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监狱学研究
岁月铭记——《犯罪与改造研究》光荣奋斗的30年
发布日期:2018-1-8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428   收藏(0)

    30年前的8月,一本崭新的专业期刊《犯罪与改造研究》面世了,这是我国预防犯罪领域里最早的专业性理论期刊之一。

   《犯罪与改造研究》月刊,是由司法部主管、预防犯罪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性理论期刊。于1986年8月创办,经过试刊,1987年定为双月刊,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国家部级正式出版物。1993年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截至2016年8月,共编辑出版324期。

   ((犯罪与改造研究))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司法部的工作重点,密切跟踪司法部有关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部署,开展宣传报道和研究。积极主动做好选题策划,重点开展对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研究,充分发挥理论先导作用和思想库作用;密切跟踪,积极引导开展关于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监狱体制改革、循证矫正、监狱布局调整、社区矫正制度、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戒毒模式、刑事执行一体化政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审批立项的相关部级、所级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予以重点刊登。这些宜传的研究成果对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对推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30年来,《犯罪与改造研究》编辑人员通过精心策划、组稿,增强刊物的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为推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从2003年开始,《犯罪与改造研究》都要重点刊登我国犯罪学、监狱学、社区矫正学和强制戒毒理论研究综述。这些综述对该学科年度研究情况、内容、特点、成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分析和评价。这些综述在广大理论研究者和读者中引起良好反响,对理论研究者起到重要的启迪、引导和参考作用,对学科建设也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从创刊伊始,《犯罪与改造研究》编辑人员就倡导严谨、务实、规范的学术作风,注重加强实证研究,深人挖掘历史资料,系统介绍国外资料,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信度、效度与应用价值。如组织并连续刊载了现行的俄罗斯刑事执行法典和南非刑事执行法典;在监狱史学栏目中,系统地研究了沈家本、王元增、徐景瑜、赵深、孙雄、莆佳瑞等近代监狱学家的学术思想,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对清末民初监狱罪犯作业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控制的历史发展。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极具学术价值的参考。

    30年来,为了及时把握和追踪司法行政系统教育改造实践的最新发展变化,《犯罪与改造研究》还策划并组织了有关司法行政系统警察与罪犯构成新变化的选题征文,刊登了一系列来自基层一线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的成果。这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完善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和司法行政领导部门更好地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司法部的总体安排,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承担了循证矫正重点课题的研究。为了配合这一研究的顺利开展,《犯罪与改造研究》从2012年第6期开始直到现在,组织刊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文章。在很短的时间里,使我国司法行政领域从事教育改造工作的同志对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普遍的认识,为推动循证矫正实践的本土化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2014年是监狱法颁布20周年。由于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变化,刑法、刑诉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需求,监狱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制约了监狱工作的开展。为此,《犯罪与改造研究》策划并组织了《监狱法20年》栏目,特约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文章,对20年来我国监狱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监狱法的规定,不断完善监狱行刑制度,推进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实践进行回顾,对监狱法迫切需要作出修改与完善的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的监狱立法工作提供了重大的理论支持。

   多年来,《犯罪与改造研究》还策划并组织了相关的理论研讨活动。比如,1999年3月,提出创办《我看监狱定位>S的重点栏目,并组织了一次由s位监狱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参加的“21世纪中国监狱定位问题研讨会”,反响较大。此次研讨会实录在《犯罪与改造研究》月刊1999年5月刊出后,被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全文转载。2000年3月,又提出设立《监狱立法与监狱工作》重点栏目,并组织了一次由来自全国的9位基层监狱监狱长及6位在监狱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参加的“监狱立法与监狱工作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实录在(((IR罪与改造研究》月刊2000年5月刊出后同样收到了较好的反应。2003年策划组织了“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研讨会”,2004年策划组织了“监狱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2005年策划组织了“劳动教养执行方式改革研讨会”和“多重视角—监狱与社会关系问题研讨会”,2006年策划组织“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通过举办这些研讨会,并将这些研讨会的内容在刊物上发表,对于促进所研讨问题的深人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犯罪与改造研究》还积极地策划引介国外和我国台、港、澳地区有关犯罪预防、监狱制度、社区矫正、少年司法、恢复性司法、刑事执行包括变更执行等研究文章,为研究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

   在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12月,《犯罪与改造研究》编辑人员创意并精心策划和组织、创办了一本着眼于对服刑人员、强制戒毒人员以及其他刑事违法人员开展教育改造的法制类通俗读物—《黄丝带》,解决了全国没有一本专门适合违法犯罪人员阅读的连续出版物的现状。刊物名称源自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有名刑满释放的人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如果她还接纳他,就在门前的老橡树上挂一条黄丝带,他看见了就会回家,否则,他就远走他乡。等他走到家门口时,看见老橡树上挂满了黄丝带。由此,黄丝带成为了呼唤回归的一种象征。黄丝带的目的就是以亲情感动失足者、以真诚规劝失足者、以真情唤醒  失足者,《黄丝带》由此而得名。

     创办13年来,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违法犯罪人员受到了《黄丝带》的教育,“黄丝带”的宗旨和理念已经为基层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有越来越多的违法犯罪人员亲切地称《黄丝带》是他们改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黄丝带》已经在许多基层监狱、强制戒毒所和公安看守所成为干警帮助教育改造违法犯罪人员的重要助手。

   在《犯罪与改造研究》编辑人员不懈努力的基础上,2013年以后,“黄丝带”的教育改造品牌和理念又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全国民盟中央和司法部联合,每年都在全国的监狱、强制戒毒所和社区矫正部门开展一系列的“黄丝带计划”活动。如今,“黄丝带”的影响力已经走出了司法行政系统领域,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延伸。

   为了更好地推动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也为了发现并培养更多优秀的司法行政理论研究人才,2006年9月,((犯罪与改造研究》的编辑人员组织开展了黄丝带研究项目的征集活动。这项以黄丝带命名的课题研究项目活动的开展,旨在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实践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对于司法行政领域前瞻性的理论研究、调研报告、填补空白的史料研究以及观点新颖见解独特的研究给予了重点关注。既实现了司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相结合,又实现了司法行政宣传工作与司法理论研究工作的相结合,从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大发展。

   10年来,从黄丝带研究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成效,不仅有很多的司法行政部门基层领导带头参与申报,而且还吸引了一批大专院校高层次的专业理论研究者申报。通过这项活动,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确立的研究项目都是源于司法行  政实践并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实践开展的研究,绝  大多数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很快便在司法行政工作的实践中得以推广和运用,参与研究项目的许多同志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所在单位的理论研究骨干,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正是实施黄丝带研究项目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对推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司法制度起到积极的理论支撑,影响力正在迅速增长。在2012年12月11日中国监狱工作协会教育改造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的主报告中,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将该专业委员会承接的黄丝带研究项目作为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加以布里。

   10年来,黄丝带研究项目征集工作还为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信息,丰富了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研究思路,也为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与司法行政实践部门合作开展理论研究架起了桥梁,很好地扩大了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在全国司法行政实践工作中的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了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向深度拓展。

   在((l口罪与改造研究》创办30年之际,由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长担任主编、《犯罪与改造研究》编辑部负责编撰,精选了20多篇历年来黄丝带研究项目的最终优秀成果,汇编成黄丝带研究项目系列丛书《中国刑事执行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经交付出版社,预计年内正式出版发行。

   如今,《犯罪与改造研究》走过了30年。这30年,是硕果累累的30年,是光荣奋斗的30

年!

   相信在司法部党组的正确指导下,在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通过预防犯罪研究所全体人员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犯罪与改造研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本刊编挥部

摘自《犯罪与改造研究》2016年第10期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