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随感
由“过关”想起的
发布日期:2014-8-21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068   收藏(0)

当下,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进行。这当中,有人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按照要求查摆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结束后,有的领导干部长吁一口气:“终于过关了!”查摆问题变成了“过关”“闯关”,其中或许还包含几分庆幸的意味,这不能不引人思考。

“过关”一说,最为妇孺皆知的当是《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关羽为了投奔刘备,连过五道关卡,斩了六员大将,可见关羽其人英勇,现在也用来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胜利。到了今天,“过关”一词和人们的生活联系依然紧密,比如很多电视综艺节目,常常采用“过关”的形式来制定相关规则;就连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也是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沉湎其中,紧盯着电脑屏幕忙着“过关”升级。“过关”现象早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人们来说,这些“关”意味的是一种障碍,过关即是克服困难、通过障碍,其中往往强调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想要顺利“过关”,还真得拿出几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和气魄。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另一种“过关心理”。那就是,以敷衍了事、虚与委蛇、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应付某件事情,只求能够交差就好。某调查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约1000名被调查者中,有95.6%的人认为当前社会“过关心理”普遍。一些大学生对待考试、论文、毕业,一些官员对待上级的检查和布置的任务,常常都怀有“过关心理”。更有甚者,为了“过关”,丧失做人的原则,挑战道德的底线。为了通过考试而作弊,为了拿到文凭而作假,为了应对突击检查临时编造材料……当然,也就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不去思考如何真正解决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是揣摩着如何“过”民主生活会这个“关”。于是便有了会下凑心得、会上念材料,摆摆形式却不入心不入脑,更落实不到行动上……

由此,我想起了《孟子》里的一则故事《攘鸡者》。有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别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他说,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先每个月偷一只,那么到明年就停止偷鸡了。孟子说,“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意思是说,如果他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就应赶快停下来,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一部分领导干部的“过关心理”,从主观上说,正是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没有正视自身已经存在的问题,反而是想法设法地掩饰问题,想要糊弄过去,与孟子所说的“攘鸡者”无异。

看来,某些领导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这种“过关心理”,是社会不良“过关心理”的具体反映,说到底还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再往深处想想,也由不得有人好奇并发问,最近连连落马的一些腐败分子,他们的“关”到底是怎么过了的?

其实,抱着“过关心理”,想要侥幸过关、蒙混过关,最终即使真的“过了关”,也还是有名实难符或现出原形的一天。因为,群众的眼睛终归是雪亮的。把关不严,实际上也在变相纵容一部分人“过关心理”的泛滥。杜绝“过关”现象,还当严格“把关”环节。说到“把关”,不能不提到因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而诞生的成语“一笔勾销”。《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中记载,范仲淹当上宰相后,欲改革吏治,他取来各路监司名册(“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单位),将不称职者的姓名一笔勾去。一旁的下属富弼看到了,就说,“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十二丈”指范仲淹),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因革职带来一家子的痛苦,如何比得上一个地区老百姓的痛苦?!想来,若是多一些像范仲淹这样的“一笔勾销”,腐败分子们必然难以“过关”。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