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幼儿教育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规范使用
发布日期:2017-5-2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117   收藏(0)

   摘要:结构助词“的、地、得”在书面语中各司其职,表达不同的结构关系。目前,三者的混用情况非常普遗。以我刊某一期原稿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的混乱情况,其目的在于规范三者的使用。

   关键词:结构助词 “的、地、得” 规范使用

   一、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功能和使用范圈

   结构助词“的、地、得”,在书面语中各司其职。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这样写可以在书面语上使三种结构关系更清楚。’,〔’〕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除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写‘地’外,其他场合一律写‘的”,。主要形式有“名/动/形/副/介词短语/象声词/小句/四字语+的十名”等,例如,“集体的力量”,“走的人”,“幸福的生活”,“暂时的困难”,“对问题的看法”,“当当的钟声”,“你寄来的信”,“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2)0

   “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写‘地”,。主要形式有“形/名+地十动”、“动/四字语或其他词语+地+动/形”等,例如,“兴奋地说”,“部分地解决”,“说不出地高兴”,“自言自语地说”,“像年轻人一样地矫健,。(3J0

   “得”“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主要形式有“动/形+得(+动/形)”、“动/形+得+小句”、“动/形+得+四字语”等,例如,“说得快”,“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忙得他团团转”,“搞得乱七八糟n。  (4J0

   目前,在我刊的来稿中,我们发现不少作者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有些混乱。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二、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的混乱情况

   下面,我们选取了我刊2010年第5期原稿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混乱情况进行分析。

   1.该用“地”而用“的”

(1)监狱根据工作的需要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集应急专家全体或部分成员会议或活动,共同探讨监狱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良策方略。(《论监狱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急人力资源建设》)

 (2)但如果对很多可控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将会最大程度的降低错鉴、误鉴的发生率。(《狱内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在教育改造过程中,罪犯并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教育影响,他们会对教育影响进行主动的选择,并对其进行基于自我经验的理解。(《论罪犯在教育改造中的主体地位》)

以上斜体部分应用“地”,因为它们后面接的如“组织召集、降低、接受”都是动词。

2.该用“得”而用“的”

 (1)当前有些地区对安置帮教工作'}wI}i}不够,安it少有作为,帮教很少到位,管理多,帮助少,对出狱人放任自流的现象比较普遍,……(《徘徊于理想之门:民国初期行刑制度近代化的探索》)

以上斜体部分应用“得”,因为“做”后面的“不够”是用来补充说明动词“做”的。

3.该用“的”而用“地”

 (1)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单一因素只会形成偶发的自杀意念,而多重因素的不断刺激与积泉,再加上罪犯缺少有效地引导与宜泄,才最终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罪犯自杀问题的心理透视))

 (2)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和负性事件的方法,掌握处理这些问题的技能,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接收刺激的阔值,学会应用一些积极地心理防御机制,如回避、宣泄、迁移、升华等,采取积极地心理应付方法,将挫折和负性事件的消极效应,转化或升华为积极效应。(《罪犯自杀问题的心理透视))

以上斜体部分应用“的”,(1)中“引导与宣泄”一般都动词用,但在语境中,是“缺少”的宾语,起了名词的作用,因此其前要用“的”;(2)中“心理防御机制”是一个名词短语,所以其前要用“的”。

从上面的举例大致可以看出,当前“的、地、得”的使用混乱主要有以上三种情况:(1)该用“地”处用“的”;(2)该用“得”处用“的”;(3)该用“的”处用“得”。

三、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的统计分析

在我刊2010年第5期原稿中,我们随机选取了(罪犯自杀间题的心理透视》一文进行统计,文中254处使用结构助词“的、地、得”:245处使用“的”,其中6处该用“地”而用了“的”;8处用“地”,其中5处该用“的”而用了“地”;1处用“得”。

 

 

结构助词

使用数(单位:个)

使用错误率

应用数

实用数

244

245

2%

9

8

67%

1

1

0

(注:使用错误率二错误使用数/应用数。如,“的”的使用错误率二5/244)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混乱不仅仅在我刊作者原稿中常见,在其他刊物中也较常见。我们选取了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刊物—《阅读与作文》,随机抽取了其2010年第7一8期中一篇小文—《我的妈妈是炒菜能手》(注:作者是浙江省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文中有16处使用了结构助词“的、地、得”:15处使用“的”,其中1处该用“地”而用了“的”,3处该用“得,,而用了“的,,;1处用“得,,。

(*“的”的应用数是11处,实用数是15处,是因为其中1处该用“地”而不能用“的”,3处该用“得”而用了“的”。我们将使用错误率算在“地”和“得”上。)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来看,“地”的使用错误率较高,一般是将该用“地”处用上了“的”。同时,目前“的”有一统天下的趋势。如,《我的妈妈是炒菜能手》中,“的”几乎占据了所有结构助词的位置。

   四、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混乱的原因分析

   结构助词“的、地、得”之所以使用混乱,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第一,有人主张“合并论”。有人主张,为了减轻学习负担,状语后的“de”和定语后的“de”都写成“的”,(s)这种观点为“的”一统“的”和“地”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第二,学校教育不重视三者的区分。学校教育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目前,学校教育中不重视三者的区别使用,这直接导致三者的混乱使用,《阅读与写作》中三者的混乱使用就说明这一点,因为此刊刊发的主要是小学生的作文。第三,大众传媒的助推。目前,在承载着教育和传播信息功能的大众传媒(包括书刊、影视作品、网络等)中三者的混乱使用也很普遍,这对读者、观众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经济性是语言使用的原则之一,将“的、地、得”三者合二或合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习负担,但是,结构助词“的、地、得”表述三者不同的结构关系,混用有时带来歧义,所以,笔者认为,三者宜区别使用。

   五、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的黄金规则

   归纳吕先生及相关语法著作,“的、地、得”使用的黄金规则主要有:

   第一,名词前面表修饰或限制关系时,一般使用“的”;第二,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是表示修饰或限制关系时,一般使用“地”;第三,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时,一般使用“得”。

   下面以例子来说明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规范使用(“的、地、得”用斜体标注)。

   (1)问题彻底地解决了。

   (2)彻底他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3)问题解决得不彻底。

   (4)问题还没有得到彻)w夕解决。

   (5).他认为应当认真地研究。

   例(1)中,“彻底”在谓语动词“解决”前,起限制“解决”的作用,所以“彻底”后要跟“地”。例(2)和例(1)情况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例(1)中“彻底地解决”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而例(2)中“彻底地解决问题”作为一个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主语。例(3)中“不彻底”是补充说明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的,所以“解决”后接“得”。例(4)中“解决”是“得到”的宾语,这里的“得到”与下文中分析到的“进行”类功能相同,“得到”后跟定中结构,所以“彻底”后接“的”。例(5)中“认为”是表心理活动的词,与下文分析到的“打算”功能相同。这里“认为”后接的是动词短语“应当认真地研究”作宾语,宾语应当是状中结构,所以“认真”后要接“地”。

   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1)爸爸妈妈i朝夕是对的,小鸡死了。(【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窗边的小豆豆》,海口市:南海出版

公司,2003:105)

  (2)小豆豆范I夕是:“虽然还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想说说试试。”(【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窗边的小豆豆》,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3:117)以上两个句子,斜体的“的”用在动词“说”、“想”后面,这是因为这两处都是省略了名词中心词的,前一句省略了“话”,应该是“说的话”,后一句省略了“事情”,应该是“想的事情”。这样一种用法,语法上称之为“的”字短语。(61

   六、“进行”、.‘打算”称词语后动询前“de”的选择

   1.“进行、加以、予以”类

   “进行、加以、予以”类是准谓宾动词,其后一般都接动词,宾语不能是状中结构,应当是定中结构,所以,动词前如有“de",应用“的”(“的”用斜体标注)。(7)0如:

   (1)在教育改造过程中,罪犯并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教育影响,他们会对教育影响进行主动的选择,并对其进行基于自我经验的理解。(《论罪犯在教育改造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5期原稿)

   (2)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应经常召开狱悄分析会,对每个干警掌握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共享,特别是那些情绪消极、行为异常的罪犯要列为重点罪犯,每一名干警都要对重点罪犯的信息进行详细了解,以避免工作中的断档现象。(《罪犯自杀间题的心理透视》,《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5期原稿)

   2.“打算、希望”类

   “打算、希望”类是表心理的动词,是真谓宾动词,其后一般接动词(短语)或句子,接动词短语作宾语时,宾语不能是定中短语,应当是状中短语,动词前如有"de",应用“地”(“地”用斜体标注)。(8l0如:

   (1)他希望好妍她活着。

   (2)大家打算认真地看书。

   参考文献:

  (1)(6)(7)(幻黄伯荣,序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0,50,40,40.

  (2)(3)(4)11叔湘.现代汉语/、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6一157,156一157,163.

  (5〕黄伯荣,赓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7:40.

              

作者简介:彭春芳(1973-),女,湖南涟源市人,博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国监狱学刊》编辑部副编审。

《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6期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