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正湾没有坡,也没有湾。但就是这样一个前不靠山,后不靠海,左不靠湖,右不靠江的地方却成了“鹭鸟的天堂”。
坡正湾村子不大,离城镇很近,离大海很远。全村仅一百来户人家,大部分青壮劳力已离开了乡土。通往村子的乡道两旁是万顷田畴,种满甘蔗、花生、芋头、番薯,藿香、通心莲和金钱草。田野上,几头膘肥的水牛,牛背上“伏”着几只白鹭。鹭随牛走,牛随鹭动,两者亦步亦趋,形影相随。白的鹭、黑的牛在动静之间构成了黑白混搭。微风轻送,白鹭不时张开长而尖的铁色喙,叼啄牛毛。嘴动尾动,水牛悠闲地甩动着尾巴。远处,一群留守儿童在田野上追逐、嬉戏、护鸟,笑声穿越田野,穿过童年。
穿过甘蔗林和蔬菜园,我们直抵村西。村西是一片原始森林。方圆数十里的古生态园内,古木峥嵘,盘枝虬节。层层叠叠的树叶遮住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在树下行走,我们没有看到鹭鸟,但看到了鸟窝。这些鸟窝,密密麻麻,数不胜数。地上落满灰白的鸟粪、洁白的羽毛、浅褐的蛋壳。树下,村民的鸡群叽喳,水牛空嚼磨牙,一个老农正削竹编耙。老人灵巧地将竹耙编制成形,又点燃了稻草开始烘烤……令人惊奇的是,树上的鹭鸟一点都不受这烟火的惊扰,依然怡然地在树上“噢噢”鸣叫。
群鸟归林时分,我们登上观鸟楼,那是由村民捐资建造的4层楼阁。登上顶部的亭子,便看见一行行白鹭划着优美的弧线,远远从天边飞来。这些鹭鸟嘴长、颈长、腿长,体态优雅,似驮着杜甫的诗卷、张志和的绿蓑衣在盘旋、俯冲、升腾。离树林三四百米时,它们平展双翼,伸直双脚,优美地回旋、滑行,轻盈地落在树梢上。百只、千只、万只,刹那间,枝枝丫丫上,栖满了白鹭,恰似繁花竞放、雪压枝头。
此时,蓝天像洗过的那样纯洁,碧蓝大幕下,一只美丽的雌鸟单脚栖于树上,冠顶瓦蓝,喙嘴鹅黄。突然,天边传来一阵长长的鸣唱。雌鸟颤了一下,发出一声悦耳的回鸣,便见一只雄鹭倏地落到雌鹭身旁。它们含情脉脉,合颈起舞,姿态蹁跹,令人目眩心醉。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目睹万鸟归林的美景,我们有说不出的兴奋。白鹭最富灵性,也最擅长“择优而栖”。它们为何“迷恋”坡正湾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面黄肌瘦的老妪,乞讨至坡正湾村。村民怜其凄惨,轮流奉养,视如亲人。村民都亲切地称她为“黎婆”。“黎婆”甚有爱心,曾救过受伤的小白鹭。“黎婆”仙逝后,坡正湾飞来了数以万计的鹭鸟。村民视其为“黎婆”的化身,呵护有加,从此便与白鹭结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谊。村民一直用心呵护这些美丽的生灵。人与鸟和谐共处,成了小村庄最美的风景。
爱鸟、护鸟,一代传一代,村里人不仅视鹭鸟为“镇村之宝”,还将鹭鸟列入生活中的一员。有鸟在,大家都感到吉祥,和谐,感到心里踏实。他们自发划定保护区,自发成立护鸟队,并集资购买杉木和钢铁建材搭建起7米多的高塔,定期轮流值班巡视。遇到前来偷袭的猎鸟者,村民就敲响村头的警钟,集体阻击。
“不砍树,不打鸟”早已成为村里人的心照不宣的“无字契约”。“千万别打白鹭,打白鹭会瞎眼。”村里即使最顽劣、最捣蛋的孩子,也谨遵这句古训。如果看到雏鸟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孩子们会把它“捧在手心”送回巢中。
前年,11只白鹭因感染生病,危在旦夕。村民心疼不已,连夜将白鹭装进纸箱,送至湛江“体检”。诊断结果,白鹭感染痢疾,病势严重,兽医立即对症给其打了针剂。村民依照医嘱,天天按时给白鹭喂葡萄糖,还买来鱼虾喂养。在村民的悉心照料下,白鹭逐渐康复。半个月后,这批白鹭再一次飞上青天。
今年7月18日,广东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湛江,席卷坡正湾村。百年老树被连根拔起,暴雨无情地冲刷树干,白鹭窝巢被逐个击毁。无处可逃的鹭鸟,或扑棱着翅膀在风中痛苦嘶叫,或蜷缩在树下颤抖哀鸣。村民们穿上雨衣打着电筒,顶着狂风挺进树中搜救受伤鹭鸟。100多只鹭鸟被救回。了解坡正湾村情况的热心网友,在网上紧急召集志愿者。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广州市野生动物保护站以及深圳、东莞、广州等地的鸟友闻风而动,纷纷赶来加入“丛林大救援”……
强台风过后,村民们开始重建“鹭鸟天堂”,深挖鱼塘,建鹭鸟觅食地,造人工鸟窝。中秋节前夕,我们再访坡正湾,树林里残枝断树已被清理干净,数不清的鹭鸟或在树梢上收羽翼,或在鸟窝旁伸缩颈,重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月亮渐渐地升起来了,一声声关于鹭鸟的悠扬童谣,正在坡正湾村各处缓缓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