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游记散文
周舒艺:无声的力量
发布日期:2015-5-5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83   收藏(0)

  衢州多山——这是我见到这座浙西小城最初的印象。总以为江浙一带都是宽阔的平原和水乡,亲身踏上这片土地后,才发现衢州的山之多,让人讶异。

  “吴越地卑,而此方高厚。”古人曾这样形容此地。在衢州,山地丘陵占到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两百六十多座。一座座青山的背后,是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是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山,给这块土地打上了深深的印记。这种印记,既体现在显性层面,譬如地名,除开化之外,衢州所属的市、县、区的名字都与山有关,“柯城”“龙游”“江山”……这种印记还体现在隐性层面,譬如文化的记忆。相传烂柯山就曾有仙人在此下围棋,一砍柴樵夫在旁观看,一局终了,樵夫惊觉自己的斧头柄竟然烂掉了,才知仙山半日尘世十年。斧头柄古称“柯”,“烂柯山”由此得名,后人更因此把围棋称为“烂柯”。山上有一处开阔的石坪,便是当年仙人下棋之处,神奇的是,在石坪上空横跨着一弯天生的石梁,巨大的岩石仿佛穹顶一般,似为正在下棋的仙人遮风挡雨。到了同是浙江人的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那里,则有《烂柯纪梦》一篇,写道:“一个城市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够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里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

  衢州地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省交界处,周边有多座名山,安徽黄山、江西三清山、福建武夷山……衢州的山与它们是近邻,有的甚至同属一条山脉,却远不如它们声名远扬。然而可别小看衢州的山。江郎山即因丹霞地貌而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南宋词人辛弃疾曾这样描述江郎山。站在山脚下,我看见三座巨峰远远地矗立在群山之上,红色沙砾岩构成的山体灿若明霞,峰顶则郁郁葱葱,给山与天的交际处添上了一抹苍翠。晴空下云雾缭绕山间,让江郎山愈发显得神奇壮观。

  衢州的山,分明地让人读出了“低调”二字。只是默默地扎根于这片故土,守望着这方家园,为山里人力所能及地付出着、奉献着,却不求闻名于世间,更不求人们的回报。这里的山上长满了竹子,漫山的竹海于当地人而言,既提供了生活里衣食住行所需的原料,又创造了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这里的山上多奇石,形状各异的石头如浮石、团石、花石、砚石……经过加工后做成工艺品,成为山脚下人们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条途径。

  衢州的山,低调,但积蓄着一种力量。

  城

  这是一座古城。建城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衢州,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了。如今的衢州城内还保留有古城墙和古城门,是浙江省十一个地市中保留得最完好的。

  我在古城墙下驻足,抚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墙砖。经历了岁月风吹雨打后的古城墙,尽管早已爬满了青苔,却依然坚实厚重,岿然不动,让人暗暗惊叹。据记载,衢州现存的城墙为明代所建。衢州地处四省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墙对于这座城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既发挥着军事防御的作用,又是这座城的历史最为重要的见证者之一——千百年来,关于这座城的繁华、欢乐、安逸,以及战火、悲痛、失落,都被它一一尽收眼底,刻在了每一块沧桑而斑驳的城砖上。

  从正在修缮之中的水亭门古街区穿过,来到水亭门城门下。衢州城内至今保存有六座古城门——东门、大南门、小南门、水亭门、小西门、北门。“水亭”为门内街名,因靠近衢江边,古时有“水亭街,街停水,水亭街上涨大水”之说,“水亭门”一名由此而来。城门下的码头,是当年衢江边上最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遥想当年的水亭门外,必定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江边码头上,停泊着刚刚归来的以及即将出发的船只,上货,卸货,一片忙碌;而宽阔的衢江上则星星点点、帆樯林立。难怪水亭门又名“航远门”。

  踏着楼梯登上城门二层,有谯楼,飞檐翘角,古朴巍峨,名“碧春楼”。登高望远,在望春楼上眺望面对着的衢江,不禁让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叹。当风流被雨打风吹去后,唯有这座古城门依然屹立并坚守于此,还有那滔滔江水于天际奔流。在漫长的岁月之中,在悠悠的天地之间,城门与江水静默无声,却阅尽了一次次日出和日落,数遍了往来的人流和船只,守护着古城的白昼和黑夜。它们就这么相对而视,却又相伴千年。

  衢州的城,深沉,但沉淀着一种力量。

  人

  到达廿八都古镇的那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使这个嵌在大山褶皱里的古镇,更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在浙闽两地崇山峻岭间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大山里的廿八都便成了屯兵扎营之处。到了清代,仙霞古道发展成商旅通道,地处浙、赣、闽三省交界的廿八都,成为了过往货物中转必经的交通枢纽,不难想象当时的繁盛热闹。

  今天,当江南的周庄、乌镇甚至周边的宏村、婺源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之时,廿八都却依然隐身于大山深处,不为人们所识。并非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底气,相反那些风貌独特的民居建筑——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精致的木雕,当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值得人们去仔细研究。然而,古镇还是没有习惯于外面世界的嘈杂与喧嚣。

  古镇上的人,一如古镇那般平静安详、泰然自若。我们在古镇闲逛,遇到一位弯着腰、背着竹篓的老奶奶,我们问,您的竹篓里装的是什么啊?她笑语盈盈地说,是一些土豆。她的脸上,写着静水流深、荣辱不惊的日子。后来,在同属衢州、一个名叫清漾村的村子里,我见到了相似的场景。池塘边的一片空地上,腌好的梅干菜摊放在一张张大大的竹席上,沐浴着夕阳的余晖,五六个乡间老人就坐在池塘边闲聊着家常,从他们的神情中,你能感受到淡泊恬然和随遇而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衢州另外一群人的身上,我又看到了这种品格的血脉相承。身患白血病、家庭并不富裕的大学生村官黄炊,得知安徽一名大学生村官需要做肝移植却面临巨额医疗费,便将爱心人士捐给她的一万四千余元善款转捐给了对方,后来,又用社会各界捐给她的全部善款十五万多元,成立了“黄炊大学生村官救助基金”。小学教师陈霞发现班上的一个学生没来上课,便去寻找,结果发现对方一家三口煤气中毒在家,关键时刻救下了一家的性命。还有用自己的手机自费开办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热线的社区干部叶兰花……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居住于大街小巷,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他们,不会炫耀自己做了什么,只会说:“他比我更需要这个钱”“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这是我的职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最美衢州人”。

  山,铸造着城的品格;城,传承着文化的血脉。山与城养育的衢州人,平凡,但彰显着一种力量。

  这个3月,我打江南小城衢州走过。在3月的春雨中,我只是个过客,但当我离开时,却汲取到一种无声的力量——它生发于这座安静的小城,它是自然界的,也是人类社会的;它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它是真的,也是善的,更是美的。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