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生态园。 |
游人游览池州杏花村景区。 |
汾酒老作坊。 |
池州杏花村。 |
编者的话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总是在这个特定的时节让我们的心中充满诗意。
“杏花村”的所指所在并不重要,但它已成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意象和符号,引发着人们的共鸣与想象。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安徽池州
水墨古韵梦江南
本报记者 孙 振
淡墨浅韵,旖旎水乡,那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从古至今,总能靠着它轻盈灵秀的气质,激荡起文人墨客的情怀。其中,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谁说不是勾勒了这温润如水的意境。
杜牧曾在池州做过两年多的刺史,其间他踏遍了这里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几十首诗歌,《清明》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烟雨蒙蒙中,沿着杜牧所指的方向,早已不见当年的杏花酒肆,但在池州市秀门山外的村落,同样秀美:
穿境而过的秋浦河形成了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带,展现出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意境;白浦圩、西湘湖、谷潭湖、天生湖串联形成的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让人有看不完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还有那村落间的小桥流水,田埂旁的犁田打耙,以及水榭亭台边的谈笑风生,似乎再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
往古村走去,到处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道不完的皖韵唐风。村口的一湾清泉,潺潺流淌,村子里飘落的杏花随着清泉一直流到不远处的平天湖里,展现出“杏花流泉”的烂漫春光。杏花村的大门“红墙照壁”,红墙后面的杏花树,已经百年沧桑了,守望着这里千古传承的“诗酒花”。
村内漫步,幽幽的青石板路延伸出文脉悠悠。来到九杏坛,相传清代杏花村人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是《四库全书》里收录的唯一村志,后人为纪念这一成就,在村口种下9棵杏树,并开坛讲学,教化村民。如今登上该坛,仍可寻味古时的吟咏唱和、曲水流觞,感受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的晴耕雨读。
移步易景,来到一片断垣残壁构成的村门,村门残破,却厚重沧桑。相传这里就是“问酒驿”,是古时官府官员休息、换马的驿站,杜牧当年春行至此,在这里路遇牧童而问酒家。
沿着小道走向杏花村深处,正在复建的明清古村落映入眼帘,村落中的老宅老房,有的是杏花村原有的,有的是从皖南其他地方迁移的。整个村落,粉墙黛瓦,小桥人家,如同诗歌里所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边观景,一边谈笑,诗酒曲水中,相信不止杜牧,每个人都会沉醉于这片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
再往前行,来到一片开阔的“焕园”,相传清代学者郎遂曾居住于此,并在这里十一载光阴,编写了《杏花村志》,成为我国唯一一本以村建志进入《四库全书》的史书。还有景色雅致的“窥园”,为董仲舒的后人明代文人董子修所建。相传董仲舒专心为学,“三年不窥园”,即三年都没有到旁边的园子里看一下,而董子修偏要“窥园”,不仅建了园子,每日还要到园子里咏诗作赋。两种求学态度,两种生活情趣,似都有可供学习之处。
游累了,还有专门供人休息的“憩园”。《杏花村志》记载,这里曾是“乡先达陈以运课子读书处”,现在已是游人饮茶、游玩、谈笑聚会的场所。或于小亭里纳凉,观花赏鱼;或于茶座旁歇脚,读书品茗;或于园子里踱步思考,茶香伴着花香,让人怡然自得。还有那满园春色遮不住的百杏园,如今,已是杏花盛开的时节,满园粉红的花朵竞相绽放,娇艳多姿、芳香四溢,引得许多游人驻足欣赏。
走了小半天,却被告知,村里的景致还远不止于此。据介绍,夏天,杏花村水路游览的起点“白浦荷风”,莲藕遍发,晶莹剔透,绿波连天;秋天,十里杏花大道上的枫林枫叶似火,绚丽夺目,景色如画;冬天,秋浦河对岸的梅林格外夺目,大雪天气,清雅芬芳的梅花覆盖一层皑皑白雪,便又有了“梅州晓雪”的天然景致。
走,到杏花村来,或泛舟湖上,或漫步田园,或品味诗酒花香,这里看得见山、亲得着水、品得到诗意,总会让每个来此的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小贴士
交通:池州市区内乘坐8路、2路、15路均可到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北村口。
门票:旅游区不需要门票,乘坐景区内部观光电瓶车、小火车40元/人,景区自行车10元/座,观光游船30元/人(单程)。
山西汾阳
汾酒故里杏花红
本报记者 乔 栋
还未到清明,好雨已然知时节。
在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这样的雨和时,似乎有着天然的关联。也正如千年前,杜牧吟唱出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今,在这里,问路“杏花村怎么走?”当地人会指着汾酒集团的方向。在当地人的地理概念上,杏花村和汾酒已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漫步在汾酒集团景观区,一大簇粉红色的杏花已经按捺不住,猝不及防地扑入视线。尽管周围游客往来不绝,然而这一片粉红,依然美得让人屏住呼吸。
出了汾酒集团景观区,一路往西,走到了现在的杏花村。随行的工作人员魏高丽介绍:“杏花村现在已经是一个镇,下辖18个建制村。其中,和原本杏花村最重合的,就是现在我们身处的东堡村。”她说,历史上,李自成进北京路经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尽善尽美”的题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为“尽善村”。
名字可以因时而变,底蕴却历久弥新,越发厚重。这儿的底蕴,就是汾酒。盛唐时,这里就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走个三五分钟,就从观景区到了东堡村芦家街,这里有白酒作坊的“活化石”——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里是“前店后坊”格局,完整保存了酿造、储藏、销售的全部过程。博物馆内还有一个四合院,里面是掌柜、账房先生的起居场所。走进去发现,连卧室下都有几口亮眼的地缸。魏高丽说,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一举夺魁,销量猛增,一下接了许多外国订单。发酵缸不够用,就在作坊地下遍布发酵地缸。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老作坊里现在还保存有宋、元年间的两口古井。现在的“古井亭”,在博物馆墙壁外的一侧显著标识。井后雨水洗刷过的墙壁上,高悬着傅山所题的“得造花香”。
再往东,就出了村。驾车上了村边的国道,魏高丽旋即叫停了车。“你看这片黄土,这可不简单。”
下车眺望,底下一片“干净”的黄土地,和其他收割完谷麦的土地并无不同。魏高丽指了指边上的碑:“仰韶文化时期的杏花村先民就已掌握了谷物酿酒的技能,因此杏花村可以确认为中华原始酒文化的诞生地之一。”
杏花村遗址的发掘在考古界和酿酒界曾十分轰动。据说,在杏花村遗址中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造型独特的小口尖底瓶,被确认是人类最早的酒器之一。这意味着,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这里的人就已发明了人工谷物酒。
来到杏花村人心灵的圣地——太符观。观门口,凝目三彩琉璃团龙,雨水洗刷让它愈发清晰艳丽。观内极静幽深,吸一口雨后的空气,心神骤凝,世间纷扰,且随他去罢。
魏高丽说,太符观是杏花村人的精神家园。他觉得,“好比关于‘杏花村’所在地的争论,很多地方都在争抢这个名头。但重要的不是谁得到这个名号,重要的是中华大地上出现更多像杏花村这样美丽的地方。”
■小贴士·交通
从太原乘车出发,走京昆—青银高速,约90公里即可到达杏花村高速口,出来直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杏花村镇。汾酒集团观景区需收取门票50元,太符观门票为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