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字孔才,三国时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约生于汉灵帝初(168-172年)卒于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年),官至散骑常侍、陈留太守,赐爵关内侯。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以《人物志》最为重要。
《人物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人才学著作。刘劭根据人的“才”、“性”的不同,通过对人的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征”的分析,把人才分为三类12种。三类是品德高洁的“兼德”之人,德才兼备的“兼材”之人,才高德少的“偏材”之人。12种人为“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由于人的情性和质素有差,故不同的流品应有不同的委任,如法家之材可任司寇,伎俩之材可任司空,文章之材可修国史,臧否之材可当参谋。又如“英雄”二字,他指出“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假若足智多谋而短于胆略,只能称之为“英”,反之,有勇无谋只能为“雄”,“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为此,他强调说:“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那么,怎样去鉴别人才呢?刘劭提出了“八观”、“五视”的方式方法。“八观”的内容是: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五视”的内容是:“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刘劭的“八观”、“五视”是对前人观察和检验人才方式方法的总结,它较之姜子牙、庄子、诸葛亮等人更为全面和系统。即是说,要认识一个人,必须对其人的品德、气质、情感、志趣、见识、能力乃至于行卧起居、言谈举止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地判断他究竟是属于哪种人。
刘劭还强调指出,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特别是执政者的好恶和感情用事,识别人才时常容易出现偏差和谬误。这些偏差和谬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谬),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感,三曰度心有小大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为此,刘劭希望执政者在察选人才时,应该秉公立正,豁达大度,不要有私心,不要片面。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恰当地选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