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实体创业
不可思议 大学生租猪圈办酒吧月赚五六万
发布日期:2014-10-4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54   收藏(0)

大学城开发热

当大学闯入古镇,会起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一切源自珠海人的“大学梦”,却无意中探索了一种城镇化的新路向。以北师大珠海分校为观察窗口,一个是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市联合办学的分校,被誉为“亚洲最美丽山谷校园”;一个是“民国第一村”会同村,历经百年风雨,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岭南古民居。

除了古村落围绕大学所生发的出租屋、餐饮等初级校园经济业态,大学也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古村:他们或者以详实的调研报告,呼吁外界关注古村保护,或亲身到古村中创业,开酒吧、改建私人会所、和画家村民良性互动……在古朴的农耕经济中,他们为其注入知识、商业的新鲜血液。

大学生租了村民的猪圈要将其改造成酒吧,改造时村民议论:“怎么选在这个地方啊?”酒吧开张后,却再也没有陌生村民进来过,“他们站在外面,很好奇,但也许觉得这是个高档场所,所以不敢进。”

珠海会同村

三迁祖坟

为了建大学,燕子埔村民的祖坟曾一度“三迁”。“他们为了给园区建设提供空间,进行祖坟迁址。因为选址要么是村民不太满意,要么是学校不太同意,还曾迁了三次。我记得村民在坟前向祖先不停地道歉:‘这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教育,请祖先多多原谅。’”

如果要细究大学给珠海的城镇化带来什么,北师大珠海分校无疑是最佳的观察模本。

2008年,一条娱乐新闻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引发热议:《流星花园》要来这里拍啦!

事件的起因是湖南卫视《流星花园》剧组透露,将把剧中的“英德学院”校园设在厦门或者珠海。按照剧情设定,英德学院是一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贵族学院。网友经过比对,北师大珠海分校呼声最高。

在这场PK中,拥有“亚洲最美丽山谷校园”的珠海赢了厦门。看新版《流星花园》、辨认里面的场景,成为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和校友们的一桩乐事。

不过,2000年,当现任教育部部长、时任北师大校长的袁贵仁带队来到珠海考察时,这个叫做燕子埔的村庄,依然是一片田园风光。预征的6000亩燕子埔村、会同村、官塘村土地上,农田里水稻葱茏,山地上菠萝、荔枝飘香,全然一派田园风光。

一个细节可见珠海求大学若渴。据老干部们回忆,当时袁贵仁一行刚抵珠海,市委市政府派员在上冲检查站恭迎,然后殷勤送至石景山大酒店[1.62%]。时任市委书记、市长黄龙云以及多位副市长热情接待,诚挚邀请北师大入驻珠海。

为了选址踩点,建设局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花了500万元在当时几乎没有道路的燕子埔村修了一条沥青路。袁贵仁一行发现这里山清水秀,适合教学,便当即拍板,在此地建设大学。

2000年10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园协议书,拉开了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举办新校区的帷幕。“签约时,很多名人都见证了这一刻。”老干部们用这个细节来印证当时的郑重。

2002年初,北师大珠海校园工地的打桩机发出第一声巨响。这声巨响的背后,是高新区会同社区的燕子埔村、会同村及官塘村等村庄传统生活的改变。

每年清明,燕子埔的长者们都会带领儿孙,到北师大珠海分校内一块俗名“蓑衣挂墙”的山地祭拜祖先,那是他们祖坟的集中地。在山坡上,可以望到分校的美丽全景。村民谢桂山会指着山下,告诉后辈“这里曾是我们的家园”,他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大学的到来,给村民带来的第一个影响,便是土地的更替,以及附着其上的祖先坟址。

很 少有人知道,为了大学,燕子埔村民的祖坟曾经历“三迁”。“他们为了给园区建设提供空间,进行祖坟迁址。因为选址要么是村民不太满意,要么是学校不太同 意,还曾迁了三次。我记得村民在坟前向祖先不停地道歉:‘这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教育,请祖先多多原谅。’”曾主管珠海大学园区的一位老领导回忆。

村民们为了教育,豪爽地腾出了土地,也为日后留下了一块心病。2006年,在官塘村一个条件简陋的平房住了几年后,谢娣妹一家住进了唐家湾新城的回迁房。按照她在燕子埔房屋的面积,政府分给了她几套70平米的房子。

除了一套自住,她将其他的房屋以每个月700元的价格出租。由此,燕子埔村民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的农田,“上楼”了。随着金鼎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近些年,他们在唐家湾新城的空置房开始有人求租,老一辈燕子埔村人才开始靠出租房增加了收入,不至于像从前一样收入微薄。

然 而,燕子埔村仍存在着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件事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搬迁之前我们提出生活用地、旧村场用地共120多亩的调地,当时相关部门的领导对 调地问题多次承诺,先搬迁,然后再在其他地方调用另一块120多亩的地给回我们使用。但是至今都没有兑现。”村长彭玉锦说。

高新区管委会相 关人士也证实,大学园区建设征用燕子埔村128亩旧村场用地多年,没有给予补偿;因回迁房质量差、128亩旧村场用地未落实等问题,燕子埔村民多次上访, 并要求政府返还土地。政府一度曾向官塘村征地,以调给燕子埔村,但是未能实现。由于这一事件涉及部门多,情况复杂,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我们村民非常支持大学建设,也很信任政府,付出了土地,失去了家园,但是政府要履行承诺。我们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返还土地给我们开发利 用,提高村民收入。”彭玉锦拿燕子埔与官塘进行比较,他说,官塘当时也被征用了2000多亩地,但是他们旧村场仍保留着,依靠着北师大珠海分校,该村发展 出租屋、餐饮经济,村民收益不少。燕子埔村民认为,如果当时还留有土地供他们发展经济,这十年来村民的收入将比现在好得多。

民国老村

会同村曾被誉为“民国第一村”。村人前辈包括首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莫仕扬。会同村号称是广东第一个用电的乡村,还拥有广东第一个用电的私人宅院。碉楼、莫氏大祠堂、栖霞仙馆等是其标志性建筑,它被称为“岭南民居的活化石”。

2002年10月5日,一张张年轻而新鲜的面孔出现在燕子埔――― 第一批大学生来了。

作为北师大珠海校园第一届大学生,罗曼莉与近千名同学一起来到珠海。当时学校仅有5个院系,仅招收广东学生,罗曼莉在中文系,系里一共有160人。

来的时候,校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开工短短9个月,就建好了几栋学生宿舍楼、教师楼,学生食堂、教学楼、交流中心……一应俱全。看到一半农田、一半工地的校园,罗曼莉并不感到荒凉或失望,倒是充斥着新鲜感,“觉得学校山清水秀,真漂亮”。

大一时,罗曼莉第一次经过会同村。她并不知道这个村落的历史。和同学准备到一个水库游玩时,她骑车穿越会同村,青砖黛瓦的岭南旧民居中,老人们摇着蒲扇穿行,宁静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不知道的是,会同村曾被誉为“民国第一村”。1836年间,莫、鲍和欧阳三姓族人自不同地方相约于凤凰山北麓建村,“会同”之名由此而来。会同村的大人物,当数莫仕扬,他是买办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19世纪60年代初,莫仕扬跟随家人到香港打工,从一名普通帮工做到了首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莫仕扬死后,职位由其子莫藻泉顶替,莫藻泉相传是中国最早发明挂历的人,并通过挂历推销他经营的太古糖,开了利用广告促销产品的先河。

莫藻泉之后,太古洋行又传至其子莫于生手上,直到上世纪30年代洋行取消买办制度为止。莫家三代人在太古洋行任职60余年,先后援引近千族人到洋行工作。

功成名就的会同村人衣锦还乡,用积攒的血汗钱为子孙构筑家园。到了晚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在统一规划设计下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会同村规模宏大,最大的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嵌填在棋盘式方格网状的宅基地中。

它号称是广东第一个用电的乡村,还拥有广东第一个用电的私人宅院。碉楼、莫氏大祠堂、栖霞仙馆等是其标志性建筑,它被称为“岭南民居的活化石”。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