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和谐新曲
岭南西部沿海数千公里,依山傍海,海岸线曲折,自古为粤西要冲。境内有漠阳江、新兴江、鉴江、南渡江等等,这些河流横亘在珠江三角洲,虽不与珠江相贯通,但并不妨碍它们受到珠江文化影响而成为独特的文化区域。广东省阳江监狱、阳春监狱分别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领衔广东监狱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研究;而广东省四会监狱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特色做法也在全省独领风骚……
2009年7月底,位于阳江市海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南海1号”古沉船的千年荣光昭示:岭南先民以其强悍的生命力和惊人的毅力开拓漫漫“海上丝绸之路”。正如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先民一样,广东监狱人对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探索从未停步,无论是粤西要冲,还是珠三角腹地;无论是粤北山区,还是江河沿岸,广东监狱人矢志探索、躬身实践,虽百转千回,不改初衷。
珠江上浪潮滚滚,千帆竞渡。落实“首要标准”,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催人奋发,作为珠江弄潮儿,广东监狱人立下宏愿:争做排头兵;作为探索法治文明的先行者,广东监狱人不忘重任:公正文明执法;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广东监狱人明晰目标:把握首要标准新定位、探索教育改造新方式、落实促进和谐新要求。
把握首要标准新定位
2006年7月16日凌晨,广东省武江监狱被洪水淹没。水位一度在监仓里达到3米高,2000多名罪犯被迫撤到二、三楼。围墙倒塌了,警戒线被淹了,2000多名罪犯自觉听从监狱警察的指挥,安静地待在指定区域,“分享”着监狱警察从市区买来的馒头、面包等干粮。到18日上午,才陆续开始转移到附近的两所监狱。三天两夜被洪水包围,没有高墙电网,2000多名罪犯没有一人脱逃,没有发生一例严重的违纪行为,这与武江监狱开展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管理工作有着密切联系。
武江监狱把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分为心理评估、人身危险性评估和重新犯罪评估,从时间上又分为人监评估、中期评估和出监评估。如人身危险性评估分为涉毒、恶习状况、犯罪状态、心理和生理状态、犯罪归因和自然状况六个方面,建立三维坐标,系统、科学界定罪犯人身危险性处于稳定区、相对稳定区和危险区三个区间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对罪犯作出现实评估,明确改造难易程度、监管关押级别。
当洪水来袭时,虽然没有了围墙电网,没有了红色警戒线,但是每一名警察心里都非常清楚罪犯中,哪个是需要重点监控的,哪个是可以发动起来的。所以,武江监狱能取得抗洪胜利,确保监管安全稳定,获得省政府的表彰,就不意外了。
新人监罪犯一直是狱内罪犯违规违纪现象的高发群体,有研究发现,罪犯反改造行为主要发生在服刑改造第一年,其中违规行为发生在第一年的占
.97%,违纪行为发生在第一年的占45.77%,狱内又犯罪行为发生在第一年的占57.06%,
2003年,广东省四会监狱率先在全省监狱系统开展新人监罪犯甄别制度研究。该制度对每一名新人监罪犯都要进行四个方面的评估,包括心理测试评估、危险程度评估、恶性程度评估和改造难度评估。
2004年,广东省监狱管理局成立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机制课题组,在四会监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新收押罪犯改造难度评估量表》和《新收押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新收押罪犯改造难度评估量表》包括法律认知、思维观念、刑罚认同、劳动观念、监管法纪、环境适应、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偏执等9个因子共105个题目,主要评价罪犯的思想意识顽固程度和改造难点;《新收押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从反社会性、犯罪思维、敌意、脱逃、自杀、攻击、冒险、报复、伪病、自控、监禁障碍、掩饰性等12个因子共134个指标,有效地鉴别和区分出犯群中的顽固犯和危险犯,为超前防范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改造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这不仅是稳定狱内改造秩序的需要,也是监管改造实现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新人监罪犯的危险性评估在广东省监狱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09年6月,我们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四会监狱还自行研制制作了新人监罪犯的危险性评估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心理矫治科专人负责,对危险犯每月填写教育转化情况,一旦漏填或超时,该管理系统会自动报警。现在,四会监狱新人监罪犯危险性评估已经成为狱情排查的常规手段,成为教育改造顽危犯的有效参考。
广东监狱在近几年的工作部署中,进一步明确要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为工作中心,加速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进程。一名罪犯人监后,要接受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综合测试,由监狱有针对性地出具个体改造建议书,并在以后的矫正和出监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并不断地测试、比较,探索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既强调罪犯的日常行为表现,又着眼于罪犯心理和思想的转变。当罪犯刑满释放时,监狱出具危险等级报告和改造质量水平报告送到当地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机构。
2009年3月25日,广东省乐昌监狱对4月份即将刑满释放的142名罪犯进行出监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评估。出监罪犯心理评估主要对罪犯刑满释放后的社会适应性和重新犯罪可能性进行评估并联系罪犯改造期间的综合表现,利用《犯罪心理结构状况变化分测验》和《社会适应心理分测验》两个量表进行综合评估。无独有偶,广东省四会监狱也制定了《出监罪犯评估表》,对出监罪犯进行包括心理特征、社会适应能力、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三个方面共21项指标的出监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送到刑释人员所在地的司法机关提供帮教参考,使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后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更好地适应社会,降低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为刑释人员架起一座顺利回归的桥梁。
探索教育改造新方式
2006年9月1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介绍,中国现在每年有28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监狱来说,防控和干预的难度更甚。而广东监狱系统的监狱人民警察以生命感召生命的热情和执着,一次次从鬼门关把他们挽救过来,实现了连续八年无罪犯非正常死亡。 广东省女子监狱是广东省监狱系统最早成立心理矫治科的单位之一,现已拥有一支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目前,共有61名警察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资格证,选聘了71名警察作为心理辅导员,实行个别化矫治,逐步形成了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掌握及时、干预快捷的“分段预防一分期评估一分类矫治”的运行模式,并取得显著的矫治成效。罪犯邓某,30岁,小学文化,因家庭关系紧张,认为生活无望,杀死女儿后企图自杀未遂,2002年被判无期徒刑人狱改造。。邓某人狱后完全沉浸在个人世界里,不走路、不说话、不吃饭、不洗刷,更不参加劳动改造和学习,完全一副“活死人”的状态,被确定为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专管警察用实际行动努力消除她的敌对情绪,用真情打开她尘封的心扉,用亲情挽救她的悲观失望。监狱的心理咨询师历时4年,用爱唤醒了罪犯邓某泯灭的人性和尊严。罪犯钟某,香港人,2000年因绑架罪被判死刑缓期执行,2005年送入广东女子监狱服刑改造。钟某在看守所关押时就曾经多次割腕自杀、自残,到监狱后再次割腕自杀。监狱为钟某制定了近期、远期矫治目标,采用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进行矫治,三个月后,钟某自杀倾向消除。现在钟某改造积极,已获得减刑奖励。
广东省乐昌监狱罪犯阮某,被捕前系深圳某公司职员,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阮某认为自己持刀抢劫只获得20元人民币和价值10元的假戒指一个,被判刑是因为撞在“严打”的风头上,一切都是因为命不好,父母也没有来信,妻子也离婚了,生不如死,于是阮某伺机自杀。心理咨询师很快介人了,从科学的心理量表测试,到专业的分析,很快制定了心理矫治方案。稳定情绪、心理疏导、心理宣泄、认知治疗,终于使阮某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投人到改造中去。
心理疾病是影响罪犯改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广东北江监狱心理矫治中心充分利用临床医生资源优势,率先开展罪犯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通过三年的实践,成功治愈了12名抑郁症罪犯和2名狂躁症发作罪犯。罪犯杨某,26岁,因绑架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2003年押送到北江监狱服刑改造。杨某曾在看守所实施了两次自杀,到监狱后又实施了两次自杀,均被及时发现。心理测试表明,该犯情绪不稳定,自卑焦虑,有明显的自杀行为倾向。咨询人员还了解到该犯从小体弱多病,父母经常请巫婆为他驱鬼,病没有好,却留下了』心灵创伤,患上了抑郁症,14岁时曾自焚一次。犯罪后,抑郁症加重。通过半年多心理治疗、药物辅助治疗以及开展社会帮教等,杨某的抑郁症竟然奇迹般好了。
曾几何时感染HIV被视为世纪绝症,意味着很快就要走向死亡。而HIV罪犯对感染的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等,无疑又成为罪犯生命健康的新的更大杀手。生命对于谁都一样宝贵。用青春与死亡交手,用生命从死亡手中重新点燃生的希冀。广东监狱警察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改造HIV罪犯的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2007年7月4日,HIV罪犯董某因私藏风扇问题受到警察批评,失去理智的董某抓起板凳欲攻击警察。一旁的值班警察王永兴见状,毫不犹疑冲上前去,赤手空拳制止董某,气急败坏的董某左冲右突想摆脱控制,最终被王永兴制服。等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以后,才发现王永兴手臂上被抓了两道伤痕,并有少量血液渗出。值得高兴的是这次职业暴露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然而更值得高兴的是,所有的HIV罪犯无不被王永兴不顾个人安危,勇敢、果断的行为所折服,再也没有罪犯自持感染病毒,破罐子破摔,消极改造、对抗管理了。
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一直被称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再生工程”。顽危犯因其思想顽固、行为极端,有些甚至执迷不悟,称为教育转化的一大难题。自2003年以来,广东女子监狱逐步形成了“人监攻关、继续转化、集中巩固、跟踪教育”四阶段的教育转化工作模式,攻坚克难,让一个又一个的顽危犯涅架重生。罪犯蒋某,女,27岁,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高材生,因从事非法活动被判刑人狱接受改造。2001年被捕羁押看守所时,竟然说服了即将执行死刑的囚犯相信她的歪理邪说。广东女子监狱专管警察根据蒋某的实际,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转化方案,以“五心”并重的方法进行人监教育攻关。用诚心去对待她,用爱心去照料她,用耐心、恒心、信心去感化、教育她,达到以心换心,真情融坚冰的效果。2003年10月21日,蒋某自觉写下了深刻的认罪悔罪书,动情地说,自己对于生于斯、养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虽有一腔爱国热情却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为报答政府挽救大恩大德,要用尽余生来报答。
广东梅州监狱教育转化顽危犯也有一套独特的“21字”工作思路—“摸思想、找症结、消抵触、揭实质、砸堡垒、快出壳、促巩固”。罪犯蔡某,是粤东山区的一名农民,2002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广东梅州监狱落实专管警察,制定转化方案,创建转化情景,通过2年攻坚战,终于成功转化蔡某。蔡某转化后,不仅改造情绪稳定,而且积极协助警察做好其它罪犯的帮教工作,2007年获得减刑一年八个月的刑事奖励。
广东省阳江监狱教育转化顽危犯的经验是“经常抓、抓经常”。他们认为转化顽危犯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张某,27岁,2004年3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投人阳江监狱服刑改造。张犯自认为刑期长、生产技能差,改造信心严重不足。警察对其进行教育,他却认为是故意刁难,曾产生过自杀倾向,存在行凶的现实危险。通过一年的努力,心理矫治中心的警察应用现实疗法成功的转化了该犯。
像蒋某、蔡某、张某这样的顽危分子教育转化典型在广东省监狱系统还有很多,无一例外的是,广东监狱警察在促使他们转化的过程中,除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们徘徊的思想,用真诚的心感动了他们迷茫的心灵以外,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运用多种手段教育转化顽危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落实促进和谐新要求
2007年7月司法部制定实施《教育改造罪犯纲要》,纲要指出,要积极探索、切实把握新形势下罪犯改造工作的规律,创新改造理念,完善改造手段,充分发挥教育改造在矫治犯罪思想、传授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劳动改造在矫正罪犯恶习、培养劳动习惯、培训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监狱人民警察以贯彻落实纲要为己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教育改造工作发展的观念障碍和制约机制,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觉担当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2009年1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研究院主办的“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法完善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政法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地方实务部门的120余位代表进行了专题研讨,广东省佛山监狱作为大会唯一的监狱系统代表做了专题发言。
佛山监狱借鉴恢复性司法的核心价值,开展恢复性行刑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一理念下,把罪犯服刑划分为4个阶段:认罪、知罪、悔罪、赎罪。
2008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佛山监狱服刑的钟某,将自己的劳动所得2100元寄给了案件被害人,履行了部分赔偿义务。钟某真诚地说:“我的行为给受害人和他们的家庭造成了伤害,现在能用劳动所得做出一点赔偿,我心中的歉疚舒缓了一些!”
钟某是在2005年8月与他人发生争执,打电话纠集多名朋友,将冯某等4人砍成重伤或轻伤后被抓获的。2006年,钟某因故意伤害罪人狱服刑改造,还被判处民事赔偿5600()多元。当时钟某没有赔偿能力,所以这56000多元受害人根本没有拿到手。入狱服刑后,因为佛山监狱开展自觉履行财产刑和民事赔偿、补偿的恢复性行刑活动,鼓励服刑人员动员亲属或利用自己劳动改造获得的劳动所得,履行民事赔偿、补偿被害人或主动缴纳罚金,钟某就从劳动所得中拿出一部分,通过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寄给了案件被害人。他还动员家属筹集资金赔偿4名被害人近10000元。
佛山监狱自从2005年开展恢复性行刑活动以来,像钟某这样动员亲属或利用自己的劳动报酬履行民事赔偿、补偿被害人或主动缴纳罚金的罪犯已有数百人次,金额达5000多万元。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的持续过程。佛山监狱恢复性行刑是通过开展民事赔偿、补偿被害人、缴纳罚金、感恩忏悔等恢复性活动,引导、教育服刑人员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的谅解,使因犯罪行为受损的社会关系得以修复、愈合和改善,从而消除矛盾冲突,从深层次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而揭阳监狱是通过赎罪、忏悔来调动罪犯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四会监狱、阳江监狱是通过音乐、传统文化和心理矫治的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005年,广东揭阳监狱开展“赎罪·责任”主题教育,为了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和震撼性,监狱精心摄制了《你赎罪了吗—罪犯潘振明和他的家庭》、《罪犯刘志远和他的父母亲》、《责任的缺失·良心的谴责一罪犯熊付清的家庭遭遇》等十多部专题教育片,生动直观地鞭策着罪犯的良知飞使罪犯产生了深深的忏悔。罪犯潘振明在看完《你赎罪了吗一罪犯潘振明和他的家庭》后痛苦地说:“如果不是看到卧病在床的母亲,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残破、杂乱的房子,就是我以前的家。今天,看着爸妈白发斑斑和写满痛苦的面孔,刹那间,泪水忍就掉下来,我深感罪孽深重,对不起二老啊!我要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刑释回家,今后一定要好好做人,挑起照顾双亲的责任,不再让他们操心。”
2005年9月22日,广东省四会监狱32名罪犯在高墙内接受省音协音乐考级委员会考官们的考核,一个月后,他们都拿到了等级证书。杨某是监狱文艺队里水平最高的,会拉小提琴、弹电子琴、吹圆号,还曾在报刊上发表了七八首歌曲作品。他说:“我年轻时学过小提琴,后来胡作非为进了监狱,真没想到还能与音乐重逢。人在这里,那种对美的渴望反而特别强烈,通过音乐我觉得又找回了纯真的自己。”借助音乐的力量帮助罪犯“回归人性、回归社会”,因为音乐不仅可以维系罪犯遵循道德传统与法律习俗的情感,而且能够通过曲调与节奏的和谐,培育罪犯对于美的爱,从而使正义成为一种个人灵魂的适当状态,成为灵魂的内在美德。
为了把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与现代文明理念相结合,揭示人生立身处世的哲理,以达到唤醒人性、陶冶情操、提高改造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不稳定因素的目的,广东省阳江监狱组织编写了和谐之道丛书。该套丛书分《处世篇》、《信仰篇》、《修身篇》、《伦理篇》、《生活篇》,主题是“修身、明理、发展、和谐”。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就是希望用传统文化丰富服刑人员的教育内容,提高改造质量,促使罪犯身心和谐,最终实现监狱的和谐,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宛若金鸡的中国地形图下端,纵横交错的江河构成蜘蛛网状的珠江水系,覆盖了整个南中国。从地图上,我们还不难发现,珠江不但水系交错复杂,而且出海口众多,与大海浑然一体。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认为,岭南第一诗人张九龄曾有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形象地描绘出珠江海洋性、宽容性、共时性的特性和神韵。 的确如此,近现代以来广东开创了无数的第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给珠江带了新的生命力。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由国务院制定实施,又为珠江这艘巨轮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珠江东去,风生潮涌。敞开怀抱的珠江,务实勇敢的广东监狱人正迎着和谐的春风春雨,承接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先行一步的勇气,推动着监狱科学发展的滚滚大潮、破浪向前! (未完待续)
广东省监狱学会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严方平
成员:尹华飞 刘志明 杨龙胜 蔡国梁 纪健勇
执笔:杨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