势,认真做好受灾群众和僧尼的教育引导和安抚工作。
根据震后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总队及时调整力量部署,获取了行动性、预警性、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截至目前,总队共出动警力7000余人次,整理上报情报信息50余份,组织开展边境通道巡防420次,期间抓获堵截6起11名企图非法入境人员。
地震至今,西藏公安边防部队共检查进出灾区人员11000多人次,车辆3万多台次,劝阻无特别通行证人员10人;检查出入境旅客2000多人次、边民800多人次、救援人员5000多人次、车辆900多台次、国际航班70多架次,抓获非法入境1人,确保了抗震救灾期间边境口岸的安全稳定。
【保障篇】
统筹各方全力保障
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局长武冬立、政委李乐民先后5次作出重要批示,局长武冬立、副局长倪荣两次视频连线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听取灾情汇报,做出救灾部署。高万海总队长率领“4·25”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连夜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伏鹏政委率工作组前往灾区督导检查抗震救灾和边境管控工作,总队在家常委日夜轮流坐镇指挥中心,统筹协调救灾工作。西藏公安边防官兵全警动员,上下联动,动员各方支援力量,让孤寂的灾区焕发了蓬勃生机,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抗震救灾的大河。
地震发生后,机动支队、侦查支队、训练基地等单位官兵主动请缨到一线参与抗震救灾,总队组建692名官兵、96台各类车辆的应急增援分队,进行救援演练30余次。总队医院抽调医生、护士和后勤保障人员紧急组建11人的抗震救灾医疗应急救援分队,筹备救援物资及药品,做好随时驰援灾区的各项准备。
“4·25”地震以后,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迅速制定遂行重大任务政治工作保障方案,各级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中的保障和服务作用,广泛组织开展火线立功创模活动,发出向张高勇同志学习决定,派出8名心理咨询师到一线开展心理干预,组织文工团奔赴一线慰问官兵和受灾群众。驻守灾区的公安边防部队通过战时动员、向国门和党旗宣誓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带头作用,极大地激励了灾区官兵的信心和勇气。总队政治部成立宣传报道小分队,赶往一线随警作战,推出张高勇和友谊桥、热索桥监护中队等一批抗震救灾先进典型。
4月15日14时15分,日喀则边防支队机动二中队4名官兵冲进危楼,第一时间抢救出电台、对讲机等通信设备,为樟木方向与总队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架设起唯一的通联桥梁。总队动中通、单兵图传、无人机、机要通信车等信息化设备及时跟进,适时将现场情况传输给总队、部局和自治区抗震前线指挥部,为灾区现场与后方各单位、部门的信息及时传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部局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为总队补助救灾经费100万元,调拨帐篷、睡袋等2000余件救灾物资。总队先后出动车辆234台次,将紧急筹措的2000多件(套)救灾物资、36吨应急油料、价值40万元的应急物资,370多吨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全区各级官兵情系灾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先后为灾区群众和受灾官兵捐款,截至目前,共捐款107万元。
身处灾区的公安边防官兵通过爱心QQ群、微信群、百度爱心吧等途径,向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和人士募集筹措70余万元爱心物资及爱心款,所筹善款全部用于购买灾区紧缺物资,所有爱心物资全部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
地震导致樟木镇水管破裂,聂拉木边检站官兵们从5公里外背回来的矿泉水也所剩无几,想要在318国道打通之前保障群众生活,必须找到生命之源。
聂拉木边检站水电工赵广发携带压缩干粮,只身上山寻找水源。他无暇顾及道路中断,部分山体开裂所带来的危险,连续两天徒步到山体垮塌严重的山上寻找水源,最终在距离营区两公里的山上,发现一涧水质优良的小瀑布。他迅速返回营区,组织30多名战友从废墟中扒出水管,一同前往水源地引水。没有铁锹,就用手刨,经过近10个小时奋战,成功将水引到聂拉木边检站安置点,连通了生命之源。
4月26日17时,机动支队增援力量携带救灾帐篷、切割机等救援工具,穿越持续降雪的海拔5248余米的嘉措拉山口,将方便面、矿泉水、面包、新鲜蔬菜等物资运送到吉隆镇,成为全区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增援力量。
4月29日9时,日喀则边防支队绒辖边防派出所官兵扛着帐篷、大米、面粉等救灾物资从绒辖山庄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艰苦跋涉,翻越5公里长,海拔落差近700米的陡峭山路,将首批救灾物资送到陈塘村受灾群众手中。
5月1日,吉隆镇江村道路阻断8天,安置在桑青边境检查站新建营房的70余名江村群众生活给养严重告急,道路抢通后的第一时间,吉隆边防大队大队长旦巴欧珠带领20名突击队员,徒步急行军10余公里山路将生活物资送达江村,用双肩扛起群众生命的补给线。
4月25日19时31分,尼泊尔强震后第一班从尼泊尔飞回国内的航班3U8702飞抵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拉萨边防检查站开通应急救援通关三位一体的“绿色通道”,派出医疗救治、心理服务和边检勤务官兵组成应急分队,迎来首批从尼泊尔飞回国的旅客,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截至目前,驻灾区公安边防部队共组织开展灾民安置点巡逻114次,对受灾群众安置区消毒47次,开展心理疏导3100余人次,帮助群众看守贵重物品和财产800余万元;派出车辆34台次,紧急运送救灾物资170吨,帮助卸载救灾物资507吨,搭建帐篷1350顶,第一时间将大米、糌粑、纯净水、衣物等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区群众心坎上。
强震震颤了大地,无法撼动西藏公安边防官兵坚守雪域雄关的灵魂;强震荼毒了生灵,无法动摇西藏公安边防官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决心;强震摧毁了家园,无法撼动西藏公安边防官兵帮助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
他们,用热血和汗水挺起了喜马拉雅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