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散文
灯光如豆
发布日期:2017-4-26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874   收藏(0)

    少年无邪,嬉戏本是天性,“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而我的少年却没有提灯笼,翻泥打洞捉蟋蟀这么闲情逸致、充满诗意的生活。

  放下柴担,盛碗番薯干饭,夹点青菜,填饱八分肚皮,迎来一天难得的读书时间。信手拿起一张农家毛边黄草纸,用手卷成筷子杆状,俗称“火苗头”,插进尚有余热的烧柴土灶的储草木灰塘缸,一会儿冒起微烟,迅速拔出,稍用力划道弧线一晃,蹿出火苗。点燃青铜灯盏上的灯芯草,灯盏则置于陶质支架上,农家称为“手照”。灯光如豆,昏黄灯光照射面很有限,仅供灯下阅读,有时凑近灯光,端详书本,会烧焦前额头发。母亲借灯光纳鞋底或补衣裳,帮剔灯花、扑飞蛾,母子对坐,虽家徒四壁,仍于清贫之中显温馨。

  翻开书本神游知识海洋,老鼠自屋梁爬过,发出吱吱声,意在挑衅少年灯下苦读,我自岿然不动。八月高风怒号,掠过瓦椽,散落尘土纷纷下,灯光摇曳,扰紊眼帘,我凝神屏思以对。三九严寒,窗外不时袭来刺骨寒风,淡黄色灯光瑟瑟发抖,抢条打补丁的棉被披在肩上垂下,腰身用带子扎牢读书。天降骤雨,屋顶漏水,油灯熄灭,漆黑一团。全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感觉,雨声那里像富家子弟听音乐似的快活、浪漫、无忧无虑。夏日蚊子叮咬,点燃艾草驱蚊,烟气氤氲中学识逐高,人品升华,好一幅如豆灯光夜读图。没有蚊帐,母亲待我睡下,拿“手照”烫死停在壁板、立柱上的蚊子,然后离开。

  只有风和日丽时,才是夜读好辰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分外珍惜。感恩母亲巧手,从一家人口中挤出点滴金贵菜油供我夜读。孟母“择邻三迁”,欧母“画荻教子”,岳母“精忠报国”,世之楷模,高山景仰,而现实母亲勤劳节朴乃我三生有幸。

  母亲心疼垂泪、叹气,家穷只有菜油灯,而且灯芯草舍不得点两根。我倔强地说,《颜氏家训》记有“然荻读书”。相比之下,我读书条件优越多了,更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所不能比拟。我有菜油灯已很知足,灯光如豆,砥砺前行。寒门子弟,早饭吃不饱,端着墨水瓶,手握蘸水钢笔参加高考,幸运跨进大学之门。

  时下,难挡风遮雨的破败农舍早已荡然无存,舒适、宜居住宅取而代之,电气灯具琳琅满目,昏黄菜油灯光逐渐淡出上世纪初贫困家庭的记忆。菜油灯如今已成为农家乐创意,文学爱好者乡间采风住民宿,观赏古董菜油灯。

  仿效曲水流觞,歌吟先辈相关灯的名著。《三国演义》“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杜牧《旅宿》“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韦庄《章台夜思》“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贺铸《蝶恋花》“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历代歌咏灯的墨宝甚多,不同视角抒发情感,各有点睛之妙。

  晚年怀旧,原少年上山拾柴伙伴,曾共油灯下憧憬未来,如能拿起画笔描绘山川、牧童、樵夫、渔人、农夫,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夙愿。坚持奋斗,终于梦想成真。参观“油灯博物馆”归来,兴致正浓,找我一吐为快。当年四五斤油菜籽才能榨出一斤油,炒菜都得盘算着,更何况点灯。

  一次上山,偶遇收中草药小贩,教我俩识别夏枯草,采集晒干可卖钱换菜油,如能采到石斛,则售价较高。于是我俩上山拾柴兼采中药。石斛常生长在深山老林里,母亲是绝对不让我俩去的。偶然发现上方石缝中石斛,可是手又够不到高度,运用叠罗汉,他站在我双肩上,勉强采到,但险些坠崖,迄今仍心有余悸。事后击掌约定,不得告诉母亲。也听上山下乡知青谈起菜油奇缺,曾尝试铲乡间油坊沾油泥土,倒入盛着水的桶,搅拌着泥土下沉,捞起水面浮油,风干水分当灯油使。灯光如豆,气贯长虹,温暖心田。

  如豆灯光,唤起挥之不去的回忆,心潮澎湃,创作灵感油然而生,少年伙伴声言作画相赠。清明佳节,果然践约,携画造访,展开画卷,少年赤膊睡在竹榻上,肚皮上盖条布片,床前明月光,艾草烟雾缭绕,母亲手持“灯照”,如豆灯火烫停在板壁上的蚊子,桌上书本合上,露出些许树叶书签,题“母子”两字。顿时我情不自禁噙满泪水,母亲,您老人家生我养我,恩重似山,您老人家当年用过的“手照”仍保存完好,看到它,就想起您持家的艰辛,教育子孙铭记。欣慰告诉您老人家在天之灵,远在大洋彼岸发展的孙子,珍藏“手照”照片,牢记父辈昏黄菜油灯下求学之刻苦,大年初一面朝东方磕三个响头。

 

王国钦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08日   12 版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