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实体创业
“从个体户到公司”宣晓萍:把品牌经营坚持到底
发布日期:2014-10-4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040   收藏(0)

曾几何时,“个体户”是一个充满草根味道的词汇。1999年,我国个体户总量高达3160万户,也就是差不多每3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在从事个体生意。

在数以千万计的个体户中,能够突出重围的屈指可数,能够发展壮大成长为公司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本期封面故事的5位主人公王衍生、谢剑铭、黄秀英、赵德友和宣晓萍却做到了。

尽管他们的成功路径不同——在掘得第一桶金后,有些人选择在本行当继续发展,有些则紧跟政策和市场不断转产,但在他们的字典里,无一例外地写着:吃苦耐劳,目光敏锐,勇于开拓和善于学习。

肯吃苦、肯琢磨、肯学习,善于在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老一代个体工商户的共性,也是宣晓萍能够做大的资本。

和宣晓萍的交谈不时被不期而至的客人打断,她迅速打量一下客人,展示厅里响起她惯有的爽朗声音,“小妹,给这位大哥拿一条28号的休闲裤、12号的棉质衬衫和80号的圆领羊毛衫,再来一个商务皮包!”一会儿工夫,客人就被宣晓萍打扮得干净利落、焕然一新。

在服装行业打拼26年的宣晓萍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瞟一眼,就能挑出最适合客人的衣服并且准确说出客人的尺码,不用试,肯定合适。从踏进这个行业的第一天开始,她每天都在琢磨,什么样的款式客人会更喜欢,怎样搭配才能更出挑,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1982年,还在读高中的宣晓萍没有想到,这一年的冬天让她按部就班的生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爸爸的朋友马大爷退休后闲来无事,批发了一些袜子、手套在沈阳市太原路上摆起了地摊,这个地摊恰巧摆在宣晓萍家楼下,生性好动的她怎么按捺得住,

每 天早上从窗口看到马大爷的“倒骑驴”到了楼下,就飞快地从楼上跑下来,找块砖头帮马大爷支好“倒骑驴”,拉出木板,摆好货,像过家家一样像模像样地吆喝起 来。虽然是小生意,宣晓萍也做得津津有味,还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展示货物要仔细,卖袜子时要把指甲剪短打磨光滑,不然,向客人展示丝袜的时候很容易把 丝袜划破。

一个月下来,宣晓萍俨然有了小老板的味道,月末她拿到了她的第一份收入——100元。“我高兴坏了,要知道,那时候我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才38元6角。”宣晓萍决定,休学从商。

当时,跨区经营还是被禁止的,家住大东区的马大爷如果想在比较繁华的和平区摆摊,只能用宣晓萍的户口本办理营业执照,于是,年仅17岁的宣晓萍就成了法律意义上的个体户。

一年过去了,起早贪黑、夏晒冬冻的日子让马大爷打起了退堂鼓,宣晓萍却不愿意就此罢休,“我自己干!”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可不轻松,进货、卖货全得自己来,虽然辛苦,但正是在这里,宣晓萍赚到了她人生的第一笔财富——除了金钱还有能吃苦的劲头。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