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报告文学
山东省监狱创新三大救赎机制连续18年无罪犯脱逃 刚柔相济唤起重刑犯改造勇气
发布日期:2014-10-18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429   收藏(0)

 在山东省监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服刑人员竟然没有“光头”。

  “这项举措我们已经坚持10年了,不给服刑人员剃光头,传达了一种平等、尊重的监管理念。”山东省监狱监狱长齐晓光介绍说。

  山东省监狱是全国首批五所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之一,主要收押改造10年刑期以上的重刑犯、全省危害国家安全罪犯和其他重要案犯。

  “重刑犯 羁押年限长,情绪波动大,呈现出顾虑牵绊重重、中途自暴自弃、千方百计脱逃三种情况,成为制约重刑犯安心服刑改造的‘顽疾桎梏’。”齐晓光说,近年来,山 东省监狱逐步将“刚柔相济”的执法理念融入监管实践,根据重刑犯呈现出的特点规律,探索创新了拓宽救济途径、强化信心重塑、执法人性关怀三大教育改造机 制,确保实现让顾虑者安心、助自弃者逢春、劝脱逃者止步的良好效果。

  让顾虑者安心

  监狱有句老话叫做:“出去了,就别再回来。”可刘强离开山东省监狱的3年中,每隔半年就重返监狱一次。他回来并不是因为重新犯罪,而是专程来以身说法。

  2001年,刘强因抢劫被判11年有期徒刑。初进监狱大门,监区民警注意到刘强少言寡语,眉头紧锁。

  “刘强告诉我们,因为家里穷才去抢劫,现在就老母亲和女儿在家,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实在放心不下。”监区民警说,“后来,我们及时与当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为他的母亲争取到一笔生活补贴款,还在监狱警察中组织了一次募捐。钱虽不多,但基本解决了老人小孩的生活问题”。

  此事过后,刘强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改造热情像“上了发条”一样,拼命地学焊接技术,别人休息时,他仍拿着废料继续练。

  2000年,刘强因表现突出得到假释。出狱前,在监狱联系社会企业用工招聘会上,他以精湛的技术被推荐到一家大型企业务工。3年时间里,刘强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中层干部。

  如今,刘强每隔一段日子就会重返监狱,现身说法。每次,刘强总会博得在场服刑人员经久不息的掌声。“只有干出个样来,才是对这份恩情最好的回报。”刘强说。

  “入狱后家人会不会遗弃自己?父母年老多病能否安度晚年?爱人提出离婚怎么办?子女求学就业的难题怎么解决……入监之初,各种顾虑和牵绊让重刑犯不得安心。”齐晓光说,山东省监狱尽量拓宽各种救济途径,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逐步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平台的救济机制。

  2004年开始,山东省监狱便开始借助“新入监服刑人员甄别研判制度”,定期传达家庭及亲属动态信息,对困难家庭进行结对帮扶。同时,山东省监狱广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帮扶制度,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帮扶重刑犯改造教育的行列中来。

  据统计,近年来,山东省监狱共解决服刑人员各类生活难题359件,组织募捐32万余元,先后帮扶131个困难家庭。自2008年以来,共有1426名服刑人员通过监狱组织学习考取技术证书,通过率达到参加培训人数的90%以上。

  “及时拓宽救济途径,让顾虑者得以安心,就能让这些重刑犯顺利实现‘犯罪者’向‘守法者’的转变,有效预防了他们步入自暴自弃的危险深渊。”齐晓光说。

  助自弃者逢春

  张斌因挪用公款从一个国有企业高层领导沦落为囚徒,巨大的落差使他初进监狱的3年内,始终缄默其口。

  “有几次,我们注意到他吃饭的时候,突然不再吃主食,舀几勺汤喝就匆匆离开。”监区民警告诉记者。

  眼见张斌 日渐消瘦,监区民警一方面给予悉心开导,一方面在生活上给予照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斌终于被感动了:“我现在是个一无所有的废人,你们咋还这么关心 我?”监区民警说:“过去的辉煌或一时的落魄都是暂时的。我们是真心帮助你早点康复,光明正大地离开这里。”

  张斌顿时泪水倾眶涌出,从床下拿出一个装满土的袋子。“我们那时才知道,他打算吃土自残,通过减少饮食降低抵抗力来逃避改造。”民警告诉记者。

  后来,张斌彻底打消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康复出院重返监区后积极改造。

  “重刑犯面对冗长的刑期极易萌生‘倦意’,必须得到有效的激励、引导,以唤起他们继续改造的信心和勇气。”齐晓光说。

  为此,山 东省监狱根据每名重刑犯的特点,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进行排查解惑,同时制定信心激励方案,引导服刑人员坚定信念。还投资62万元,规范心理咨询和矫治工 作,设立了7个功能室,借助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危机干预等有效载体,增强服刑人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推进健康改造。

  “强化信心重塑理念,必须贯穿改造全程。这些举措有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改造氛围,让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齐晓光说,山东省监狱已经实现了连续14年无罪犯自杀。

  劝脱逃者止步

  躲在柴堆,撑杆越狱墙,口含吸管藏在下水道中……“脱逃大王”孙新从1982年盗窃入狱来,连续10次试图越狱逃跑,加刑6次,调监3次,刑期由最初5年变为27年。

  “驱使他屡次脱逃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监区民警说,经过两个月推心置腹的交流,终于打开了他的心底闸门。

  原来,孙新5岁丧母,与继母关系不睦,13岁出走流浪时,受人教唆走上偷盗邪路入狱。多次脱逃后,同监犯瞧不起他,致使他心理畸变,形成了反社会人格。

  交谈期间,民警了解到孙新会理发和中医针灸,于是有意安排他给其他服刑人员提供帮助。“随着沟通交流机会的增多,孙新也越发受到重视和尊重,自信心显著增强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奇迹发生了。从1996年至今,孙新不仅再未实施脱逃,还被记功一次,减刑一年,成为闻名全狱的“学雷锋标兵”。

  “对脱逃者严惩不贷予以加刑,这是监狱管理工作刚性的一面。而以各种人道主义手段进行教育引导,则是柔的一面。”齐晓光说。

  记者看到,监狱每个监区都有改造记分考核公示栏。所有服刑人员加分减分都要在这里公示接受监督。

  “每一分考核加分对服刑人员就是一个希望,他们最怕的就是暗箱操作,得不到公平对待。因此,阳光狱务就是给予了服刑人员希望和信心。”齐晓光说。

  据统计,山东省监狱已实现连续18年无脱逃纪录,先后成功预防了8起集体和个人预谋脱逃案件。近10年来,监狱累计新收押重刑犯3297人,其中危顽犯328人,全部实现了100%转化,刑释出狱后重新犯罪率始终保持4%以下。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