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中有一则“叔向贺贫”的故事。晋国的韩宣子苦于自己有卿大夫之名而无其实,家中穷得连接待宾客的钱都没有。叔向听后却向他表示祝贺,因为“骄泰奢侈、贪欲无艺”“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必会招致灾祸,而清贫则意味着德行广播、遵循法治,值得祝贺。
安贫以修德,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从政的箴言,一时清贫可贵,一生清廉更难得,越是官居高位,越应守身持正。有的人,创业时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成功之后声色犬马、乐不思蜀,于是基业尽毁;无名时夙夜奋斗、席不暇暖,成名之后骄奢淫逸、放纵享乐,于是身败名裂。正所谓“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先俭后侈,先勤后骄,画出的必是抛物线般的人生轨迹。检视一些落马的高级干部,位高权重时心态变骄奢、修养束高阁,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即是明证。
《荀子·荣辱》中讲,“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人都有基本的生存需求,却不能欲求无度,“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结果必定会是“聚敛而亡”。事实上,欲望的深渊永远也填不满,而性情贪婪的致命之处就在于,越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越可能会因噎而亡。
的确,处在一个财富源泉无限涌流的“创富时代”,有的人容易被身边流过的财富所吸引。尤其是有的干部,看到自己的同学、同龄人发了财,难免心中有不平衡。但内心里应该想清楚,人生也好,事业也罢,必然有得有舍,不能什么好处都占。自迈入公衙那一刻,就意味着做出了是发财还是清贫的选择。认准了从政,就要安于清贫。如果认定了想发财,可以选择辞职。那种一边享着正当的公职待遇福利,一边又以权谋私、为自己捞好处的人,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权用不贪方为廉,官到能贫乃是清。现代语境下的清贫为官,并不是一定要回到做官一贫如洗的状态,但思想上的安贫固穷,德行上的清正如水,操守上的知止有定,决不能更易。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涵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淡泊,葆守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
老子说,“见欲而止为德”。共产党人的“见欲而止”,是焦裕禄的以身作则,“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杨善洲的秉公用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是方志敏的舍己为公,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对领导干部来说,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是培德之本,更是兴业之基,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