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1日05版)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亿万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本版今起推出“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系列评论,回顾这一段风雷激荡的历程,总结这一路沉淀积累的经验,思考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何以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又何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 者
“江河是向海的路”“每一步都是追逐”……近日,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热播,伴随着这样的主题曲,改革开放的画卷被徐徐打开,人们在“光阴的故事”里,感受到时代前行的澎湃潮声。
曙光升腾,万物生长。从1978年开始,40年来,中国实现了GDP年均增长9.5%的发展奇迹,创造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保体系的民生奇迹,书写了贫困人口减少7.4亿的减贫奇迹……风雨中驰而不息,奋斗中砥砺前行,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把历史性的变革和成就写在广袤的大地上,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个40年,改革让中国活力奔涌、万马奔腾。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到进入城市追逐梦想;从力求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到“互联网+”激荡创业潮,40年改革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断打开着新的可能性。补齐民生短板、改善法治环境、支持创新创业、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改革开放,为每个人奋斗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最有力的支撑。改革开放这股40年不息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催开无数梦想的花朵,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磅礴之力。
这个40年,开放让中国打开大门、拥抱世界。1988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广东调研时,看到遍地开花的“三来一补”加工厂,形象地说它和香港密切相联构成前店后厂的新形式。40年来,中国从“微笑曲线”的底端起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把握住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一起浩荡前行。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带一路”蓝图铺展开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世界共识……大门越开越大的中国,不仅给世界以增长贡献、减贫贡献,更显示出中国发展的全球影响,以经验贡献、制度贡献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致敬这个40年,是致敬一个国家步履坚定的前行。40年风雨兼程,从排除万难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到历经长达15年的谈判加入WTO;从迎击1997年、2008年的金融风暴,到2018年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和风浪,但是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以坚定的改革决心、开放姿态,把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带上现代化轨道;把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带到世界面前;把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定格在复兴图景上。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
致敬这个40年,是致敬一条道路艰辛探索的成功。中国的“伟大故事”,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坚持党的领导,以强大的领导力量确保改革开放在正确的轨道前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破解发展的“环境魔咒”……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
改革开放激情永在,改革开放境界常新。邓小平同志曾期许,“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40年来,我们也曾遭遇挑战,面对“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改不改”“怎么改”的困惑一度出现,“改革无望”“改也没用”的言论一度流布。但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大刀阔斧的改革智慧、斩钉截铁的改革决心、念兹在兹的改革情怀,点燃了亿万人民奋斗的激情。我们有“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信心,有“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壮志!新时代改革开放扬帆起航,正是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用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2012到2018,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向世界宣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念。向这一个40年致敬,向下一个40年进发,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上下同欲、勠力同心,让各条战线上的奋进者迸发创造活力、砥砺实干品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必将响彻新征程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两份名单引人关注。一份是“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一份是“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个突破桎梏、创新创业的人生故事,更是一个涓滴汇海、百川向东的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在前一份名单中,郑举选和谢高华名列其中。这两个名字,与两座城市的变迁紧紧相连。改革伊始,郑举选和102位无业人员在武汉汉正街持证摆摊,标志着个体经济重回经济舞台;而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城市的创业热情喷涌而出。40年后,汉正街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天下第一街”,义乌则成为闻名全球的“世界超市”。今日之发展,早已超出了当时的想象,但无论走了多远,这条路都是一个个人、一双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正是无数拼搏者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奋斗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回望那些引领时代的先锋模范和无名英雄,第一批农民工、第一批打工妹、几代民营企业家、库布其治沙人……在他们的群像背后,是怎样的精神和气质,怎样的智慧和决断,支撑改革开放成为西方媒体眼中“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
他们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从小岗村村民面对大包干“耕地累死牛,用水打破头”的质疑,“贴着身家性命”点燃了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到“温州模式”在商品市场中崭露头角;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席卷全国,到12个自贸区“先行先试”由点及面……“创”和“闯”,这两个读音相近的字,是开拓者最好的写照。无论是基层探索还是顶层设计,没有先例、蓝图可循,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存在机制、思想束缚,只能“杀出一条血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无异于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次次尝试、一条条经验背后,蕴藏着中国前行的原动力。
他们有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的开放气质。如果说改革的探索,为中国号巨轮锚定了航向,那么开放的胸怀则为之加足了燃料。1978年,多个政府访问团出国考察,通过“照镜子”下定了开放的决心。而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之于中国,早已不仅是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比较优势,不仅是为了促进商品出口、利用外资,也不仅是通过技术、文化、创意的流动发挥1+1>2的叠加效应,更是要通过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这个意义上,负笈留学的学生、参与维和的军人、鏖战商海的中国面孔,获得了广阔的人生舞台,也为中国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敞开大门、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源源不断,发展的新动能才会持续涌动。
他们有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实干品质。我们需要促进派,也需要实干家;需要“首吃螃蟹”、提供思路,也需要持之以恒、落实行动。在改革开放列车上的人,都不是站台上的等待者、观望者。争分夺秒抓脱贫的村干部、夜以继日苦攻关的科学家、城市的建设者、乡村的耕耘者,亿万人民在祖国的大地上挥洒汗水、筑梦未来。4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2.8倍,7.4亿贫困人口脱贫,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120家,在这些伟大的成就里,没有哪一项不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有人民作坚强后盾,改革必将气势如虹。
1980年,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红了大江南北,“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唱出了一代人干事创业的热情。2018年,改革开放仍在进行时,只要上下同欲、勠力同心,让各条战线上的奋进者迸发创造活力、砥砺实干品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必将响彻新征程!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3日 05 版)
这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这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行进到更加开阔的水域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能感知社会变迁、触摸时代脉动。近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有两个词,正对应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命题。
一是“店小二”。原本是招待顾客的伙计,因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被引申到治理领域,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当好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店小二”,改革场景格外生动。另一个是“命运共同体”。人类同住地球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认同,成为全球热词,开放品格分外鲜明。
放在改革开放40年的坐标中看,两个鲜活的流行语,正彰显着这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在新时代仍然大潮奔涌向前。这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这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犹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第一次出京考察,就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广东,彰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与信心;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宣示“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6年多来,思考改革认识论、方法论,谋划改革时间表、路线图,落实改革解难题、钉钉子,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激荡,“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可以说,今日中国,改革已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更具历史眼光的主动谋划;不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充满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如果说当年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犹如“一次小心翼翼的启航”,那么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则更像是“一次志在必得的进军”,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从司法改革、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到异地高考破冰、二孩政策出台;从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到自贸区试点铺开、共建“一带一路”,有条不紊搭起改革的四梁八柱,蹄疾步稳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新时代改革开放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正如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评价,“当下的这场变革会把中国带向整个人类体量中一个新的平衡点”。6年多来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今天,改革精神更饱满,改革士气更振奋。40年改革开放,为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成为当代中国昭彰的精神标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有发展的心气,有奋斗的劲头,有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必须以少年心气、青春姿态,唤起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坚定改革决心,动奶酪、闯难关、蹚险滩、啃硬骨头,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推动改革航船抵达更广阔的水域。
今天,改革价值更笃定,改革力量更澎湃。“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40年来,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也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过去6年多,中国的改革用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举措,回应百姓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让公平可及、让群众受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百川东,新时代改革开放,让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今天,改革智慧更丰富,改革步伐更坚定。上与下呼应,点与面协调,变与稳平衡,改革至今,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变得更有智慧。站在时代前沿,我们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新时代改革开放必然能于爬坡过坎中闯关夺隘,于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
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交汇着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中国,国家的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交相辉映,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未来,中国仍然要靠“关键一招”赢得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4日 05 版)
“进博会,永不落幕!”12月10日,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1个月前,上海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中心正是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365”主平台。从西班牙火腿到特斯拉汽车,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品牌、7000多件商品进驻这里。
进博会是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的巨大市场;也是一个窗口,照见40年来,中国的发展受惠于开放、又以更高层次开放造福世界的“螺旋式上升”。当改革开放的指针划过40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那个现代化之路上的“缺席者”“迟到者”“追赶者”,而是以巨大的发展成就、丰富的发展实践、宝贵的发展经验,成为现代化的示范者之一。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新时代的中国,正在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们常常用“奇迹”,来形容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美国学者雷默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书开篇就写道:如果你生活在中国,就会看到关于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外交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新想法不断涌现,而且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探索和试验这些新想法。其实,外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早已从“不可思议”变为“值得深思”,特别是当人类与新的时代问题迎面相遇时,更会设身处地认真思考中国的“关键一招”。
回头看看,更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判断言约而旨远——“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世界的坐标系中审视,这个“20世纪最重要事件之一”,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增长极”,而且助推了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深度融入世界,更向世界证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就一定能抵达目标。
曾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有力回击“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以基本医保全覆盖、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形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以7.4亿贫困人口的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催动了中国40年不停歇的前行,极大改善了近14亿人的生活,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更是以年均对世界经济增长超过30%的贡献率,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成长为外媒眼中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新旗手”。30多年前,肯德基在中国刚开业时,门前还满是好奇的眼睛;如今,浙江义乌的纪念品出货量,已成为能感知世界杯热门的“大数据”;1978年底,经千挑万选,52名中青年学者启程赴美留学,而2017年底,来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50万……无数细节都说明,40年主动敞开大门、迈开大步,真正让中国赶上了世界潮流,融入了世界体系,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潮流的引领者。
中国的发展属于全世界,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属于全世界。这不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而是因为中国雄辩地证明了“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2016年,在“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学习时,莫桑比克财政部顾问说:“我想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找到适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道路。”197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还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1/3;而今天,非洲的许多国家正在学习中国,孵化出自己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犹记2018年钟声即将响起之时,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宣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下一个40年,中国不会停下改革的脚步,中国不会关上开放的大门,世界的明天也会因为中国的变革与发展而越来越好。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7日 13 版)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和个体命运相互交织,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弄潮改革开放的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惜离乡背井,走南闯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愿意抓住最微薄的利润,难怪有人感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勤劳革命”。无数人“此间的奋斗”,成为40年来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奋斗”二字,写在40年来改天换地的巨变里、气吞山河的史诗中。
正是改革开放,焕发了人们奋斗的激情,催动了向前奔跑的步伐。1980年,温州卖纽扣、针线的章华妹,领到编号为“10101”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今天,民营企业甚至开始发射卫星、修建高铁。4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可谓这条奋斗之路的注脚。没有“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并存”,义乌人就难以从“鸡毛换糖”开始走向“世界超市”;没有“能发展的就不要阻挡”,就没有千万人投身商海;没有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就没有今天蓬勃兴起的“互联网+”……改革开放破除了体制机制的障碍、培厚了闯荡市场的土壤、拓展了走向世界的空间,孕育出无数“中国合伙人”的奋斗故事,让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也让中国40年不舍昼夜浩荡前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过去6年多,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性飞跃和变革,正源于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这背后,是简政放权的便利,是民生改善的托底,是创新创业的激励,是法律制度的保障。强力的改革举措,让亿万人民人生出彩的舞台更宽广、奋斗成功的渠道更通畅。到2018年4月,中国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亿户,比2012年增加了70%以上。新时代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最富活力的热土,无数梦想拔节生长,无数希望竞相绽放。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伟大事业,正需要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新的改革征程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尤需保持解放思想的锐气,破除改革“疲劳症”“冷漠症”;尤需激发基层的活力,激活群众的创造、基层的创新;尤需激励干部的作为,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焕发出亿万人民的龙马精神,就一定能凝聚起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推动改革激流勇进、发展乘势而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向未来,每个人都是复兴路上的奋斗者。科研人员坚守自主创新的战场,攻克“卡脖子”的难关;公职人员更勤奋工作,有新担当新作为。企业家在商海搏浪中,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学生在刻苦学习中,练就报国强国本领。知识分子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工人农民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唤起改革的激情、激发改革的壮志、坚定改革的决心,有了千千万万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奋进者,就一定能激荡起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
“迎着那梦想阳光,我们乘风破浪。迎着那梦想阳光,我们纵情歌唱。”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的主题曲《梦想阳光》,唱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豪迈气概。40年来,一批又一批不甘平庸的奋斗者,向着梦想出发、迎着潮流而上,书写了一个国家的传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伟大梦想呼唤着更多“永远在路上”的奔跑者。相信奋斗、选择奋斗、依靠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改革开放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