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犯罪预防
全球反恐概念、态势与战略
发布日期:2014-11-22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80   收藏(0)

    2011年10月29-31日第三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西班牙、英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匈牙利、韩国、伊拉克、乌克兰、马其顿、塞尔维亚21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85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由论坛主席何秉松教授主持。论坛形成了《关于后拉登时代国际反恐斗争的基本态势和战略的决议(草案)》,反映了本届论坛的研讨成果.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恐概念、态势和战略”。本届论坛比前两届增强了代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即出席论坛的国家多了,代表人数多了,而且联合国反恐执行工作队办公室、联合国区域性犯罪和司法研究所、国际刑事法院、国际社会防卫协会、欧洲会议及一些国家的权威性研究机构的代表都参加了论坛。论坛针对反恐斗争中的理论热点和实践焦点问题,以主题、专题报告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了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既体现了浓重的学术性,又表现了力争化学术为政策进人决策参考机制的意向和决心。现根据笔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初步的学习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一、反恐概念不同而和

   整个研讨过程可用两句话概括:“不同而和”(庄子思想)、“和而不同”(孔子语),即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点,而在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不同意见。这也是一切理论学术研讨的共性特征。

   具体到反恐概念,主要是关于什么是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两个概念的界定问题。对此,长期以来存在严重分歧。有的代表甚至认为,“给恐怖主义下定义是走进死胡同,不要老纠缠于一些概念。”有的代表则认为,“这次会议争论最多的,也是问题之本,问题之源,就是恐怖主义的概念问题,我相信不仅我们这次会议解决不了,而且再有几次这样的会议,我的态度非常悲观,我觉得也不可能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普遍接受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概念、推理、判断是三大基本思维形式。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概念,但同一事物的概念出自不同国度、不同学科、不同学者之口,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比如,犯罪学提出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因为它旨在说明现象的特点,刑法学提出的概念则是比较严谨的,因为它旨在定罪量刑。反恐需要以法律作为依托和准绳,全球反恐的核心问题是国际合作。然而反恐概念问题似乎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拦路虎:“缔结一项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是加强国际合作以防止和打击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的必然要求……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至今未能得到最终的实现。其主要原因是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上始终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未能达成共识。”(这段话见论坛《决议》草案)

   路在何方?庄子的智慧向我们表明,路就在脚下,就在于以“不同而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论坛经过三天的研讨和协商,终于在《决议》(草案)中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经讨论,大会提出了以下两个核心特征,作为进一步研究制定全面的、科学的定义的基础。

   (一)恐怖主义的特征

   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使用攀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是恐怖主义。

(二)恐怖主义组织的特征

   恐怖主义组织,是指由三人以上组成的、以恐怖主义手段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暴力集团。

   这里用“特征”代替了“概念”一词,但其实质未变。这一点,从何秉松教授所作的主题报告中可以找到有力的佐证。他列举了世界上10个主要国家有关反恐的法律条文和各国学者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8种观点,找出了其中的共同因素: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制造恐怖、一定的政治目的。有这三个要素或其中两要素的国家就有英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国家,8种观点所一致强调的也是这三要素,当然在表述上各不相同。这说明“和”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恐怖主义的本质特征确定了,恐怖主义的概念也就在其中了,因为决定的是性质,而不是语言文字上的表述。对恐怖主义有了基本的界定,恐怖主义组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有一点体会:从全球或联合国的角度界定反恐概念只能是宏观的、战略性的,它必然要根据各国国情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以便于执行。

   围绕着对恐怖主义的定性问题,何秉松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两个重要逻辑命题,为认定恐怖主义的性质提供了哲理基础。他提出,应当扬弃“目的正确,证明手段的正确”这一荒谬的命题,揭穿搞恐沛活动是“为自由而战,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虚伪外衣。确立“手段的卑鄙,证明目的的卑鄙”这一正确的命题,明确只要是以恐怖手段残害无辜,其罪恶性质是任何目的所不能改变的。这两个逻辑命题如果能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公众所接受,无疑会为反恐打好思想基础。

   研讨过程显示,“不同而和”的过程是学术包容性、灵活性与政治原则性、敏感性相结合的过程。仅举这样一个小插曲:大家知道,美国指称伊拉克、伊朗、朝鲜为“邪恶轴心”,这种立场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会上,国际刑事法院检察长奥坎波作专题报告后,在回答代表的提问时,误将别人的提问说成是“何秉松教授您对朝鲜的案子有什么看法?”何秉松教授当即申明:“我并没有提朝鲜的问题,你把帽子戴到了我的头上,我要特别澄清一下。”奥坎波当即表示了歉意。可以说,这是小事中蕴含着大原则,何秉松教授的做法是正确的。

   二、反恐态势天下大势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一开头便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启端展现出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国际社会的反恐态势,归根结底,是决定于天下大势,即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际社会的大形势、大格局、大趋势,然后又反作用于天下大势,给天下大势以重要影响。因此,通观天下大势,方可洞察反恐态势。何秉松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一开始便以“世界转型期”这个赫然命题,将反恐态势引人天下大势之中进行剥层分析。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引起国际反恐斗争的巨大变化,国际反恐斗争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拉登时代只不过是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一)世界转型期的实质是什么呢

   所谓世界转型期,即由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对世界的统治时代转向全球化时代,是人民的时代,空前觉醒的人民是这个时代的真正主人。这种转型已经开始,需要整整一个时代才结束。其主要依据是源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所提出的4份《全球趋势预测报告》中对2010, 2015, 2020, 2025年所作的长期预测。预测认为“未来15-20年是重大历史转折点之一,会有多种因素对未来走向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是:(1)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一个全球多极体系正在崭露头角。(2)财富和经济的相对实力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3)美国仍是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但主宰地位下降。(4)到2025年,又有12亿新增人口,将对能源、粮食和水资源造成压力;(5)如果青年人数庞大的阿富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国家就业状况未得到显著改善,这些国家仍将陷人持续的不稳定和国家失败;(6)由于大中东部分地区迅速变化以及致命武器的扩散,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增加。

   何秉松教授认为,这些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但需要补充两点:(1)美国已经开始衰落,它称霸世界的时代将随着这种衰落的过程而逐步结束,(2)美国及西方世界与穆斯林世界的矛盾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在加剧。但有的代表不赞成说资本主义已经衰落,认为资本主义“并非天下大乱”。

(二)在世界转型期国际恐怖主义的战略态势是什么呢

   (1)两种可能。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总的看法是,到2025年恐怖主义不可能销声匿迹,但有两种

可能:一种可能是,如果中东经济继续发展,青年人失业问题缓和,恐怖主义的吸引力就可能下降;另一种可能是,如果就业机会减少,合法政治表达手段又不多,很容易滋生不满和极端主义,使年轻人投人恐怖主义团体怀抱。这两种可能只限于大中东地区,而非全球的。

   (2)两种估量。法国总统特别顾问、法国国立战略研究和教育高级委员会主席阿兰·博埃认为,看恐怖主义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国际刑事法院检察长路易斯·莫雷诺·奥坎波也提出,要用全球的观点看恐怖主义。何秉松教授也强调,从世界范围看恐怖主义态势。研讨中,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态势,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估量。

   一种估量是“所有国际恐怖主义都在走下坡路”.阿兰·博埃等三位法国代表均持此观点。他们认为,本·拉登体系的恐怖主义已经趋于瓦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高峰时期已经过去,他们已经走下坡路,其的危险性和“昨天”来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从几个数字看,2009年欧盟境内所有恐怖主义谋杀事件,包括爆炸袭击等事件是294起,其中只有一起是来自伊斯兰的,2010年欧盟境内这样的事件是260起,

只有3例来自伊斯兰。最近有报道证实,欧洲现在最严重最活跃的一个恐怖主义组织,也就是巴斯克地区的埃塔(ETA)组织,已经放弃武力了。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库,国际恐怖主义都在走下坡路。

   另一种估量与此截然不同。联合国区域性犯罪和司法研究所高级科技顾问伊万·卡拉贝格·威廉姆斯在专题报告中认为,其实恐怖主义的威胁不仅没有消失,没有走下坡路,反而在上升。比如说东非的恐怖主义发展的态势让我们很担忧。之前的一些地区性质的恐怖主义组织在发生演变,在改变自己的策略。他们甚至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想成为国际性质的恐怖主义组织。

   例如,一个索马里的恐怖主义组织,以往人们都认为它仅仅是索马里本地的恐怖组织,但是有证

据表明,它已经涉及到了肯尼亚和其它的非洲国家,而且在乌干达发起了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

   东非阿布沙巴的恐怖主义的威胁也很大,好像还想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去。他们有一千个残余分子是在也门寻求保护,其实他们本身是极端分子,也很值得担忧。阿布沙巴在非洲和北美也开始崭露头角。

   何秉松教授认为,从总体情况看,国际社会诸种矛盾的严重存在决定了反恐斗争的长期性,也决

定了斗争的严重性,至少在2025年前,我们面临的反恐斗争态势将是严峻的,不存在另一种可能性,

反恐斗争更不会终结。

   许多代表都表示了这样的看法: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表示过分的乐观,似乎为时尚早。

   (三)在世界转型期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一是“一地策划,异地实施”的特点。

   二是多方位特点。除大中东地区外,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出现恐怖主义。例如今年发生的“挪威天堂惨案”就发生在西方国家腹地,是西方国家的问题,不能完全把注意力放在穆斯林的恐怖主义上。又比如北非的恐怖主义结束中东又冒出来了。英国已发现本土恐怖主义,跟基地组织没有关系,一些本土恐怖主义可能会崛起。

   三是金字塔式恐怖组织结构与网络式恐怖组织结构并存的特点。

   四是混合交叉和三位一体或多位一体特点。法国代表阿兰·博埃认为,进人“后拉登时代”,今天的恐怖主义已经没有一个纯粹的定义了,它是一个混合体,它是不断变化的。美国犯罪学家路易丝·谢莉认为,有组织犯罪、腐败和恐怖主义三位体或多位一体,像在北非、西非和东非都有三位一体的现

象。综合的力量组织在一起比单一力量严重得多。

   五是恐怖手段多样化特点,即常规恐怖手段与可能有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交替使用的特点。

   当然,以上特点都是各抒己见,并不是一致的认识。

   三、反恐战略法中之最

   “战略”一词古已有之,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美国《大战略))一书的作者约翰·克林斯语)。战略问题研究是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凡涉及全局性问题都统称之为战略。战略也是与时俱进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其间可以“微调”,但不可随意更改。那么,什么是全球反恐战略呢?何秉松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根据2006年9月8日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及联合国相关文件将全球反恐战略的基本内容归纳为7个方面,并指明,应根据这个战略修改各个国家的反恐战略。《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是192个成员国首次就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战略达成一致,它奠定了国际社会反恐合作与协调行动的基础,可以说是法中之最。

   (一)全球反恐战略的基本内容

   根据何秉松教授的归纳主要有7个方面:(1)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都构成对和平与安全的最严重威胁,强烈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无论其为何人所为,在何处发生,为何目的而为;(2)加强国际合作以防止和打击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3)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必须接受联合国大会领导,联合国大会拥有普遍的成员,是处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主管机构,要强调联合国的中央作用。(4)国际合作和会员国为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而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须完全符合它们根据包括《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国际公约与议定书在内的国际法,特别是人权法、难民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所承担的义务,(5)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增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6)会员国决心作出一切努力,商定并缔结一项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包括解决与公约所针对行为的法律定义和范围有关的未决问题。(7)不能也不应将恐怖主义同任何宗教、国籍、文化或族裔群体联系起来。

   联合国成立了“反恐委员会”,作为负责帮助成员国执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机构。还专门成立了联合国反恐执行工作队这样的机构。据联合国反恐执行工作队办公室执行官默罕默德·拉夫丁·肖在专题报告中介绍,联合国安理会有4个反恐委员会,除“反恐委员会”外,还有一个委员会是关于基地组织的,一个委员会是关于塔利班的,还有一个是由专家所组成的委员会。他认为,制定反恐公约方面有一些困难,但是是可以克服的。现在最难的问题是政治和法律的问题混在一起,两种观点交织在一起,联合国正努力促进广泛的理解,当然也要借助各会员国的贡献。

   (二)一种不和谐的声音

   与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方针原则有明显不同的是美国的反恐战略。何秉松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以专题“评美国的反恐战略”指出:"9. 11”事件发生当晚,布什总统宣称“在反恐斗争中没有灰色地带,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与恐怖分子为伍”,非黑即白,以“反恐划线”。2002年伊始,布什发表《国情咨文》,指称伊拉克、伊朗、朝鲜为“邪恶轴心”。随后美国务院发表《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又将古巴、伊朗、伊拉克、利比亚、朝鲜、叙利亚、苏丹7国列为资助恐怖主义的国家,并扬言对其中部分国家要实施军事打击。美国防部《核态势评))报告中,把中、俄等7国列为可实施核打击的目标。显而易见,美国是要使反恐战略服从和服务子它的全球战略目标。奥巴马上台后,名日调整美国的反恐战略,但把反恐战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的本质并未改变。美国自称“一个被美国控制的世界才是自由的世界”。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反恐双重标准在论坛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正义的呼喊

   论坛中一些正确观点的趋近或趋同,是论坛的一大收获,其中有的堪称是对正义的呼喊。

   这些正确的观点主要是:恐怖主义是一种本质的恶和犯罪(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反恐不能以牺牲别国的人权和主权为代价,不应搞霸权主义。反恐不应采取双重标准,对本国利益有威胁的恐怖主义就打击,对与本国利益无直接威胁的就置若阁闻,不能以反恐为借口侵犯别国主权,达到控制别国、攫取别国资源的目的。/

   伊拉克代表阿巴斯在自由发言中说,双重标准不得人心,伊拉克战争打击了恐怖主义吗?在伊拉克恐怖袭击不断,造成严重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对石油的重视远远超出对人权的重视,借反恐人侵别国的战争阴影不散,实际是想获得新的殖民地。

   墨西哥代表在自由发言中说,美国政府其实是给墨西哥的恐怖主义助力了,因为90%的所谓墨西哥恐怖主义集团的武器都是来自美国,在墨西哥任何人只要越过国界跑到美国去就可以买到机关枪、小手榴弹,甚至在墨西哥大街上使用机关枪和小手榴弹进行袭击。

   有的代表提出,不同意美国的做法,反恐扩大化,发动战争。

   从这些发言中会使人想到先哲有言:正义的力量是无敌的。

 

☆作者冯树梁系本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犯罪学会高级学术顾问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