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上调,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养老金14年连涨;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户籍管理改革提速,创业门槛越来越低;
学前教育发布指导意见,养老机构有了标准规范,抗癌新药纳入医保报销……
这一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烈。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18年,中国经济劈波斩浪,澎湃前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枝叶关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改革发力更准,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一年来,一项项民生改革新举措接连出台。从更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多样的就业渠道,到更让人放心的消费环境,改革发力更准更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履坚实,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收入又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5%左右。1.14亿名退休人员因此受益。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上调至5000元。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改革实施首月,工资薪金所得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超过50%,占税改前纳税人总数的96.1%。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6000多万人不用再为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拿到10月份的工资单,比过去多了近2000元,仔细一看,是缴纳的个税变少了。”北京市东城区某企业员工张晔说,“减税效果真是实在!”
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4个百分点。
饭碗更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今年,国家拿出真金白银促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中央补助资金、招募名额和岗位开发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扶贫岗位倾斜。大力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提升工作,据人社部介绍,仅上半年就向1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2亿元,惠及职工1470万人,向22.4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3.7亿元。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要求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全年1100万人的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并有望连续第六年为超过13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对于第一人口大国而言,堪称“就业奇迹”。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降至多年来低位。
消费底气足。7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十一”黄金周前,各地公布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门票降价措施,其中5A、4A级景区占比逾七成。前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093亿元,同比增长9.1%。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年来,各项民生改革措施形成合力、协同性更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食品、保健食品等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力度,文化和旅游部的“利剑行动”共检查旅游企业24390家,公安部破获电信诈骗案件数万起……一连串重拳整治让消费者花钱更安心。“双11”期间,各网购平台销售额强劲增长,仅天猫平台成交额就达21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社保网络更牢,日子越过越踏实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8年,各地各部门瞄准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幼有所育——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各省(区、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对存在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千万家庭的孩子“入园难”得以缓解。
学有所教——“能回校上学真好!”今秋,江苏连云港市因家庭贫困辍学两年的14岁女孩娜娜复学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继续施行,距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更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缓解了“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有了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劳有所得——今年,10余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广东、北京等6省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已超2000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随着对《劳动合同法》的积极落实,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病有所医——这一年,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过半;“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拟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百姓用药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同时,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有了重大进展,患者跑腿以及垫资的压力减少。
老有所养——最近,在“90后”志愿者的定期陪护下,浙江杭州滨江白马湖畔某养老院的林秀珍奶奶身心舒畅:“每天不再觉得孤独无聊了,84岁的我也变年轻啦!”今年《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养老机构国家标准正在拟定,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前景看好,住养老院成为许多老人乐意选择的晚年生活方式之一。
住有所居——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棚改已开工616万套,改善约1400万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全国公租房分配率超过90%。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更多居民的住房获得感明显提升。
弱有所扶——中国残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印发《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明确了20多项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脱贫解困的扶持政策,8500多万残疾人迎来政策“红包雨”。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李鲜芳以前在太原只有一个修表摊,生活艰难,如今在政策帮扶下,已拥有30平方米的店面,并筹划着再开一家分店,“日子越活越有奔头了!”
在保障网织得更牢更密的背后,是国家对民生投入的持续增加。1至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教育、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占比近七成。
奋斗机会更多,舞台越来越宽广
一年来,从民生保障的托底到简政放权的便利,从创新创业的激励到法律法规的完善,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人生出彩的舞台更宽广、奋斗成功的渠道更通畅。
“头一天下午提交名称审核,第二天就领了营业执照,而且通过手机完成,太方便了!”3月16日,在北京政务服务中心,某科技型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冯是聪拿到我国第1亿张营业执照。
创业障碍要“减”,创业扶持要“加”。今年,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口以及返乡农民工、回国留学生等不同群体、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创业帮扶政策。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到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06亿户。11月10日起,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
创业之门越开越大,人才流动“立交桥”越建越多。这一年,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北京市出台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并公示了第一批积分落户名单;江苏省宣布将在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范围内实施户口通迁;天津、西安等城市纷纷出台颇有“含金量”的吸引人才新政策。
“我在城里打工十几年了,过去,孩子放在老家,我这边整天牵肠挂肚。现在有了好政策,户口迁过来,孩子到我身边上学,全家人在一起,干活更有劲头。”贵州遵义市播州区的新市民张显丽不仅实现了“城市梦”,也实现了“团圆梦”。
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继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村里开通了公交车,站台修到了家门口。太原、西安、成都、沈阳、昆明、厦门、合肥、深圳、兰州等更多方向增开“复兴号”,各城市之间的“高铁时距”进一步缩短。12月初,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我国又将在月内开通10条铁路新线;新增高铁营业里程约2500公里。
今年,全国下大气力推进跨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大气污染,加速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改善城乡环境。截至6月底,福建、贵州、江西等21个省区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46个重点城市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28岁的张虎是山东济宁汶上县苑庄镇大王村人,他辞掉城里稳定的工作,回老家当起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遥控无人机喷洒农药、安装病虫害监测系统科学种田,“政策好、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在家乡创业,咱也一样能致富。”
“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全国人民无比振奋、充满向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着幸福再出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信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