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生活哲理
毕淑敏: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
发布日期:2017-4-9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911   收藏(0)

见到毕淑敏第一眼,我就吃了一惊。

 

在我之前的想象中,现年65岁的毕淑敏正好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是正被岁月侵蚀,无奈老去的那代人。但在毕淑敏的眼睛里,我只看到神采奕奕,却不见半点苍老痕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稿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双眼睛如此清澈灵动,甚至还保持着少女的天真?

 

孔子讲,“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太随心所欲不好,太中规中矩也难感受真正的自由,直到七十岁,孔子才真正实现两者的平衡,达到“不逾矩”的开阔、愉悦的状态。

 

那么,究竟要经历怎样的人生,才能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拥有这样闪亮的眸子,还能达到这样充盈饱满的精神状态?

 

 

 

很多人以为,只有在物质富足、万事顺遂的状态下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但毕淑敏却出生在物质极为匮乏,但理想主义依旧盛行的时代。

 

1952年10月,毕淑敏出生于新疆伊宁。17岁的时候,她满怀着对军人的崇拜,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入伍,一心想要成为一个通信兵。

 

受当时英雄主义情怀的影响,她觉得爬到电线杆子上的通信兵特别帅,甚至,当电话线接不通的时候,还能够一只手捏一个电线头,让作战的命令通过自己的身体传达。而睡在她旁边铺位的一个战友,她的理想是当一个卫生员,救死扶伤。

 

但命运却跟她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按照铺位的顺序,她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毕淑敏成了一个卫生员,而她想当卫生员的战友却被分配到通信兵的岗位上。

 

时隔多年,她的战友已经成为通讯领域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了,有时候聊起往事,她依旧会说,我还是想做一个医生啊!

 

而毕淑敏也在医生的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

 

如果当年他们的铺位调换一下,很有可能他们就会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然而人生没有如果。

 

 

真正想做的职业失之交臂,却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估计很多人都曾遇到或正在遇到类似的烦恼。可能很多人会因此放弃努力,也有人选择与现实妥协,但毕淑敏做出的选择则跟很多人都不太一样。

 

从卫生员、助理军医到军医,从不了解这个岗位到顺应、接纳,到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她花了长达20多年的时间坚守。

 

这20年,冷暖自知。毕淑敏感叹,很多人在谈到年轻的时候总会说到青春、热血、昂扬,但其实年轻的时候恰好是一个痛苦的阶段,理想主义的情怀遭遇冰凉的现实、财务不自由、需要不断急速地做出选择、受制于外界的环境、敏感而又冲动,从大的层面上不能准确地搞清楚这个世界、搞不清楚自己,所以就一定会有挫败的时刻。

 

但这个世界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也没有什么努力是白白付出的。1980年,毕淑敏转业回北京,她慢慢地找到自己新的职业方向,她开始尝试写作,而让她成功实现转型的几本书——从处女作《昆仑殇》到后期的代表作《红处方》,都是以早期的军旅生涯为蓝本的,这来自于她这20多年扎实的人生功底。

 

有读者评价毕淑敏的作品:“有一股高原的挺拔。”那些人生逆旅,都成为她生命行进中的风景一一绽放。

 

毕淑敏用这句话来勉励处于迷茫期的年轻人:“年轻的时候,不要太着急去实现心灵自由,而是应该把磨练自己的那种精神韧性当作一个目标,包括坚守,包括制定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包括友善地去对待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地去修炼,一点一点地积攒,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比原来坚强,自己对外界的评论不再会那么锱铢必较,自己就对这个世界更加充满了信心。”

 

相比很多刚刚走上人生旅程的网红作家而言,毕淑敏的人生经历,显然更具有说服力。

 

 

 

如果说毕淑敏职业生涯前二十年的功课都用在了“不逾矩”上,用在了脚踏实地上,那么在成为作家之后,她越来越多地“仰望星空”,向“从心所欲”的自由状态前行。

 

在谈到某个很开心的话题,毕淑敏的眼睛闪闪发光,偶尔还会发出一个孩子般欢畅的笑声,你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让身边的人也忍不住发自内心地跟着微笑起来。

 

现在有个流行词,叫“少女心”,至于什么叫少女心,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有一个是,“不论多大年纪,见到鲜花就两眼放光”。

 

在《我所喜爱的女人》一文中,毕淑敏写道:“我喜欢爱花的女性。花是我们日常能随手得到的最美好的景色。从昂贵的玫瑰到卑微的野菊。花不论出处,朵不分大小,只要生机勃勃地开放着,就是令人心怡的美丽。不喜欢花的女性,她的心多半已化为寸草不生的黑戈壁。”

 

关于少女心,还有一个答案:“世界何其美好,我要去见我喜欢的人,见不一样的风景。”

 

 

生命行进中,人生过往都是风景,旅行是抵达心灵的途径之一。

 

在《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一书中,毕淑敏很“少女心”地写道:“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毕淑敏56岁,当其他母亲还在为子女的婚事发愁,还沉浸在家庭日常的琐碎中时,毕淑敏和儿子一道,自费四十余万,搭乘邮轮,航海环游数十个国家,历时114天,实现了自己环球旅行的梦想。

 

正如毕淑敏所说:“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毕淑敏不喜欢“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说法,在她看来,这种旅行是对旅行的敷衍了事和不求甚解,真正的旅行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在乘船环球旅行的时候,毕淑敏母子走的是北半球航线,主打人烟稠密的亚洲、欧洲、美洲,对于非洲,只是轻轻掠过而已。

 

在那个时候,毕淑敏就有了去非洲旅行的打算,她不无调皮地写道:“本老媪决定在有生之年去一次非洲,趁眼已花耳未聋这当口儿,瞻仰这块神秘大陆。”

 

“一个想法就像一颗橘子的种子”,这个念头起来之后,毕淑敏开始“呼风唤雨”,甚至在编辑征用她稿件的时候,还会“很没出息地说,除了寄样刊,记得付稿费啊。我正在攒去非洲的盘缠呢。”

 

61岁的时候,毕淑敏终于有望去非洲旅行,当她打开一个非洲的页面,看到那句“这是一次史诗般的旅行时”,她的“少女心”再度泛滥,心潮澎湃。

 

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单程车票,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在记录这次旅行的《非洲三万里》中,毕淑敏她以女性独有的悲悯之心,将这片大地的温暖和荒凉、苦难和疼痛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毕淑敏说,非洲最大的感触,是人类为什么会起源在这么荒凉的地方?所以人类的原始状态,其实是充满了危险与奋斗。

 

在微博上,有毕淑敏的粉丝说,特喜欢那句“旅行有层次的不同,有点像我们到海边,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请问毕老师,这次旅行一定涉深水了吧? 

 

她调皮地回答,这次非洲之行算是在齐胸深的水里得了几条带鱼吧。

 

 

两年后,出于另“一颗橘子的种子”,她再次踏上前往中南美洲的旅途。

 

毕淑敏曾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孟子·离娄下》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说,有赤子之心的人,不像一般小肚鸡肠的人那样想得复杂,患得患失,所以,反而能够保持一分童心,有时候表现出来,就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这或许就是毕淑敏依旧保持纯粹的缘由吧?

 

在《我所喜爱的女人》中,毕淑敏写道:“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女人。知道谢父母,却不盲从。知道谢天地,却不畏惧。知道谢自己,却不自恋。知道谢朋友,却不依赖。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毕淑敏活成了自己所喜爱的那种女人。也愿天底下的女性,都能活出最美、最真的自己。

 


作者:李砍柴,85后,古代文学硕士,原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编辑。文章来源于“有书”(ID:youshucc)。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