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庙”,以地名为庙名。若问此庙建在哪里,大概十有八九会说建在新疆伊犁。但实际上伊犁庙就建在距北京不远的承德,即“外八庙”中的安远庙。安远庙一庙双名,民间因其主殿形状还称“方亭子”。以我感觉,追根溯源,恰恰是“伊犁庙”一名真切而厚重,重在凸显了历史上一段民族和谐友好相处的悠悠往事……
我对这段往事的进一步解读,得益于去岁隆冬与朋友同去重修后的伊犁庙。伊犁庙在“外八庙”中有些神秘,她孤单单坐落在避暑山庄东侧武烈河旁高高的山岗上,与香火缭绕人流如潮的大佛寺等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来惭愧,我落户承德几十年,去大佛寺已不计其数,但来伊犁庙也不过几次,特别是对隐藏在其身后的往事,也只是略知一二。此次机会难得:同行的朋友与这庙有着世代渊源,须洗耳恭听弄个明白……
碧空如镜,白杨穿天,承德冬日的阳光有些刺眼。重修一新的伊犁庙红墙肃穆,主殿普度殿黑色琉璃瓦顶稳如江水。在“外八庙”中,这是唯一一座不用黄色琉璃瓦顶的。除了用黑色意在载水防火,还在于此庙是乾隆皇帝专为“达什达瓦”人建的,换句话说,此庙乃是达什达瓦人的“家庙”,故不能用黄色琉璃瓦。那么,历史上是什么原因,让乾隆皇帝敕令建造了这么一座庙呢?
从新彊伊犁远路而来的年轻人阿木尔,浓眉朗目,体格健壮。庙内很冷,我穿着厚厚的冬装还有些发抖,阿木尔只穿一衬衣外罩件黑皮夹克,却毫无寒意。此次,他是专程前来拜谒重修后的伊犁庙的。接待并陪同阿木尔的,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王教授,他原本姓寇,身材高大威猛,教体育,蒙古族,我想他若生活在草原上,定是很棒的摔跤手。王教授和阿木尔很熟,情同手足。
问题是:承德、伊犁,相距万里,他俩缘何熟悉,又为何同来拜谒伊犁庙?一番交谈后,我终于明白了:王教授和阿木尔同根同源,其祖上,是生活在新疆漠西蒙古又被称为厄鲁特蒙古中的一支——达什达瓦部。王教授是至今仍生活在承德的达什达瓦的后人;阿木尔则是当年从承德返回伊犁戍边的达什达瓦的后人。
往事说起来有些复杂,简言之,蒙古,自元代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逃离大都后,改称北元,又逐步分成三大部落。中原正北,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又分别称为内蒙古和喀尔喀外蒙古。而远在戈壁以西的漠西蒙古又被称为厄鲁特蒙古,其中准噶尔部中就有非常强悍的达什达瓦一大部族……
乾隆二十年(1755年),达什达瓦部与清军一起参加平叛战斗。达什达瓦寡妻深明大义,在她率领下,全族人毅然离开水草丰盛的伊犁,迁移至清军西北大营巴里坤。乾隆皇帝大喜,立即拨调大批银两、牛羊、茶叶接济该部。但此时地处天山东段北麓的巴里坤也是一片狼藉,达什达瓦人的生存成了难题。
时间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在承德兴建的第一座皇家庙宇普宁寺即将落成,需要喇嘛住持。乾隆不忘平叛有功的达什达瓦人,下旨调该部的喇嘛一百余名及家人、奴仆近七百人,迁往热河。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又批准其全部迁往热河。于是,历经万里行程,用时四个月,达什达瓦人终于五月初五抵达承德。据记载:两次移来热河安插之达什达瓦人及前往军营人等,男妇大小共二千一百三十六口。从伊犁迁出时,有人口一万余,至此仅余五分之一。
先到热河的达什达瓦人,均为喇嘛及其家眷,乾隆将一百零四人全部安置在普宁寺诵经,“每名每月得给钱粮一两,米二仓斗”,又下旨就近兴建五间式二百栋一千间房子的“蒙古营”(村),待到第二批人员抵达热河,当即就住进新居。两千多男女老幼,按规定仅能编五个牛录,乾隆则给他们编成九个牛录,全部入蒙古正黄、镶黄、正白上三旗,所有人员按等级领有终生的俸银禄米。为方便食用牛羊和骑射习俗,又划出广阔牧场,很快使这些来自西北边疆的厄鲁特蒙古人在天子脚下安居下来。
往下还有一件大事,因达什达瓦部众信奉喇嘛教,乾隆又下旨仿照达什达瓦人故乡已毁于战火的伊犁固尔扎庙,于1764年,在“蒙古营”正对的高埠上,修建了安远庙即伊犁庙,使得这些达什达瓦人和在伊犁一样,可以随时随节到庙中拈香礼佛。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为加强西北边防,乾隆从承德达什达瓦部中选调官兵五百携家眷一千余人,与东北锡伯族人一同迁往伊犁。如今,在新疆伊宁市附近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共同的驻防地带。
也就是说,阿木尔的先人,是那五百官兵中的一员。他们返回伊犁,世代戍边,顶风冒雪,守卫着祖国疆土;王教授的先人则一直在承德生活,耕种、骑射、放牧、养鹰、养犬,守护山庄,并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民族欢聚活动。他的太爷爷,还是蒙古营中最后一位总管。王教授自小长在蒙古营,营址就在大佛寺南部武烈河旁,与伊犁庙隔河相望。据他回忆,蒙古营内不仅风俗独特,而且世代习武,村中一直保留着一片空地,那是前辈骑马练武的地方。营中房子原先整齐划一,前几年为搞旅游开发拆了,至今也没建起,那日我们去看,王教授很快找到原址,面对残垣破瓦,思想往事,感慨不已。
在庙里,阿木尔说从小老人就告诉他们,在遥远的承德,还有一个故乡是蒙古营、一座家庙是伊犁庙(安远庙),将来一定要去寻根与拜谒。此番他已是第二次来承德,见伊犁庙修整之后容颜一新,心里非常高兴。在普度殿绿度母佛像前,他献上从伊犁带来的洁白的哈达,并祝生活在两地的达什达瓦后人幸福美满。
晚饭时,阿木尔唱起流传在他们部族中的民歌,“坤德楞的寺庙哟,是个八角形哟……朝着伊犁河望去,那不是美丽的厄鲁特吗?保佑我们族人的是白度母的化身,朝着喀什河望去,那不是美丽的厄鲁特吗……”
他又和王教授唱道:“朝着武烈河望去,那不是美丽的蒙古营吗?保佑我们族人的是绿度母的化身,朝着磬锤峰望去,那不是神圣的伊犁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