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游记散文
江湾柳林
发布日期:2014-8-21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16   收藏(0)

    浩浩长江从青海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启程,历经万壑千山,来到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石鼓镇,行程已不下两千公里。正是在这宽深的河段,由北向南的长江,竟然猛地掉头东去……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这就是使得它没有像原本与之同向并流的澜沧江、怒江一样流出境外,而在中华大地绵延流泻数千公里。这里,成为长江第一湾!

  神奇宏阔的江湾,生长着一片遮天蔽日的柳树。

  色调同样的浓稠茂美,堆烟砌玉般扯起重重绿帘,如隋堤的柳。

  枝条同样的柔韧飘逸,缱绻多情地梳着骀荡东风,如苏堤的柳。

  但它们毕竟是生长在长江第一湾的柳树呀!

  也许由于溅跳的江涛日复一日地浇灌,也许由于沉积的泥沙一年一年地壅培,它们每一株都特别高大、挺拔、壮伟。

  再加上当初等距、密集的栽植,这些柳树五六米以下的枝条全都自行脱落了。这又使它们显得简明干练、俊逸清奇。

  在长江第一湾,它们每一株都是英姿飒爽的美少年。

  它们当中的一些,已有百年的寿数了。

  据说还是上世纪之初,一位名叫袁廷芳的农人就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株柳树。而他的儿子袁锦,儿子的儿子袁清品不断续写着前辈的绿色诗篇。这里的柳树终于逶迤为一幅流波溢翠的长卷。

   

人世多少浮华和纷争都已云烟般散去。这些柳树却年年吐露新绿,岁岁繁茂如初,成为古老江湾劳苦功高的呵护和矢志不移的守望,成为一片永不凋萎的醒目。

  翻开历史的大书,这里还记写着更值得珍视的传奇。

  1936年4月,由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转战千里来到江湾小镇。传说为了渡江,贺龙元帅曾锵然击响了江边的石鼓以振士气。而近两万名红军战士就是在这片柳林里振臂摇枪,誓师渡江的。这林中一些直插云霄的柳树,曾经系过红军的渡船。

  灞陵折柳伤离别。古人总是喜欢用柳条钓取愁绪。长江第一湾的柳枝,折下来,却是驱策战马的长鞭……

  来到这片柳林,是一个暖风扑面的暮春。抚摸着一株柳树笔直的干,透过那青色绸缎般光滑坚韧的表层,我感觉到了一道绿色暗流的汩汩流淌。而抬头仰望树梢,可见翠色铺叠,绿波涌动。真是任有多少燥热浮尘,也只会被它的一袭清凉拂扫殆尽。

  在临江的柳林边,我还看到几株倒地的柳树。那是某年夏秋江洪肆虐留下的痕迹。我却惊讶地发现,它们朝地的一面,蓬蓬勃勃长出了很多根须。朝天的一面,则茁然冒出了条条新枝。而每一枝条上,都睁着无数被称为“青眼”的叶蕾。它们正悄然涌绽鹅黄色的嫩叶……一株老柳倒下去,一排新柳站起来。

  长江第一湾的柳树呵!

  阳光的斑点依然静静地四处飞翔,照看着我徜徉林间留下的足迹。蝉鸣如泼,菜籽雀的叫声一次次穿透厚重的绿荫,冲向蓝天。一切都那么真切,一切都那么明晰。只有江水的低语隐秘而浑厚,仿佛激荡在岁月深处的渺远鼓韵,或者回响在天地胸腔的悠长咏叹,于无边的柳色和我漫溢的思绪中。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