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之心为心”,语出《老子》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意谓执政者不能有自己的私心、欲望,而应以老百姓的心愿、希望作为自己的意志。“以百姓之心为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与之相对的则是“以己之心为心”,二者出发点不同,其结果大相径庭。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古往今来,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之根本。“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经过2500多年的岁月洗礼,老子“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依然历久弥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身为共产党员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以百姓之心为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以百姓之心为心,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政者当善于把握百姓的愿望和意志,使自己成为百姓愿望和意志的代表者,以此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实现“富民安邦”的目的。建国以来,尤其通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结果。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顺民心、重民生、谋民利,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百姓之心为心,是党员干部修德立身的需要。“百姓之心”,是明镜,是标尺,是称量党员干部的一杆秤。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以“人民利益高于天”为座右铭,心怀爱民之心,恪尽利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在生前身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爱戴。电视剧《国家干部》的主人公夏中民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腐败?心里没有老百姓就是最大的腐败。”诚哉斯言!而贪官成克杰、胡长清之流,正因为他们忘却自己的根本,把自己置身于老百姓之上,忘记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任私欲膨胀,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沦为人民的罪人,为人民所唾弃。
对党员干部来说,以百姓之心为心,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必须与民交心,为民办事,受民监督。
以百姓之心为心,当用平常心态对待自己,与民交心。党员干部和群众,本为一体,为官更是民一员,每个领导干部终究有退出官员行列的一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要正确对待自己,如有可能,不妨去看看“三座山”:看“井冈山”,有多少革命烈士不图名利,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看“普陀山”,佛所具有的广博胸怀;看“八宝山”,无论官有多大,级别有多高,最终都化为一缕青烟。力求使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常思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敲慎独之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知人者智”,与民交心,要善于了解“百姓之心”。弄清楚百姓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去满足百姓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为民服务。要经常到艰苦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去,每年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体民情,察民意,解民惑,集民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让自己的心与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同频共振,不断培养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以百姓之心为心,当用感恩之心对待群众,为民办事。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领导干部受权于人民群众,自当常存感恩之心,这不仅是传承美德,更应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时刻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放在心上,倍加关注民生,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既要关注于百姓眼前的急事、难事,更要通过制定、执行好的制度,使重视民生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使改善民生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确保人民群众长期受益。尤其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帮助,实实在在给以解决。切实把对组织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将需要与可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以百姓之心为心,真正地踏踏实实为民办事,往往还需要“慈故能勇”的道德勇气,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要舍掉一些个人利益,吃更多苦,受更多累,有时甚至受一些委屈也在所难免。
以百姓之心为心,当用敬畏之念对待权力,受民监督。权力是把双刃剑,权为民赋,责重山岳,须常怀敬畏之念。领导干部的责任是既要把权力执行好,执行到位,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当“父母官”,而要自觉接受“父母管”,积极欢迎监督、正确对待监督,用群众这面镜子,去观照自己的思想;用民意这把尺子,去衡量自己的作风上;用民心这本账册,去检查自己的工作。始终高悬“人民、组织、良心”三把剑,居安思危,殚精竭虑,不被“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所左右,不被“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诱惑所侵蚀,通过不断反思和校正自己的言行,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疏于五色之惑,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
以百姓之心为心,还要善于把握好尺度,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原则,决不能为迎合极少数人的“一己之需”,丧失党的原则,否则那就不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而“正复为奇,善复为恶”了。
以百姓之心为心,既要靠个人长期而自觉的道德修养,更要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只有二者有效联动,才能让“百姓之心”永远扎根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我们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