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论坛
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发布日期:2014-7-29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44   收藏(0)

改革是块试金石—— 一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具体到每一个领导干部,怎样衡量改作风的成效,如何定义好干部的作为?改革是最好的试金石。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其成败直接关系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亟盼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必须有财税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党的纪检制度改革;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呼唤司法体制改革的提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制度新红利、注入发展新动力;落实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既是当前工作的头号任务,也是领导干部肩负的神圣使命。

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半年多来,各级领导干部不避艰险、恪尽职守,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有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与此同时,改革时刻面临着“更上层楼”的挑战,呼唤着各级干部迎难而上的担当。尤其是,当改革改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能否不为个人利益束缚、不被部门和地方“考虑”所影响?面对公与私的考验,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的权衡,是让大我战胜小我、勇气超越利益,还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不惹事不做事、等待观望?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怎么干,干什么,就蕴含在对待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度之中。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是躲避改革,还是引领改革,是从口头上落实改革,还是在实际中推进改革,是真心诚意支持改革,还是有条件有保留地对待改革,选择的过程就是一次洗礼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无疑是检验干部思想上是否合格、作风上是否过硬、状态上是否最佳的试金石。

八项规定出台了一年半时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已满一年,党风政风有何实质变化,党员干部能不能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对待改革的态度和行动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就是最有力的展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状态来一次系统检视、全面打磨,也是深化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改革大潮的洗礼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好干部才能脱颖而出,作风改进的成效才能进一步巩固。

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一任有一任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攻坚步伐,领导干部方能磨练意志、砥砺作风、提高能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干部的价值在干事—— 二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20年了,辽宁锦州还在怀念他们永远的书记张鸣岐。30年了,山东寿光仍涌动着“王伯祥热”。50年了,人们长忆焦裕禄“把泪焦桐成雨”。俗言岁月无情,可为何这么长的岁月,却洗不去人们的记忆?

在百姓心中,很多人都是过眼烟云。惟有那些真心干事的人,不因岁月而淘尽,而会久久让百姓惦念,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存。因而,尽管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为百姓干事却会让干部绽放无限的价值;生命是短暂的,但群众的口碑却让生命富有了永恒的意义。要说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还有比这更崇高、更宝贵的吗?

岁月会改变我们的很多看法。但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干部的价值在于干事,这样的基本看法却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对于各级干部来说,既然选择了从政这条路,干事就应成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不因财贿动其心,不因爵禄移其志,不因困难废其衷。张鸣岐、王伯祥、焦裕禄们,正是笃定了这样的价值选择,成就了人生的高度,绽放了生命的华彩。

新一轮改革大潮滚滚向前。顺应这样的大势,把人生的理想信念融入到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在推进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各级干部面临的机遇。今天,我们谛听到广大干部顺应改革潮流、迈出改革步子的坚实足音,但也看到还有一些干部在犹豫、在观望、在畏难,出工不出力,挂帅不出征,只动嘴皮不动脚步,甚至磨洋工、撂挑子。如果我们不及时警醒,又如何能做到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内无悔于心?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尸位素餐者,有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毋庸讳言,要干事,就会有困难;要改革,就会遇阻力,甚至还会受到委屈、做出牺牲。但是,不干事行吗?我们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改革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之举。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如果没有一点担当精神,没有一点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劲头,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岂不愧对时代?改革的蓝图、百姓的期待岂不都要成空?

还应当看到,有的干部“为官不为”的背后,藏着自己的“小九九”。感觉“铁八条”、反“四风”束缚得紧了,让自己不自在、不方便;担心干事容易“出事”,于是搞起了明哲保身的那一套,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哪些对,哪些不对,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内心里都很清楚。位子是干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只占位不干事,终究也坐不稳位子。惟有破除私心、成全公义,守得住底线、把得住原则,方能彰显干部的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

古人讲:“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各级干部抱定自己的信念,拿出甩开膀子的干劲,我们就能推动改革号巨轮劈波斩浪,书写顶天立地的人生精彩。

 

有能力才能解压力—— 三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发展的速度、改革的深度,标注着工作的强度、治理的难度。“担子重、难题多、压力大”,许多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各种问题矛盾,“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这就提醒我们,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需处理好压力与能力的关系,以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化解工作压力。

“举目有风景之异,思之有今昔之叹。”平心而论,今天各级干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空前复杂。征地拆迁、就业社保、食品安全、维权维稳等,哪一项不是挠头事?群众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利益诉求等,哪一样不比以前大大增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调整结构,又要确保就业,相比以前,“两难”问题越来越多。对干部而言,矛盾问题是压力,也是动力,是施展才干、大有作为的机遇。

从主观方面说,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由此看来,对工作压力的焦虑,也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体现。从简政放权后的管理创新,到群众工作的与时俱进,从建设生态文明,到优化社会治理,无不要求我们有新思路、新视野、新办法。有能力上的新提升,才能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熟水性,好划船”,只有加强学习、增长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面对风险“稳坐钓鱼船”,面对机遇“风正一帆悬”。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各级干部的本领大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

不日新者必日退。知识更新的速度从未像今天这样迅疾。有研究机构指出,一年不学习,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习时刻放松不得,提升能力丝毫懈怠不得。现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许多干部脱离了文山会海,远离了迎来送往,告别了觥筹交错,正是集中精力和时间抓学习、搞调研、解难题的好时候。到改革发展一线去增长才干,在为民解忧的实践中赢得人心,这才是干部最好的“降压药”、最坚实的成长阶梯。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也要有长远眼光,积极创造条件,及时给党员干部培训充电。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作为党的干部,就应心怀责任,敢于担当。与群众的期待相比,怎样努力也还有差距;用改革发展的要求衡量,工作总会有诸多不足,只有不待扬鞭自奋蹄,扎扎实实强本领,尽心尽力做实事,才能干一番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事业。

 

摆正位置看待遇——四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在改进作风、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纠结:隐性福利减少了、灰色收入不见了,这究竟是“当官没劲了”,还是向合法待遇的回归?约束更严了、监督更多了,是“礼不收了事也不办了”,还是积极作为、敢于任事?细想这些问题,都涉及一个议题:干部待遇应该怎样看?

在一个“利益”早已去魅的时代,各级干部当然都有追求合法待遇的权利。干部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也应该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确实需要逐步建立与现实对接的待遇增长机制,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干部干事创业心无旁骛、后顾无忧。

领导干部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与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如果逾越合法权益的边界,在私心、私利、私欲的蒙蔽下,对本不该有的特权习以为常,对超标滥配的待遇坦然受之,误认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结果必然会对干部待遇产生认识上的扭曲。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

因此,看待干部待遇,关键是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领导干部执政用权的基本要求,更是正确认识待遇的逻辑起点。社会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干部待遇理应改善,保障体系理应完善,然而,取缔不合理收入,恰恰是增加合理收入的前提;改善待遇更应遵守法度、符合政策,不能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惟其如此,干部待遇才能规范透明,给干部涨工资、提待遇才会得到更多社会理解。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对于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而言,利益不是唯一的价值坐标,金钱更不是最高的评价标尺。杨善洲让曾经的荒山瓜果飘香,精神满足该如何计算?焦裕禄留下的泡桐树为几代人防沙护林,这笔财富又如何衡量?自古至今,为官者的价值都承载于奉公为民上,在领导干部的价值排序中,为人民服务应该始终排在物质利益前面,干事创业应该始终排在福利待遇前面。

当前,改革正当攻坚克难,发展仍须爬坡过坎,这为领导干部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少一些个人得失的计算,多一些舍我其谁的担当,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收获的是有价值有理想的人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生境界,不是更值得追求吗?

“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毛泽东同志当年为自己定下的三原则,蕴含公与私的哲理,至今引人深思。戚戚于非法特权,汲汲于蝇头小利,只会把人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廉字打底、干字当头,各级干部才能摆正心态看待遇,真正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

好形象要共同塑造—— 五谈解开思想扣子、迈开改革步子

 近日,两部主旋律电影让许多人心中暖流涌动。《天上的菊美》和《兰辉》,取材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与兰辉的事迹,光影之间描绘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折射出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

    两袖清风的杨善洲,执法如山的任长霞,干事创业的沈浩……这些“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赓续一以贯之的高尚人格,秉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现实中,更多公职人员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在各自岗位上执着坚守、默默奉献。实践证明,我们有一支能力信得过、作风过得硬的公职人员队伍,在领导发展、推动改革、改善民生上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谈到党员干部形象,这是无可辩驳的基本面。

    不过,也有一些不同声音。或是“一刀切”地否定,把少数害群之马的劣迹群体化,武断地“一棒子打死一船人”;或有“想当然”的成见,把主观消极印象极端化,动辄“腐败推测”“负面猜想”。这样有失偏颇的社会评价,难免会影响到一些公职人员心态,让人失去成就感、产生挫败感。

    看事物看主流。对于公职人员,社会应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不能一叶障目,切忌以偏概全。各级党员干部也要调整好心态,更积极、更淡定一些。“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讲让他讲,明月照大江”,不因那些片面的认识而产生消极思想,更不因那些偏激的言辞而产生逆反情绪,不妨以之为镜“三省吾身”:生活上反思自己知足不,学习上提醒自己不知足,工作上勉励自己知不足。

    好形象是干出来的。干部怎么干,群众都在看。下基层半边屁股坐在凳子上,起身还使劲拍打灰尘,这样的干部群众肯定不信任。大道理说了一堆,事儿却办不好一件,办也办的是“政绩工程”,难免让群众觉得是作秀。要看到,处身社会转型期,从征地拆迁到环境保护,从食品安全到教育公平,交织的矛盾问题遇上高涨的权利意识,对公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民办事的每一个微笑,走访调研的每一个脚印,都会为好形象添上一笔。而严于律己的公职人员越多,勤政廉洁的党员干部越多,这一群体的形象就会越好、口碑就会更佳。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有公职人员克勤克俭、允公允能的自律,有社会各界诚心诚意、不离不弃的支持,就一定能凝聚合力、激发能量,同谱复兴曲、共筑中国梦。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